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教徒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51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教徒
分类号:
B95
页数:
2
页码:
1160-1161
关键词:
宗教
道教
教徒
内容
唐、宋、元时期,泉州道士以个人修炼养生为主,清源山、紫帽山等处留有他们修炼的遗迹。南宋,道教分化为全真道和正一教。全真道须出家,重修持。淳祐二年(1242年),正一教道士要到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受篆。元代以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派和全真派。全真派道士出家,居住在道教宫观,或隐居山林岩洞,严守教规,都有较高的文化修养,重视教派思想理论研究,出现不少著名道士。正一派出家于宫观的道士不多,多为居家道士,有家有室,在家设靖室(斋坛),称火居道士,没有严格恪守戒律。明清以来,教徒逐步走向民间,衍化成宗教职业者,在家设立道坛表示奉道。泉州正一派奉持《正一经》,崇拜鬼神,以符篆、祈禳、消灾祛病、驱邪除瘟、济生度死为职事,与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为密切。派里有灵宝、三元、闾山等道派,教义基本一致,只是道法道术有所差别、师承系统不同而已。活动各有俗定区域,包揽区域内宫观斋醮、民间婚丧喜庆等法事。
民国时期,道士受篆只要抄写受篆路引、关文、符篆,即可入道。道中等级分中尊和一般徒众,但立尊制度废弛,主持法事的中尊大多为未经立尊仪式的权且道士。泉州城区道教有全真道士和世俗化的正一道士,元妙观前殿为北方全真道士住持,祀三清,经济收入微薄,后殿为当地道士住持,做法事,收入丰厚,因此经常发生摩擦。后北方道士生计无着先后离去。
解放后,泉州尚有道士数十人。1978年后,乡间道士又私收徒弟,设坛受篆,授予道职,但多数文化程度低下。1992年,鲤城区道士有东岳庙的陈知(现代道教中尊)族系(已承袭七代)和罗溪双溪乌窗万寿坛崇贤处隆兴靖的黄祖贤(现代道教中尊)族系(已承袭五代)。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黄祖贤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