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饮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4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饮食
分类号:
K892.25
页数:
3
页码:
1123-1125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地区的饮食文化和习惯,包括主食、副食、风味食品和饮料等方面。
关键词:
民俗
生活习俗
饮食
内容
一、主食
居民一日三餐,以大米为主,辅以甘薯、麦类。清末民初,普通家庭日食三餐稀饭,午餐常搭食甘薯、薯干;干饭多为捞饭,逢年过节、做忌祀神才吃上。殷富人家日搭一餐干饭,贫寒之家常吃漉去淀粉的薯渣糊。抗日战争时期,日军封锁沿海,粮食奇缺,城区贫民以薯叶、野菜果腹者不少。
1953年实行粮食定量供应,城镇居民按月购买成品粮,粗细搭配;农村种啥吃啥,自行调剂。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一度以粗粮、瓜菜为主食。70年代,面食进入正餐。干饭全为焖饭。80年代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主食以细粮为主,注重口味化、多样化,三餐两稀一干或一稀两干。除白米饭,还常加鱼肉蟳蚝等配料,做成各种咸饭、咸粥作午、晚餐,也有加绿豆、莲子做甜粥作夏天午餐。面条、线面、米粉以及肉包、水饺、肉粽等渐成家常便饭,甘薯、薯干反而充作调节口味的辅食。有些小家庭早餐不吃传统大米粥,而代以牛奶、豆浆、麦乳精加面包、油条或糕点。
二、副食
泉州市区依山临江傍海,物产富饶。居民副食佐餐有蔬菜瓜果、鱼肉禽蛋、山味海鲜、豆类制品等,种类繁多。居民菜蔬风味,一般喜酸不喜辣,喜清淡不喜油腻,重咸食而少甜食。做菜以煮、炒为主,兼有炖、蒸、焖、卤、烤、煎、炸。
清至民国时期,平民一般以豆豉、酱瓜、菜脯、咸菜、豆腐、豆干和蔬菜佐食,鱼、肉、禽、蛋逢年过节偶尔尝到,营养、热量严重不足。俗谚“死死‘六工尺’,豆干、菜脯、〓”,“日日酱瓜、豆豉,终年不知肉味”,反映当时民间的贫寒清苦。
解放后,各色腌演瓜菜仍是居民喜爱的副食,但食物范围不断拓宽,有素有荤,鱼、肉、禽、蛋、水果成为家常佐餐。进入90年代,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脆瓜、榨菜、烤鱼、牛肉脯、鱿鱼丝、脱骨扒鸡等即食软硬罐头食品流行于市,不需炊煮就可饱尝一顿丰富的美餐。
三、风味食品
礼仪食品泉州民俗婚丧喜庆、敬神祀祖、馈赠亲友的食品繁多,较典型的有百寿龟、白米龟、花包、蓼花、麻蓼、咸粽等。花包是发面皮、水晶糖料馅,大如海碗口的包子,上盖红双喜图案,专用作婚嫁纳彩,男方馈送女家的礼品。其间配有几个花包头,上用彩色面条塑成吉祥图案,增加礼品的珍贵。此外,泉俗常以鸡蛋、线面馈赠亲友,煮甜鸡蛋或线面加韭菜待客。甜鸡蛋寓意“生活美满甜蜜”;线面象征“长”,韭菜谐音“久”,表示“天长地久,情谊长存”的美好祝愿。改革开放以后,西俗传入,生日蛋糕渐成祝贺亲友生日的礼品。
传统点心泉州市区传统点心,以糯米、粳米、面粉、薯粉为主要原料,以蒸、炸为主,兼有烙、煎、煮。主要有碗糕、松糕、菜粿、米糕、炸枣、蚝〓、珍粿、满煎糕、猪油〓追、绿豆饼、桔红糕、麻团和麻糍,各具不同风味。
地方小吃泉州市区小吃店、批炸担到处可见。各种小吃风味独特,较为典型的有:珍珠蚝煎、菇栗肉粽、五香捆蹄、香笋芋粿、清汤鱼丸、槟榔芋饼、炕牛肉块等,食用佐以蒜泥、辣酱、香醋、喼汁、麻油、蒜白、芫荽、萝卜酸等调料,更是脍炙人口。其他如花生仁汤、元宵汤圆和线面糊也是富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小吃。
民间肴馔泉州民间传统肴馔多种多样,普遍家庭都能烹饪。其中较古老而广泛流传的大众化菜肴有什锦〓卵、杂烩嫩饼、五香鸡卷、炒桂花蠘、夹肉花包、馅心鱼丸、油炸糟鳗、香焖芋鸭、鲜蒜蠘羹、槟榔芋茸等。80年代,市区餐馆、酒家遍布大街大巷,夜间食市灯火辉煌。肴馔烹调可口,注意营养质料,原料由肉类为主转向海鲜为主,生猛活鲜进入餐桌,一些高级名菜,如通心乌鳗、油焗红蟳、红烧花鱼、珊瑚大虾、清蒸鲈鱼、一品白鲳、油香石鳞、清炖髻鱼等,也加入家庭便宴行列,市民饮食文化起了质的飞跃。
食疗佳肴泉州民俗素来注重食疗保健,常以动物配合参、芪、归、地、姜、枣之类中药,达到祛病健身的功效。如:归枣绒鸡,滋阴补肾,辅疗虚痨、消渴;虫草番鸭,滋阴补肾,强壮身体;芪枣羊肉,温补强身,老人、产妇尤宜;莲子猪肚,补脾土,调理胃疾;干盐焗鸡,治胃病,振食欲;油焗红蟳,滋补强身,舒筋活络,治风湿;清炖全鳖,滋阴补血,作心脏病、高血压、肝肾不交、贫血、便秘的辅疗;清炖石鳞,幼儿学步强力滋补食物;清炖鲈鱼,清毒活血,去瘀生肌,用于伤口愈合,病后、手术后进补;醋炖酥鲫,开胃补脾,利水消肿,刺激食欲。
四、饮料
泉州民俗有“早茶晚酒”的说法。市民喜饮乌龙茶,工匠、农家常在工场、田头置茶消暑解渴;学者文人谈论学术、吟诗作赋,厂家商户洽谈业务,机关团体工作会议,饮茶也必不可少。自古至今,市区有“客至敬茶”礼俗。早在宋代,民间常以槟榔代茶待客,婚聘也以槟榔为礼,此俗一直沿至明代。
炎夏,民间普遍煎白茅根(含草营)、一点红(叶下红)、爵床(麦穗红)、苇茎、藕节、竹心等甘凉草药为茶,或冲饮神曲、茶饼、六一散、蜂蜜等,借以防暑降温、解热清毒。
80年代,饮茶之风更盛。茶叶讲求名贵、清香、有喉韵。饮用咖啡也渐流行,以咖啡代茶待客者日益普遍。
在泉州,酒是男人专用饮料,女性一般点滴不沾。早先,市民饮酒以番薯酒、米酒为大宗,烈性的高粱酒较少有人问津。70年代,年轻人应酬时兴饮高度白酒,高粱酒、头曲、二锅头等风行一时。80年代前期,葡萄酒、白兰地等果酒一度流行。80年代中期以后,盛行啤酒或低度名优白酒;殷富人家宴饮“马爹利”等进口洋酒屡见不鲜。
80年代,牛奶、麦乳精、汽水、可乐等饮料进入平民家庭生活。随着电冰箱的普及,夏天盛行冷饮。进入90年代,果汁饮料逐渐取代果味饮料,冰淇淋、果冻等取代冰棒和石花糕。天然矿泉水、酸奶和保健饮料受到青睐。
五、禁忌
用餐忌上6道菜;生日寿面忌切断,以示“长命百岁”;餐桌上忌敲打碗碟;用膳忌筷子插饭里或用一根筷子扒饭;吃饭后忌碗里残留饭粒;渔民、船户忌餐具覆置;学徒、伙计和店老板一道用餐忌吃鱼头。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