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安置和救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459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安置和救济
分类号:
D634.1
页数:
2
页码:
1091-1092
摘要:
本文详细描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解放初期以及后续时期,泉州市在归侨、侨眷救济方面所做的工作,包括发放救济费、提供生活和生产救助、安置归侨等。同时还提到了福建省和厦门侨务局的支持和援助措施。
关键词:
归侨
侨眷救济
生活救助
内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泉州保侨救济会和晋江县政府均开展归侨、侨眷救济工作。民国31年(1942年)1月,县政府发放冬,给贫苦侨眷每人30元以下救济费,侨生免交学宿费,按名发给紧急救济金200元,给予泉州市区6所侨办、侨助学校(5所中学和开元儿童教养院)补助45850元;2月,福建省侨民紧急救济委员会发给晋江县23万元紧急救赈款,每户发20元;4月,在泉州城设立归侨接待站、侨民临时招待所,接待从南洋回国的难侨,每人每日发给膳宿费5元,对侨办慈善机构亦予补助;10月,省政府召开侨民生产建设会议,确定利用赈款和侨贷开展生产自救,泉州设晋江侨贷分会、归侨生产合作社晋江分社,省政府拨给晋江县侨贷272.5万元,其中农工商侨贷120万元,公典局资金60万元,侨眷生活贷款20万元,平粜40万元,晋江民生农校生产贷款2.5万元,归侨合作社资金30万元。泉州利用侨贷设立闽南侨眷卷烟手工业社、缅甸归侨工业生产合作社。同年,厦门侨务局对数万归国闽南籍难侨每人发给20~30元送回原籍,其后凡有证明文件的贫苦归侨到侨务局登记,都给予旅途救济费15~30元,至民国32年共接待经过泉州的侨民3356人。抗战胜利后,印尼发生战争,侨汇不通。民国37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拨给福建省印尼华侨眷属赈济款2亿元,转拨晋江县200万元。
解放初,大量泉州籍华侨被新加坡、马来亚殖民当局驱逐出境。1951年12月,专署侨务局在泉州设立难侨招待所和接待站。1952年9月,又成立福建省归国难侨委员会晋江分会。至1955年,原籍泉州市的有59户228人,均由专署侨务局直接联系安置,多数安置在工厂、农场、商业、机关、学校,部分经技术、会计培训后安排工作,有的组织生产自救,少数回郊区原籍的都分得一份土地;由其他国家、地区返乡的泉州籍归侨尚有813人,亦得到妥善安置。同时发放难贫归侨生活救济款和受灾归侨、侨眷生产、生活救济款及归国华侨学生救济款等2万余元,提供无息和低息生产贷款近10万元。
1956年,市侨务局向572户难贫侨、贫困侨眷发放救济、救灾款7365元,提供贷款24032元。1957年后,贫困侨眷救济改由民政部门负责。1957~1959年,市侨务局计发放难贫侨生活和生产救济、侨生救济款2.9万元,安置归侨242人。
1960~1963年6月,泉州市共发放生产、生活补助款46.9万余元(不包括双阳华侨农场数字),接受安置归侨4860人(包括印尼难贫桥4812人),其中安置双阳华侨农场(由专署侨务局负责)2433人,泉州机砖厂(今泉州华侨塑料厂)444人,泉州汽车保修厂73人,其他工厂、事业单位30人,在大学、中专和中学就读1126人,其余安置在城区和近郊各公社;泉州市侨务局利用难贫侨生产补助款在泉州市区创办泉州归侨综合社(包括木箱厂、纸盒社和归侨塑料厂)、归侨染纸社、新侨餐室(后扩办为归侨饼干社)、归侨照相冲洗服务部;同时发动侨眷和宗教界人士集资,侨务局拨款支持,创办泉州市爱国针织厂。这些企业先后安置难贫归侨、侨眷400多人。
1963年7月至1965年,泉州市安置归侨218人,发放难贫侨生活、生产救济款2.82万余元。1966~1967年,泉州市安置印尼难侨3批257人在双阳华侨农场和华侨塑料厂。1978年4月,安置归侨200多人,大部分由市革委会补助回原籍,原籍市区的安置在省、市属归侨企业就业。1978年5~8月,泉州市接待二批越南难民,第一批546人安置在泉州华侨塑料厂,第二批500人安置在泉州双阳华侨农场。1979年,安置184人到泉州华侨塑料厂和双阳华侨农场。1980~1984年,安置数十名返乡定居的归侨。1984年下半年起,个别在侨居地无法居留的华侨,由国务院侨办或省侨办拨出专款在工作、住房等方面作一次性安置,解决他们生活、工作、居住方面的困难。
1978年5月至1992年,上级侨办共拨给鲤城区难贫侨经常性救济款6.72万元(其中无息生产贷款3万元),由鲤城区侨办对无经营能力的鳏寡孤独、病残老弱户予以定期救济,有一定经营能力户则予以一次性扶持,协助脱贫。至1991年,鲤城区原有贫困归侨1033户已有760户脱贫。90年代,鲤城区侨联每年从下属企业上缴的利润中拨出部分款项协助政府救济、扶持贫困归侨。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泉州汽车保修厂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