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8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爱国卫生运动
分类号: R199
页数: 2
页码: 996-997
摘要: 本节记述了泉州市政府在1951年开始除害灭病运动,1953年成立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大力改善环境卫生。在“大跃进”中,除“四害”运动开展,之后建立了基层卫生组织和督导队,完成了地方病、丝虫病普查工作。1980年后,泉州市每年都开展爱国卫生活动月,并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
关键词: 鲤城区 爱国卫生运动

内容

1951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发动群众开展除害灭病运动,各居委会组织居民群众开展经常性卫生大扫除。1953年2月,成立泉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简称“市爱委会”),领导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疏通沟渠,整修八卦沟,大力改善环境卫生。1958年“大跃进”中,大力开展除“四害”[苍蝇、蚊子、老鼠、麻雀(后改为臭虫)]运动,共灭鼠36万只,消灭大量蝇、蚊、蟑螂、臭虫、椿象。同年4月,晋江专区在泉州市召开除“四害”、讲卫生现场观摩大会。9月,省卫生检查团莅泉检查1602户,发现5只及5只以上苍蝇12户,占检查户数0.8%;5只及5只以上蚊子9户,占0.5%;鼠密度为1.15%,全市仅发现麻雀几只,成为“七无”城市,荣获“卫生先进城市”称号。同时建立100多个基层卫生组织和220多个卫生督导队,完成地方病、丝虫病普查工作。60年代,卫生工作重点放在农村搞“两管五改”(管水、粪,改水井、厕所、坑灶、畜圈、环境)。“文化大革命”期间,出现脏乱现象。1980年,把4月定为全市爱国卫生活动月,4月7日世界卫生日全市清除垃圾十余吨,检查门前“三包”(卫生、绿化、秩序)责任制和卫生工作经常化、制度化的落实情况。1989年,城区开展大面积灭鼠运动,鼠密度由8.81%降至0.36%(粉迹法)以内,鼠迹阳性率由11.67%降至1.31%。尔后,年年巩固灭鼠成果,鼠密度一直控制在灭鼠先进城区标准5%(粉迹法)、鼠迹阳性率在2%以下。1990年起,市区广泛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活动,每年开展多次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90年和1992年,在全国434个城市卫生检查评比中,鲤城区代表泉州市连续荣获全省地级市第一名。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泉州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