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古桥梁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65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古桥梁
分类号:
K928.78
页数:
2
页码:
965-966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泉州市的洛阳桥、浮桥、顺济桥、盘光桥、广桥和濠溪桥等六座古桥以及市区八卦沟上古石桥(二十四桥)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规模等信息,以及它们的保护和修缮情况。
关键词:
古桥梁
建筑风格
鲤城区
内容
一、洛阳桥
原名万安桥,位于城东镇桥南村洛阳江的万安渡,北连惠安洛阳镇,是中国著名梁式石桥梁,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未建时,水阔五里,深不可测。每遇大风,翻船淹死的人无数。宋庆历元年(1041年),郡人李宠始叠石作浮桥。皇祐五年(1053年),郡人王实等人倡为石桥,未就,恰逢蔡襄当泉州郡守,倡议得以实施。当年四月动工兴建,嘉祐四年(1059年)十二月建成,历时六年零八个月。桥长三百六十丈,宽一丈五尺,有扶栏五百,石狮二十八,附有七亭九塔及桥头将军。
洛阳桥建成后,历代经过十多次修复,较重大的修复有二次。第一次为明宣德六年(1431年),第二次是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重修时换掉折断的石梁,整补扶栏,增建两翼镇风塔。民国21年(1932年),十九路军在桥面上加建钢筋水泥桥面以通汽车。1992年,国家文物局决定拨款全面修复。
洛阳桥的附属文物不少,现存石塔5座、中亭周边历代碑刻13座和“万古安澜”摩崖石刻。桥南建有蔡襄祠。
二、浮桥
位于新门外石笋附近的笋江上,又称石笋桥、笋江桥。宋皇祐元年(1049年),造舟为梁,名履坦,称浮桥,元丰七年(1084年)改名通济桥。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僧人文会倡建石桥,称笋江桥。桥长235米,阔5.7米,有船形桥墩15座。桥上原有扶栏,桥边有石塔,历代均有重修。1962年,拆去桥面石板,在原桥墩上架高3米多,以钢筋水泥铺设桥面,原桥墩基本保留原状。
三、顺济桥
俗称新桥,在南门晋江下游,宋嘉定四年(1211年)建,桥近顺济宫(天妃宫),故称顺济桥。长500米,宽4.6米,桥墩31座,上有扶栏。民国21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桥面,石桥板全部拆除,面貌全非。
四、盘光桥
又名乌屿桥,位于城东镇乌屿岛,是宋宝年间(1253~1258年)僧人道询募建的梁式跨海石桥,全长133米,宽5.3米,与洛阳桥隔海相望,犹如二虹。现已废,仅存桥墩十多座,每座宽3.5米,高3.5米。
五、广桥
原名龙潭桥,位于罗溪镇溪尾村龙潭溪上,1992年9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宋淳熙八年(1181年)里人彭映、僧白听等建造,现存为清代重建。桥为石构建筑,单孔拱形,无桥栏,全长13.8米,宽2.5米,高8.7米,孔径1.3米,保存基本完好。
六、濠溪桥
位于河市镇濠溪上,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僧宗爽建,后毁于火。明隆庆三年(1569年),都督俞大重建,亲手书写重建经过,刻成石碑立于桥旁。现存石桥为清康熙间施韬重修,桥边立一碑刻。
附:市区八卦沟上古石桥(二十四桥):登仙桥(又名离井桥,凤池)、祖师桥(祖师巷)、蓝桥(涂门街头)、通津桥(三堡)、万寿桥(万寿路)、金鱼桥(井巷)、文胜宫桥(报仔巷)、五甲桥(五堡街与土地后交界)、兵马司桥(涂门街尾)、鲍厝桥(中菜市)、宜春桥(宜春)、天王桥(公婆巷)、隐居桥(后城)、金甲舍人桥(后城)、洙泗桥(府学口)、花桥(花桥亭)、鹊鸟桥(水仙宫口)、叠芳桥(新门街)、甲第桥(甲第巷)、释雅桥(北门)、松根桥(马坂巷)、仙姑桥(花巷)、广孝桥(百源村)、车桥(聚宝街)。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作品
洛阳桥
相关作品
浮桥
相关作品
顺济桥
相关作品
盘光桥
相关作品
广桥
相关作品
濠溪桥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