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章 古墓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50
颗粒名称:
第二章 古墓葬
分类号:
K878.8
页数:
3
页码:
950-952
摘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晋江市境内的一些古墓和墓群,包括伊斯兰教圣墓、历史名人墓、古墓葬群等。文章描述了这些墓地的位置、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
关键词:
古墓
墓群
鲤城区
内容
第一节 伊斯兰教圣墓
伊斯兰教圣墓 位于东湖街道圣墓村灵山南坡,为唐武德年间(618~626年)伊斯兰教始祖穆罕默德的门徒三贤、四贤来泉传教卒后的葬地,占地约300平方米。两墓东西并排,坐北朝南,上有石棺盖。墓后东、西、北三面依山建有石构回廊拱卫。回廊正中立有元代阿拉伯文重修圣墓的石碑1方,廊右有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来此行香的石碑1方,环廊还有清代重修碑刻4方。墓的右前方约70米处有风动石,上有明代题刻4方,保存完好。1988年1月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二节 历史名人墓
开元寺祖师墓塔 位于北峰镇塔后村,占地约600平方米。元至元年间(1335~1340年)开元寺妙恩禅师建,为该寺历代祖师墓塔。墓园作马蹄形,长11.7米,宽10.7米,分上下二平台;上台建舍利塔3座,南向,塔高2.25米,六角形,在须弥座上置圆柱形塔身,正面刻佛像,塔檐设相轮及葫芦尖。1986年重修,保存较好。附近还有一座唐时舍地建开元寺的黄守恭墓,保存尚好。1992年9月,黄守恭墓与开元寺祖师塔一起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代泉州刺史王审邽墓 位于城东镇草邦水库北面,凤山南麓,占地约500平方米,坐北朝南,损毁严重。1991年,其国内外裔孙着手重修。
北宋福建转运使温革墓 位于北峰镇石坑村北石角山北麓,占地413平方米。石构,坐西朝东,封土堆高1.45米,下为八角形须弥座,底径2.15米,墓园作马蹄形。墓右前10米处有石翁仲1尊,高1米,墓前有清乾隆年间重修墓道碑1方,保存完好。
宋宰相梁克家墓 位于城东镇草邦水库南岸。墓呈风字形,坐西朝东。1958年建水库时被淹没于水库中,墓室已坏,水位低时可以看见墓前的石刻残件。
明南京太仆寺卿顾珀墓 位于丰泽街道院前村,占地3900多平方米。墓室已废,仅存三合土构筑的墓圹,墓埕已夷为耕地。墓前现存石翁仲、石虎、石羊各1对,石马(残)1只,1983年1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南京刑部尚书王用汲墓 位于东海镇法石海印寺南,坐北朝南,占地1300平方米。墓室已毁,墓堆亦废,墓埕成三级,都已夷为耕地。现存石刻翁仲、虎、马、羊各1对,保存较完整,1983年1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宰相李廷机墓 位于江南镇亭店村李厝山,坐北朝南,占地100平方米,呈风字形,灰色砖结构,形制简单朴素。墓被掘,仅存墓圹,保存尚好。墓前原立有李廷机亲笔书写的“息我处”石刻墓碑1方,高约2米,宽0.70米,楷书,已被裂为4块,移作他用。
清靖海侯施琅墓 据清道光《晋江县志》记载,施墓在晋江县四十一都天花山(现属鲤城区河市镇)。该墓系施琅与其妻王、黄氏合茔,占地6800平方米。墓区自北向南依山坡平砌4层坪台,依次排列镇石将军和石狮、石马、石虎、石羊及16根蟠龙石柱,还有康熙三十七年圣祖皇帝谕祭碑亭、“钦赐祭葬”墓坊、龟趺碑亭。“文化大革命”中部分被破坏,现已基本修复,1991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礼部右侍郎富鸿基墓 位于东海镇厨头村,占地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室被盗,仅存三合土残墓圹,墓前石刻保存较完整,有石翁仲、马、虎、羊各1对,1983年1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墓塔 位于清源山弥陀岩附近,1991年3月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塔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现已修复,上覆以石亭,为仿木藻井结构。墓前有法师遗墨“悲欣交集”摩崖石刻。
第三节 古墓葬群
河市唐墓群 位于河市镇白洋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地面散布钱纹、鱼龙纹、蕉叶纹等多种墓砖。有残墓基(砖室墓)2座,坐北向南,出土阳刻“咸亨贰年”(671年)和“宝贵吉祥”等字样以及其他花纹的墓砖多种,陶瓷器39件。
北山五代古墓葬群 位于市区北面偏西的北山河岭,面积约4000平方米。1950年以后,多次出土双耳壶、平底碗和陶小罐等墓葬品。1983年1月,市文管会在市轻机厂清理过一座五代砖室墓。墓坐东向西偏北20°,平面作长方形,无甬道,多壁龛、券顶;出土瓷器、泥俑、铜镜、铜钱、铜钉帽及铁棺钉等50余件。
第四节 其他古墓
唐初古墓 位于市区体育场东北角,坐南向北。民国25年(1936年)5月,发掘唐初古墓4座,出土“贞观三年岁次已丑”、“贞观三年闰十二月五日葬”及“岁次癸丑”等3种墓砖,还有各种明器74件,有陶器、五铢钱、带钩簪、环形物、铁钉等。经鉴定,为五品以下地方官吏的族葬墓地。
桃花山宋代火葬墓 位于城东镇桃花山罗钟村东北山坡上,1974年发现。墓的外围用石砌成椭圆形,直径7.8米,圆圈内又用石砌三重。墓内放陶棺1具,长方形,90×60厘米,棺底垫放铜钱6枚。棺内有陶制圆圈1枚,径23厘米,高6.5厘米,上置青瓷骨灰罐1具;有陶制青色“四灵”1套(青龙14×6厘米,白虎14.5×9厘米,玄武10.6×4厘米,朱雀12×10.8厘米);有白瓷碗1件,径11.2厘米,高7.2厘米,圈底6.7厘米,碗外底用墨笔写“绍兴廿一年九月廿三日庚申畊”,内底墨写“辛入乙方”。
灵山明代丁氏回族古墓 位于灵山圣墓前右侧,为晋江陈埭丁姓回族三世祖及五世祖之墓。二墓并排,各竖墓牌,上有石棺盖,占地约1000平方米,坐北朝南。墓后依地势筑有半圆形石挡土,前有二级平台,范围较大。1981年重修。
寡妇墓 位于华侨大学西北角,占地约300平方米,坐北向南,风字形三合土结构。墓室已被盗,墓碑亦失,墓前尚存石望柱一对,圆形,高2.7米,刻有“六月夫妇三月遗,此志天长地久;七十老身二十寡,一生玉洁冰清”的对联,保存尚好。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