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六节 其他遗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49
颗粒名称:
第六节 其他遗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2
页码:
949-950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泉州的几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南少林寺遗址、南外宗正司遗址、招贤院遗址、万安桥院遗址、泉州府贡院遗址、明、清泉州府署遗址和郑成功焚青衣处遗址。
关键词:
遗址
考古
鲤城区
内容
泉州南少林寺遗址 位于东门外凤山的东禅村,1992年9月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毁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咸丰年间(1851~1861年),山门竖有“少林古迹”匾额。1992年,遗址仅存一小庙,为二进深三开间砖木结构的近代建筑。
南外宗正司遗址 位于西街古榕巷原水陆寺(现省梨园戏剧团)内,为南宋管理皇族的机构,内设惩劝所、自新斋、芙蓉堂等。崇宁三年(1104年)置南外宗正司于南京(今河南商丘),建炎三年(1129年)移泉州。初宗子仅349人,绍定年间(1228~1233年)增至1427人。南宋亡后,宗正司废。
招贤院遗址 位于北峰镇潘山村,为五代闽国泉州刺史王审邽所建,以纳中原避乱贤士。地依大小潘山,南临晋江的黄龙溪,内筑馆舍、亭轩、水榭。中原名士入闽居此者,有左常待李邽洵、翰林承旨制诰兵部侍郎韩偓等数十人。遗址原保存招贤桥一座,后也被拆毁。1992年,近桥民居内尚有招贤井一口,还有散处各地的石牌坊构件。
万安桥院遗址 位于城东镇洛阳江南岸。旧名定光,在惠安境内。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郡守刘炜叔迁此,后倒塌废弃,夷为耕地。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尚存地基及大厅堂石阶、宋代铜钱及瓷片等。从遗址看,原有规模宏大,占地约3000平方米。
泉州府贡院遗址 位于旧道口街(打锡街)鲤城区人民政府内(原为兴泉道旧署),为泉属各县士子考秀才之所。清乾隆四年(1739年),知府王廷诤率绅士捐建。中为大堂,后为内署,前为甬道,道左有东廊、东后廊,道右有西廊,两廊为试士号所。甬道前为仪门,门外为大门,大门外为东西辕门。东辕门外为提调堂,西辕门外为公署、巡捕厅、供给所。
乾隆十九年(1754年),拓建号所,改建提调堂于西,移巡捕厅、供给所于照墙外北向。民国间改为学校。
明、清泉州府署遗址 位于东街中段北侧,明洪武二年(1369年)建。中为正堂,曰“端本”,堂左为幕厅,堂右为吏六房。堂前为露台、隶亭、甬道、戒石亭;再前为仪门,门左为土地祠,门右为府狱;仪门前为府门,门东西为“承流”、“宣化”二坊。正统元年(1436年),在府门外增建“旌善”、“申明”二亭,天顺三年(1459年)又增建左右公馆。正堂后为穿堂,堂东为丰衍库,西为架阁库;穿堂后为敬事堂,再后为福禄堂;福禄堂后有山,古榕森列,为府署屏障。嘉靖三年(1524年)立题名碑,嘉靖十三年建省愆所,嘉靖三十七年建延宾馆。清沿其制,乾隆六年(1741年)改东西二坊为“辑和五邑”、“保障双江”,其余都为重修。民国期间,晋江督察专署迁此,到1992年已全部改建为泉州军分区宿舍。
郑成功焚青衣处遗址 位于北峰镇招贤村,原南安县文庙东侧前方,与魁星阁相邻。1953年,于焚衣处建立纪念碑。碑底砌方形基石,中筑束腰碑座,石碑竖立在座上,高2米,正面刻楷书“郑成功焚青衣处”,背面刻《郑成功传略》,保存完好。1961年,列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泉州南少林寺遗址
相关专题
南外宗正司遗址
相关专题
万安桥院遗址
相关专题
泉州府贡院遗址
相关专题
明、清泉州府署遗址
相关专题
郑成功焚青衣处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