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古书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48
颗粒名称: 第五节 古书院
分类号: G649.299.57
页数: 2
页码: 948-949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泉州的几所古代书院,包括温陵书院、小山丛竹书院、梅石书院、欧阳书院和镜山(休山)书院的历史渊源、建筑规模、历史人物和相关文献等。
关键词: 古书院 遗址 鲤城区

内容

温陵书院 原为泉山书院,在行春门(即东鼓楼)外,明初改为晋江县学。正德十年(1515年),书院移建于菜巷(现东门小学)。清乾隆七年(1742年),知府王廷诤重修,另建启贤祠,又建敬业堂和学舍13间,改称温陵书院,置店屋田地为经费之用。后改建为小学。
  小山丛竹书院 位于市区东北府城隍庙边,为后人奉祀唐代泉州登科第一人欧阳詹的不二祠(欧阳祠),内有选自欧阳墨迹的“不二”牌匾。南宋理学家朱熹为不二祠题联:“事业经邦,闽海贤才开气运;文章华国,温陵甲第破天荒”,并在此种竹建亭,讲学,自题“小山丛竹”。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重建,更名过化亭,刻朱熹像,清初毁于兵。康熙四十年(1701年)重建,康熙五十年改名小山丛竹书院,民国间改为温陵养老院,近代高僧弘一法师在此圆寂。1960年,亭、堂、屋皆已不存,仅存晚晴室及“小山丛竹”石坊,书院改建为泉州市第三医院。
  梅石书院 位于市区东北梅石街泉州一中校舍内。东西长37米,南北长83米,三进深,中为讲堂,后殿祀罗一峰,两旁建屋48间。西侧有石裂为五瓣,形似梅花,称梅花石。明代翰林院编修罗一峰(罗伦)被贬到泉州,于此建草堂讲学。明嘉靖八年(1529年),御史聂豹等人在梅花石附近建一峰书院。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建,改称梅石书院。现书院改建为泉州一中校舍,梅花石尚存。
  欧阳书院 位于泉州清源山虎岩(又名大休岩),唐代泉州名人欧阳詹、林蕴、林藻曾在此读书。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建室祀欧阳詹。嘉靖(1522~1566年)、万历(1573~1620年)间,欧阳詹的裔孙欧阳深及其子欧阳模先后重建,称欧阳书院,礼部尚书黄凤翔题写对联,刻石嵌于壁,户部主事李开芳写“高山仰止”刻于岩前。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詹的裔孙欧阳芳馨再次修茸,中为读书堂,西辟小轩;轩西有矮屋数间,北室称观妙室;室的右边有石堂,可坐数十人;轩东有二巨石横出,上建飞亭。元代释大圭、明代何乔远等在这里也有题咏。今已无堂屋,石刻尚存。
  镜山(休山)书院 位于市郊东北大旗山下,山有石如镜,故又名镜山。明代史学家何乔远在山下筑精舍,晚年在此著书讲学,自号镜山,后人称为镜山书院,后又改称休山书院。附近多摩崖石刻,有何乔远为宋宰相李邴居处题的“醉月岩”、“石镜”,明颜廷榘题的“镜亭”、“不厌”,谢修之题的“石禀”,宰相叶向高访镜山书院的纪事题刻等。今已无屋舍,石刻尚存。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廷诤
相关人物
欧阳詹
相关人物
朱熹
相关人物
弘一法师
相关人物
聂豹
相关人物
林蕴
相关人物
林藻
相关人物
欧阳深
相关人物
欧阳模
相关人物
黄凤翔
相关人物
李开芳
相关人物
叶向高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东门小学
相关机构
泉州市第三医院
相关机构
泉州一中
相关机构
温陵书院
相关机构
小山丛竹书院
相关机构
梅石书院
相关机构
欧阳书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鼓楼区
相关地名
晋江县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南宋乡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