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古城址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4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古城址
分类号:
K878.3
页数:
1
页码:
948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泉州城遗址和两个明代海防工事遗址:看头城遗址和莲坡城仔遗址。文章概述了泉州城从唐城到子城再到罗城和新罗城的四次扩建过程,以及这些城墙的城门、鼓楼和护城河沟等遗迹的保存情况。
关键词:
古城
遗址
鲤城区
内容
泉州城遗址 从唐城到子城到罗城到新罗城(加翼城),先后经过四次扩建,多次维修。唐城是泉州建制后修建的。唐末,建子城,设4个城门:东行春,西肃清,南崇阳,北泉山。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建罗城,设7个城门:东仁风,西义成,南镇南,北朝天,东南通淮(俗称涂门),西南临漳(俗称新门)及通津,子城四门改为四鼓楼。因筑城时环植刺桐树,又称刺桐城。宋、元时,罗城扩建,在东南、西南二处加建翼城而为新罗城,废通津,增建南薰门(俗称水门)。明初,城墙内外皆以石筑,城形似鲤鱼,遂称鲤城。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依关东式改造罗城。民国初,城墙已残缺不全,抗日战争中全部拆毁。1992年,遗址有迹可寻的仅东、北、西的环城公路、护城河沟及涂门水关等,子城的护城河沟(俗称八卦沟)基本保存。
看头城遗址 位于东海镇后亭看头村,为明代抗倭的海防工事。南、北残长43米,墙高2.45米,厚0.75米,乱石砌墙,为当时保卫泉州的第一道海防线。
莲坡城仔遗址 位于东海镇后渚塔仔山,东接莲垵村,北向海,俗称破城。墙基石砌,上为黄土墙,全长(残)41米、高2.8米、厚0.90米。分南北二段,北墙残长12.7米,南墙尚存12米,中间通公路处已全部拆毁,是泉州明代抗倭工事之一。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泉州城遗址
相关专题
看头城遗址
相关专题
莲坡城仔遗址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