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成果与专利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300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成果与专利管理
分类号: G255.53
页数: 7
页码: 888-894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市鲤城区的科技成果管理和专利管理情况。在科技成果管理方面,文章提到了从1978年开始,市科委对各基层单位申报的科技项目进行评选和推荐,涉及科技成果的评价、奖励和推广等方面的工作。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区级科技进步奖的设立和首届评选情况。在专利管理方面,文中提到了泉州市在1985年开始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得多项专利权的情况。总体来说,文章主要介绍了鲤城区在科技成果和专利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展示了当时的管理机制和取得的成果。
关键词: 鲤城区 科技普及 专利管理

内容

一、科技成果管理
  1977年以前,泉州市科技成果分别由政府主管部门各自管理。1978年,开始归口管理,市科委对各基层单位申报项目的技术水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写出评价意见,提出成果奖励等级的初步意见,向晋江地区科委推荐。地区科委评审后,再向省科委推荐。当年,全市有14项科技成果获福建省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其中泉州市农械厂研制的南方系列水田犁获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979年以后,市科委每年进行科技成果登记、评选、申报等工作。1984年,成立泉州市科技成果评奖委员会,拨出成果奖励经费基金,开始组织评定科技成果奖。1991年5月,区政府发出《关于评选鲤城区首届科技进步奖的通知》,成立鲤城区科技进步奖评奖委员会,公布《鲤城区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细则》。1992年,正式评出鲤城区首届(1986~1990年)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8项、三等奖3项。
  国家各级开展科技评奖以来至1992年,鲤城区(含原泉州市)共获区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209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项占0.5%,省级39项占18.7%,部级8项占5.7%,地(市)级67项占32.1%,省厅(局)级67项占31.9%,区级27项占12.9%;以行业划分,农业类16项占7.7%,工业172项占82.3%,医学类14项占6.7%,其他7项占3.3%。
  二、专利管理
  1985年11月,泉州市科委张瑞庆向中国专利局申请实用新型专利。1987年2月12日,其发明的膜式鼓风机首次获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权。至1992年底,全区共获得中国专利权12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11项,外观设计专利1项。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