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等教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261
颗粒名称: 第六章 高等教育
分类号: G64
页数: 3
页码: 847-849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的高等教育机构。其中第一节介绍了国立海疆学校、泉州大学、华侨大学和仰恩大学的创办和发展历史,包括学校的设立、专业设置、学生招收情况以及停办、改名、调整等情况。第二节介绍了泉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和泉州教育学院的创办情况以及专业设置、学制变化等,同时介绍了教育学院的教务处、干训处、教研处等机构设置。第三节介绍了黎明职业大学的创办背景、机构设置和专业设置,以及学生招收和教职工情况。
关键词: 教育 鲤城区 高等教育

内容

第一节 普通高校
  国立海疆学校 民国33年(1944年)5月,为培养澎湖、台湾等海疆建设人才,创建国立海疆学校,以仙游县私立金石中学旧址为临时校舍,设师范、行政两个专修科,学制三年,面向闽、粤两省招收高中毕业生,翌年2月开学。民国34年7月,迁校南安县九都,民国35年6月迁址泉州府后山(今军分区内),有商业科(下设会计银行、国际贸易两组)和师范科(下设国文、史地、教育三组)。1949年10月,泉州军管会接管该校。1950年5月,院系调整,学校停办,教职员工及五年制第一届毕业生由政府分配工作,未毕业的学生或由政府安排,或转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学院、农学院就读。
  泉州大学 1958年8月创办,设工、农、医、师四所学院。工学院设化工、水利电力、机械制造、土木建筑等系,学制二年,首届招生175人;农学院设农业机械、农学、植物保护、亚热带作物等系,学制二年,首届招生164人;医学院设医疗系,本科学制四年,专科三年,首届招生76人;师范学院设中文、物理(专科学制二年,专修科一年)、数学、化学(设专修科,学制一年)等系,首届招生418人。工、农、师3个学院址在北门顶埔,医学院址在县后街。同年10月,师范学院从泉州大学分出单独办学。1959年,大学撤销,工学院、农学院的学生分别转学省属高等院校,医学院改为晋江医士学校附设医专班。
  华侨大学 1960年创办,址设城东公社五里亭,设置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制四年,招生85名。次年秋增设数学、化学两系,1962年增设政治系、物理系、热带亚热带作物系、医疗系和艺术系。1964年,停止艺术系招生,对科系专业进行调整。1965年,设置8个系14个专业,学制4~6年,在校学生2395人(其中侨生、港澳学生2289人,占学生总数的95.6%),教职工885人。1970年停办,1978年复办,开设土木建筑系、化学化工系、数学系,学生181人,教职工287人。1982年,增设物理、机械工程、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等7个系8个专业;土木建筑、机械工程、电子工程、数学等系开始招收建筑结构、精密机械、应用电子、基础数学等专业硕士研究生。1983年,大幅度调整专业设置,增设中国文化、外语、旅游、艺术、工商管理、法律等系科,成为综合大学。1992年,学校开设17个系20多个本科专业、3个专科专业,在校计划内研究生和本、专科学生2693人(其中侨生、港澳台学生占9.9%),非学历培训人员1231人,教职工1424人。
  仰恩大学 1987年马甲乡旅外乡亲吴庆星独资创办,初挂靠于华大,称华侨大学仰恩学院,址设马甲乡双髻山下。1988年首届招收全国统考生200多名。1989年独立办学,1990年,吴庆星将校产捐给省人民政府,改名仰恩大学,设动物科学系、土木工程系、机械工程系、外语系。1992年,在校学生580人,教职工102人。
  第二节 高等师范
  泉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 1958年10月,师范学院从泉州大学分离出来独立建校,改名泉州师范专科学校,设中文、数学、物理、化学4个专业,学制一年;后增设政教、生物,学制改为两年。1960年秋,升格为泉州师范学院,增设外语、体育2个专业,招收中文、数学、物理、化学本科生,学制四年,在校生1151人,教职工252人。1963年秋,学校并入福建第二师范学院。1978年,创办晋江地区师范大专班,泉州设分班。1981年,在师范大专班基础上建立泉州高等师范专科学校,设历史、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专业,学制三年,校址设在崇福路。1986年,增设生物、地理、体育3个专业,学制改为二年。至1992年,已有毕业生7046名,在校生1466人,教职工399人。
  泉州教育学院 址设北门顶埔,前身为晋江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5年1月升格,属师范性质的成人教育高等学校,设教务处、干训处、教研处、电化教育研究室。教务处负责师资培训,设政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教育科学、体音美等11个学科;干训处负责培训小学学区校长、书记、完中三处主任和初中校长、书记;教研处负责指导全市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设普通中学文科组、理科组、初等教育组、职业技术教育组。1985年以后,建立全市教研网络,举办大纲教材学习班,抓学科教改试验。1992年,全院教职工120人。
  第三节 高等职业学校
  黎明职业大学 1981年,创办黎明学园,址设中山北路体育场东侧,1984年春改称泉州黎明职业大学,属侨办公助性质的高等职业学校,培养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大学成立董事会,开设土木建筑工程、经济管理、文史、外语、计算机等5个系12个专业,经济管理学制二年,其余均为三年。同时设置成人教育部,开办夜大学和非学历培训班及自学考试辅导班。1992年,开设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文秘书、经济管理、英语4个专业,计划内学生338人,培训生250人,教职工93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