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出处: | 《鯉城区志》 图书 |
唯一号: | 130320020230004255 |
颗粒名称: | 第五节 思想品德教育 |
分类号: | G416 |
页数: | 3 |
页码: | 839-841 |
摘要: |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市中学的思想品德教育情况。在教育内容方面,从清末开始,学生接受封建伦理道德教育,受到西方博爱、平等、自由思想的影响。民国时期,注重道德教育,并推崇“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的价值观。解放后,根据时事政策进行教育,强调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推行正面教育和革命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以阶级斗争和批判为主题的教育内容占据主导地位。后来,思想品德教育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内容,强调四项基本原则和“五爱”,实施法纪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在教育方法方面,清末至民国期间,通过课堂教学、训话、校规等方式进行教育。解放后,采取集会、游行、劳动等形式进行教育。文化大革命期间,通过“四大”运动和批斗会进行教育。后来,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共青团和少先队活动等形式进行 |
关键词: | 鲤城区 普通中等教育 思想品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