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保健保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243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保健保育
分类号: G61
页数: 2
页码: 817-818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泉州地区幼儿园的保健保育情况,并进一步附上了几所幼儿园的介绍。首先,文中介绍了自1953年以来公立幼儿园设有专职保健员,负责卫生保健工作,包括幼儿预防针接种和卫生习惯培养等。随后提到了幼儿园在保健方面的措施,包括户外活动时间、体检、卫生管理等。最后附上了几所幼儿园的介绍,包括历史发展、教育特色、学生规模和教职员工情况。
关键词: 鲤城区 幼儿园 保健 保育

内容

1953年起,公立幼儿园设专职保健员,民办幼儿园选派教师兼任,参加卫生部门组织的学习,负责园里卫生保健工作,定期为幼儿打预防针、让幼儿吃预防药。1954年实行全日制后,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大革命”中,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仍没有放松。改革开放后,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形成制度,措施更加完善。鲤城区幼儿园贯彻保教合一、教养并重的原则,执行幼儿园保健工作制度。首先,制定合理的生活作息时间,保证幼儿每天有2小时以上在户外活动,接受“三浴”(日光浴、空气浴、水浴),保证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另外,采取各种措施确保幼儿身体健康、活动安全,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幼儿入园前进行体格检查,患有心脏病、传染病的不予入园,患有沙眼等小疾病的,入学后保健员给予治疗;每学期为幼儿测量身高、体重1~2次;每日晨间、午间检查幼儿个人卫生及健康情况,发现有病兆的即作进一步观察;在活动中发现幼儿有突发性病征的,即交保健员让其在隔离室休息、服药,并及时向家长反映,予以及时医疗。各班配备保育员,负责该班室内外卫生工作,管好午餐寄膳幼儿的膳宿;幼儿园总务、保健员负责制订食谱及厨房卫生职责,检查饭菜质量,保证按时供给点心、午餐及足够的开水;每个幼儿设一巾一杯(寄午膳幼儿二巾),连同餐具每天消毒1次,玩具每月至少消毒1次;定期检查大型玩具螺丝,保证幼儿活动安全。
  附:幼儿园选介
  鲤城区实验幼儿园 民国9年(1920年),南街基督教会创办华英女子师范附属幼儿园,1952年12月由人民政府接办,改名泉州市桐山区第二幼儿园(1959年迁至承天巷现址)。在幼教工作中,该园经常起着带头示范作用。1954年2月首创幼儿园午膳、午睡制,1958年首创全托寄宿制,1974年首办暑假班,1975年首先作电化教学尝试。1981年,该园改称泉州市实验幼儿园。1982年,设幼儿晨检签,根据晨检情况给幼儿不同颇色的标签;首创交接班制度,设立记录册、幼儿观察册、教师与保育员交接册,沿用至今。1984年,首先成立家庭教育专门机构父母班(1987年3月进而成立家长学校)。1985年后,接待过美国、新加坡、菲律宾等国教育代表团。1986年,改名鲤城区实验幼儿园。1992年,有20班幼儿960人,教职工51人。
  泉州幼儿师范附属幼儿园 1952年创办,园址在裴巷平水庙。该园承担幼师学生实习与创办实验幼儿园的任务,多年来在教育和保育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该园以游戏为基本手段,将保、教结合原则体现在幼儿一日活动之中,早操活动融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重视物质环境的创建。1992年,有11班幼儿391人,教职工50人。园内设有图书阅览室、幼儿科学实验室、音体多用室、幼儿作品陈列室、电教室、教师资料阅览室、教具室、卫生室、厨房等,室外有娃娃城、嬉水池、动物角、沙地、种植园地等幼儿游戏、活动专用场所。该园1992年10月被省教委第一批授予福建省优质实验幼儿园称号。
  鲤城区第三幼儿园 1952年底创办。该园幼教工作具有丰富多采的寓教于乐的游戏、饲养、种植、区角观察等活动特色。幼儿小篮球启蒙训练活动享誉国内外,省、市电视台、《中国体育报》、《中国体育画报》外文版均予报道。该园先后获省教育先进单位、省先进幼儿园、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省业余体育先进单位、省优生优育优教先进单位和省优秀家长学校等8项荣誉称号。1992年,有18班幼儿913人,教职工48人;学校设施有两幢崭新配套的四层综合教学楼、游泳池、戏水池、动植物观察园地、户外活动场所、大型活动器械及完整的现代化厨房设施。
  鲤城区机关幼儿园 1957年创办,“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82年复办。先后荣获市“五讲四美”(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先进单位、儿童卫生保健先进单位、文明单位等称号。1992年,有11班幼儿524人,教职工29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