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184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机构
分类号:
D915.18
页数:
2
页码:
771-77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民国及其以前审判机构和人民审判机关的历史发展、机构设置和职能变化。
关键词:
鲤城区
审判司法
机构
内容
一、民国及其以前审判机构
民国以前,审判均由县令(知县)兼理,县丞、典史辅佐。
民国14年(1925年),晋江县成立地方审判厅。次年,改称晋江地方法院,址设打锡巷考棚口。民国24年,晋江县政府设军法室,县长任军法官,下设承审员若干人,审理危害民国、汉奸、盗匪等部分刑事案件。同年,省高等法院在泉州城内设第四分院,民国26年裁撤。民国28年5月,地方法院为避日机轰炸,迁址西门外石坑乡。民国30年,复设省高等法院分院(改为第三分院),高、地两院合署办公。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城内,省高等法院三分院回考棚口原址,地方法院迁址新府口左侯祠,设刑事庭、民事庭、公证处、检察处、不动产登记处,看守所附属于法院。民国35年,晋江县政府军法室撤销,未结案件移交晋江地方法院处理。驻泉州陆军八十师二三九旅司令部设特种刑事庭,审理政治案件,实施法外制裁。
二、人民审判机关
1949年10月,晋江县人民政府设司法科,行使审判职能。1951年1月,成立泉州市人民法院,市长兼院长,配置人员3人,与市政府合署办公。1952年,与晋江地区中级法院合署办公,旋又迁回市府大院。1954年10月迁东街。1991年5月,迁东门少林路。
1951年,市人民法院设刑事庭、民事庭、秘书室。1954年,成立审判委员会。同年5月,增设人民接待室;9月,设立公证股(室)。1956年8月,成立法律顾问处。1960年5月,设立东海、浮桥、北峰等3个基层法庭。1967年,对法院实行军管。不久,人员下放。1969年12月,市革委会人民保卫组成立,取代公检法。人保组下设审批组,办理刑事审判,民事案件归市革委会生产指挥组民事组办理。
1972年12月,泉州市人民法院恢复,下设办公室(附设信访室、公证室)、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1979年12月,重设审判委员会。1981年3月,设经济审判庭,恢复公证处和法律顾问处。1984年11月,成立执行庭、刑事审判第二庭。1986年1月,改称鲤城区人民法院。1987年3月,成立行政审判庭。1989年1月,信访室改为告诉申诉庭。1992年7月,成立研究室。至1992年,区法院内部职能机构共10个:办公室、人秘科、研究室、刑事审判第二庭、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审判庭、经济审判庭、行政审判庭、执行庭、告诉申诉庭。基层设开元、鲤中、海滨、临江、东海、浮桥、城东、北峰、河市等9个人民法庭。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晋江市
相关地名
北峰乡
相关地名
临江市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
河市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