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创办福利企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15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创办福利企业
分类号: D632.1
页数: 2
页码: 737-738
摘要: 本节记述了泉州福利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福利企业的数量、职工人数、产值、利润等情况,以及民政工业公司的成立和管理情况。福利企业主要是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同时也为社会贫困对象提供帮助。
关键词: 鲤城区 民政工作 福利企业

内容

解放前,泉州没有专门的福利企业。解放初,以优抚对象和城市贫民为主,逐渐兴起生产自救的福利企业。60年代初调整国民经济,福利企业大批精简下放。“文化大革命”期间,福利企业生产停滞不前。1978年以后,政府大力保护、扶持福利企业,福利生产发展很快。1992年,全区有福利企业28家,职工1797人,其中安排残疾人员685人,全年产值6341.3万元,创税利385万元。
  泉州民政造纸厂1952年,市区佛教徒集资在承天寺创办力生造纸组,手工生产。1961年,改为机械生产,生产馐用纸和板纸,年产值7万元。1967年,改进设备,生产瓦楞纸和包装纸,年产值30万元,职工50人。1980年4月,以此为基础建立泉州民政造纸厂。1986年与东海法石村联营,1988年实行承包责任制。1990年,年产值528.2万元,税利约55万元,固定资产344万元,职工190人,其中残疾人80人,占42%。1992年,年产值1060万元,利润66万元。
  泉州市纸箱厂1954年,13户烈军属组织泉州市烈军属纸盒小组,为工厂加工包装用纸盒,年产值万元左右。1956年,改名泉州市烈军属纸盒社,1960年扩建为泉州市烈军属纸盒厂,职工中烈军属占10%,其余为社会贫困对象。1966年,改名泉州市烈军属纸箱厂,试制成功出口商品包装用的纸箱。1979年,研制新型粘合剂成功,产值145万元。1981年,改名泉州市纸箱厂。1987年,研制成功新的粘合剂和自动打孔机,1991年被福建省商检、外贸确定为出口包装生产定点单位。1992年,全厂固定资产546.2万多元,产值710万元,税利32万元,职工260人,其中残疾人员118人,占职工总数的45.4%。
  泉州市印刷厂1960年,成立泉州盲聋哑人福利厂,民政对象占职工总数80%。1964年,列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筹办印刷业务,更名泉州市聋哑人福利厂。1974年,改名泉州市聋哑人印刷厂,产值18.5万元,利润1.6万多元,1977年改名为泉州市印刷厂。1984年,推行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制,产值约51.7万元,利润5.6万元,1986年产值81万元,税利6.3万元。1989年,纸价上涨,效益不佳。1990年,加强管理,扭亏为盈,产值105.5万元,税利约7.8万元。1991~1992年,新建厂房,改造、更新老旧设备,添置配套设备,有职工148人,其中聋哑51人、残疾16人,民政对象占52%。
  泉州市回族包装用品厂1963年,回民组织泉州市回族文化社,安置职工30人,其中回民25人,手工生产香糊、墨汁、扑克牌,产值15万元。1976年,改名泉州市回族综合工厂,1979年更名泉州市回族玻璃制品厂,生产玻璃钢制品,产值6万余元,12月改产纸箱。1985年,改名泉州市回族包装用品厂。1986年产值50.4万元,税利3.3万元。1990年,固定资产61.8万元,产值45.8万元,职工53人,残疾人占生产工人的56%。1991年,扭转连续2年亏损局面,产值62万元,税利6万元。
  泉州联营纸板厂1985年由泉州民政造纸厂、福建省造纸公司、南平造纸厂,省、市建设银行,省外贸进出口包装公司联合组建,1988年动工兴建,1990年开始装机试产。1991年,试产出现问题,经营管理工作跟不上,南平造纸厂派人负责经营管理工作。1992年,基本扭转亏损,略有盈利,安置残疾人180人。
  泉州民政工业公司1978年后,民政企业发展迅速,出现多形式、多产业门类的局面。1981年,成立泉州民政工业公司,协助市民政局加强对直属和乡镇、街道福利企业的管理。1988年以后,民政工业公司推行企业内部经济承包责任制。1992年,福利企业划归区社会福利生产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