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干部录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12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干部录用
分类号:
D630.3
页数:
2
页码:
709-710
摘要:
本节记述了泉州解放初期干部主要来自长江支队第一大队率领的南下干部、从事地下斗争的中共工作人员和南下服务团的部分人员。1951年1月,泉州市干部队伍主要由晋江县选派干部组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收录用干部强调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采用公开招考办法择优录用。至1992年,全区共安排大中专毕业生2911人,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453人,从社会上各种人员中录用干部4467人。
关键词:
鲤城区
劳动人事
干部录用
内容
泉州解放时,干部奇缺,党政干部主要来自长江支队第一大队率领的南下干部(621人),从事地下斗争的中共工作人员(469人)、南下服务团(143人)的部分人员,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员荣誉军人58人。
1951年1月,主要以原晋江城关区为基础,由晋江县选派干部组成泉州市干部队伍,共有188人,其中原晋江县城关区干部65人,从晋江县抽调52人,由晋江专署派来及从他县抽调的干部21人,并吸收工农干部50人;领导干部有县级干部8人,区级干部19人。
1951年10月,吸收录用干部60人(其中农村15人、工人8人、其他37人)。至1966年5月,通过社会实践锻炼,许多积极分子被吸收到干部队伍中,全市干部大部分来自社会青年、工人、城市贫民、农村积极分子、旧艺人,并有一部分来自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因受“唯成份论”的影响,一些有知识有才干而家庭出身不好的人才被排斥出干部队伍。整个干部队伍年龄轻,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工作热情高,但文化程度、政治素养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文化大革命”期间,人事制度遭到破坏,正常的干部吸收录用工作中断,严重影响干部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吸收录用干部强调“四化”(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注意干部队伍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年龄结构的改善。干部主要来源于军队转业干部、大中专毕业生、上山下乡知识青年、部分“以工代干”人员及部分农村半脱产干部,国家统配的军队转业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以外人员的录用,须经组织考核。1984年后,采用公开招考的办法,对非统配人员进行组织考核和业务、文化考试,择优录用。
1989年5月开始,贯彻党政群机关招干考试制度,通过文化笔试、专业面试、组织考核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并注意改善经济管理和专业技术干部严重缺乏的状况。
解放初至1992年,除“文化大革命”期间数字缺漏难以统计外,全区(市)共约安排国家统配的大中专毕业生2911人,接收安置军转干部1453人(其中1988~1992年不含团级军转干部),从社会上各种人员中大约录用干部4467人(1985年以工代干转干数未计入,1989年、1990年区党政群机关统考录取的补充工作人员未计入)。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