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其他团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110
颗粒名称: 第十三章 其他团体
分类号: D665
页数: 4
页码: 693-69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红十字会、体育团体、残疾人联合会、台湾和金门同胞联谊会、计生协会和消费者委员会等机构在促进社会公益事业和群众身心健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些机构通过开展人道主义活动、街头宣传、文艺表演、义诊和查人转信等工作,为社区提供了有益的服务。
关键词: 鲤城区 其他 团体

内容

第一节 红十字会
  1958年,成立泉州市红十字会,会长廖博厚,会员2000多人。“文化大革命”期间,活动中止。1978年12月恢复,会长黄火木。1980年,调整理事会,黄火木连任会长。1984年,理事会第四次调整,会长吴金钗。1986年,改称鲤城区红十字会,会址在区府大院卫生局。1989年,会员25796人。1991年7月,第五次调整理事会,会长周子澄。1992年,有基层红十字会161个,会员33414人,其中团体会员3048个,青少年会员25407人。
  区红十字会以“救死扶伤、帮老助残、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人道主义为宗旨开展活动。每年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开展街头宣传、文艺表演、踩街游行、救护表演等活动。1982~1992年,举办街头义诊20多次,就诊和体检人数1万多人次;老人节开展敬老活动,慰问孤寡老人;向全国各地重灾区捐赠人民币、衣物、粮食;帮助台湾同胞查人转信300多件;各基层红十字会设置急救箱400多个。
  第二节 体育团体
  民国19年(1930年),足球爱好者王岫松发起组织晋江体育社,是泉州最早的体育群众组织。民国21年,成立强华体育会和北马体育会。民国24年,成立晋光体育会。民国26年,成立泉安体育会。
  1953年2月,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泉州市分会,负责人康伯襄。1956年,泉州市成立68个体育协会,会员3000多人。1957年,成立泉州市国防体育协会,主任管玉泉。1962年,成立泉州市业余武术研究社,名誉社长辜长钊,社长庄子琛。同年成立泉州棋艺业余研究社。“文化大革命”中,体育群众团体均解体。
  70年代,各种单项体育协会、行业体协和厂矿体协纷纷成立,活动频繁。1987年5月,成立泉州市篮球协会、田径协会。1988年5月,成立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泉州市分会。翌年9月,改为泉州市体育总会,主席王孝览。
  第三节 残疾人联合会
  泉州市残疾人联合会1959年5月,由民政、劳动、文教、卫生、工业、妇联、体委和盲聋哑人代表成立泉州市盲人聋哑人协会,副市长蔡载经任主任委员。1964年,配备1名专职干部。1979年和1984年,召开泉州市第一届、第二届盲聋哑人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两届协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1986年10月,召开泉州市第三届代表(延续原泉州市届次)大会,选举林大穆为名誉主席,高祖禧为主席,委员19人,常委9人。1989年12月,成立泉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市残联),理事长高祖禧,市盲聋哑人协会并入市残联,会址在新路埕。
  鲤城区残疾人联合会 1990年7月,鲤城区召开首届残疾人代表会,成立鲤城区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区残联),选举吴瑞芳为理事长。会址在崇福路红梅新村路口北侧。
  第四节 台湾、金门同胞联谊会
  鲤城区台胞台属联谊会 1991年7月,成立泉州市区台胞台属联谊会,会员500多人,会长蔡美熙,会址在南俊巷。联谊会联络在台亲友,协助政府组织台籍青少年参加省、市夏令营活动,配合政府慰问老弱病残、困难户,走访台胞台属知名人士,为两岸亲人寻根觅祖、投资办厂服务。
  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 1981年6月,召开晋江地区第一次台湾同胞代表会议,通过《晋江地区台湾同胞联谊会章程》,成立晋江地区台湾同胞联谊会,会长陈阿富,理事23人,常务理事11人。会址在地委统战部办公楼内。1984年,换届选举,会长苏少东,常务理事11人。1985年,改称泉州市台湾同胞联谊会。1988年,迁址花巷许厝埕。从1988~1992年,经历两次换届选举,苏少东蝉联会长。
  泉州市金门同胞联谊会 1986年11月,召开泉州市金门同胞首届代表会,代表56人,成立泉州市金门同胞联谊会,会长林应望,理事8人,会址在泉州南岳后街。1989年3月,召开第二届代表大会,代表57人,选举产生第二届理事会,林应望连任会长。
  第五节 计生协会
  鲤城区计生协会 1989年11月,成立鲤城区计划生育协会(简称区计生协会),址设区府大院,理事68人,常务理事21人,会长戴友顺,会员1077人,团体会员5个。1992年,全区有18个乡(镇)级协会,244个村级协会,25个行业协会,会员3.8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7.7%。协会的任务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团结和协调社会各方面力量,在群众中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技术服务和社会保险等工作。
  泉州市计生协会 1989年10月,成立泉州市计划生育协会,王福起任会长,址设市府大院。1991年12月换届选举,会长齐世和,理事76人,常务理事26人。
  第六节 消费者委员会
  鲤城区消费者委员会 1987年7月成立,委员42人,常务委员5人,会长李进坤,会址在市区小商品街。消委会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对生产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社会监督;接受消费者投诉;对投诉事件进行调查、调解;协助有关部门查处假、冒、劣商品。
  泉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1987年3月成立,市工商局长黄嘉种兼任会长,常委13人,会址设市工商局。1991年8月换届选举,黄嘉种连任会长,常委16人。
  第七节 花桥赠药处
  清光绪四年(1878年),创办泉郡施药局。光绪六年,改称泉州府施药局,址在花桥亭慈济宫。光绪二十三年,鼠疫猖獗,疫情严重,泉州名流黄抟扶、吴桂生、曾振仲等发起创办花轿善举公所,泉州府施药局作为善举公所的一个事业单位,改称花桥施药局,又在水门巷设施棺局。善举公所在花桥宫及其左畔仙姑宫办理施医、施药、施棺、度岁(农历年终施给贫户粮米或银钱)及平粜等慈善工作,经费初由地方劝募,继由居住东南亚、香港、上海、温州等地的泉籍慈善人士捐赠。
  善举公所初由黄抟扶、吴桂生先后董其事。后成立董事会,曾振仲为首任董事长。1954年,陈仲瑾接任第二任董事长。1972年,推行火葬,停止施棺,善举公所改称泉州市爱国赠药处。1974年,公举伍泽旭继任董事长。1978年,又改称福建省泉州市花桥赠药处。至1992年,花桥赠药处经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年年开展慈善福利活动,留下不可泯灭的业绩。
  第八节 集邮协会
  1983年1月,成立泉州市集邮协会,理事17人,常务理事7人,粘金星任会长,张田丁为名誉会长,中国邮票设计家万维生为顾问,址在金山泉州市集邮公司内。1987年2月换届选举,第二届理事会理事26人,常务理事15人,会长李必生。1992年换届选举,第三届理事会理事45人,常务理事17人,李必生连任会长。至1992年,有33个下属分会,其中设在鲤城区的分会有20余个,会员1800人。举办集邮展12次。
  第九节 其他
  一、校友会同学会
  泉州各大、中、小学都有校友会组织,影响较大的有集美校友会、厦大校友会等。1991年,市民革主委洪应百发起组织泉州市黄浦军校同学会。
  二、宗亲会同乡会
  清末民初,县后街及灵慈宫沟巷有湖南会馆。县后街有三山会馆(福州人同乡会)。泉属各县均有会馆设于打锡巷。
  三、中苏友好协会
  1950年,组织中苏友好协会,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街道、农村的群众普遍人会。1960年前后,中苏关系恶化,协会自行解体。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