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7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少年先锋队
分类号: D432.8
页数: 1
页码: 671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少先队组织在1949年建立,1953年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1966年被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恢复。1980年全市中小学建立少先队,1988年成立鲤城区少工委。
关键词: 鲤城区 少年 先锋队

内容

一、组织沿革
  1949年10月,青年团晋江县城关区工委在省晋一中(今泉州五中)等4所中学建立少年儿童队,以后由城区到农村逐步发展。1952年,全市有9所初级中学、27所小学建队,队员4419人,辅导员187人。1953年6月,改称中国少年先锋队。1966年后,少先队被红小兵组织取代。1978年,恢复少先队组织。1980年,全市16所中学、165所小学建立少先队,健全活动制度。1988年10月,鲤城区召开少先队代表大会,成立鲤城区少工委,加强对少先队的领导。二、主要活动
  1950~1952年,在少年儿童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大力发展组织。1956~1958年,进行劳动生产教育,建立小农场、小工厂等科学实践基地,开展小五年计划和学习科技活动。1958年,全市少年儿童用自己的双手建立一座红领巾抽水机站,自费兴建一所“少年之家”,并支援全省开展兴建红领巾水库的活动。1963年,开展学习刘文学、张高谦、莫丽花等少年英雄的活动。1979年,开展“学雷锋、树新风”,“学雷锋、创三好”等活动。1984年,市区、市郊5所中小学团队组织与驻地部队开展军民共建文明学校活动,聘请部队官兵对学生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和军队革命史教育。6月,组织儿童向广西、云南边防部队写慰问信活动。1986年,全区少年儿童开展以“树理想、学创造、做主人”为主题,以共产主义教育为中心的系列活动。1987年3月,市区各中小学少年儿童向贫困山区小朋友捐献衣物、书籍、学习用品共2万多件。1988年2月,组织少先队员向全区各地残疾青少年和孤儿进行慰问。1989年10月,组织全区少先队开展“学赖宁、学‘十佳’,争做优秀少先队员”的活动。1990年,开展“侨乡少年学赖宁”活动。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