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6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
分类号: D432.8
页数: 3
页码: 668-670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民国时期开始发展团员,1949年成立城关工作委员会,后改称泉州市工作委员会。主要活动包括发动团员、青年参加生产劳动、文化学习、植树造林等。1986年改称鲤城区委员会,址设区府大院内。
关键词: 鲤城区 共产主义 青年团

内容

一、组织沿革
  民国38年(1949年)1月,在中共泉州地下组织领导下,开始个别发展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团员。1949年10月,成立青年团晋江县城关工作委员会。1951年1月,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泉州市工作委员会,址设威远楼。1953年1月,改称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泉州市委员会。1957年7月,改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泉州市委员会。1986年8月,改称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鲤城区委员会,址设区府大院内。
  二、历次代表大会
  1951年12月至1985年12月,共召开10次共青团泉州市代表大会,1986~1992年,召开2次共青团鲤城区代表大会。
  三、主要活动
  参加生产劳动 1951年,发动团员、青年投入爱国丰产竞赛和农业互助合作运动,有44名团员参加常年互助组,137名团员参加临时互助组,占全市农村团员的65%,全市60个常年互助组中有13个组长、副组长由团员担任。1952年,30%的青年参加互助组。1978年,团市委号召团员、青年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各系统团组织利用节假日组织团员、青年下乡支援农田基本建设,定元月15日为全市共青团员义务劳动日。1979年,全市成立97个青年新长征突击队,开展增产节约、技术革新、改善服务态度、夺取农业丰收等活动。1982~1984年,开展3次文明礼貌月活动,全市参加大扫除的青少年达28.8万多人次,清除垃圾20多万担,刷掉旧广告789处,清理水沟1916条,铺草地2867平方米,建立青少年花围67个。同时建立学雷锋送温暖小组1859个,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为失足青年送春风,赠送图书500多册。80年代至1992年,年年开展“学习雷锋”活动,组织团员青年参加义务劳动,打扫环境卫生,为烈军属、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做好事,培养青年热爱劳动的习惯。
  组织文化学习 1952年,各地团组织开展扫盲运动,大办工校、民校。1957~1958年,各基层团组织制订青年扫盲计划,动员文盲青年入学,帮助解决入学及学习困难。1979年,农村团组织配合教育部门开展扫盲工作,建立269个扫盲班,5696人参加学习。80年代起,注意引导团员、青年学习科技文化。1992年10月,团区委举办电脑技术培训班,77人参加培训。
  举办团干培训班 1954年3~4月,团市委举办团干部培训班,学习政治时事及团的基本知识,126人参加。1958年12月,各系统普遍建立团校,作为共产主义教育的思想阵地。1962年8~10月,培训团干2468人次。1979年12月,团市委在双阳农场举办团干培训班,157人参加。1987年11月,团区委在区委党校举办鲤城区首期团干培训班,70多人参加。1990年,在区委党校举办团干学习班,72人参加,学习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文件。1991年10月,举办团干培训班,96人参加。
  开展植树造林活动 1956年清明节前,发动学校青少年在东岳山营造青少年林2万多株,并参加各街道绿化城市的活动。1979年3月,发动青少年4000人植树造林290亩。1980年,开展营造青年林、红领巾林活动,42个单位7215名青少年参加,植树24.2万株。1983年春,团员、青年在农村、街道、厂区、校园植树15.4万株,营造青年苗圃140亩。1984年,团省委号召“营造福建沿海绿色长城”,全市1000多名团员响应,到城东乡福厦公路沿线植树500亩。1988年,远郊团员、青年积极投入整治荒山、造林绿化活动,种湿地松、余甘、杉木和果树计1万余亩,完成全区当年植树造林任务的103.5%。1990年3月,召开市区青少年营造绿色工程誓师大会暨“雷锋林”奠基仪式。至1992年,在东海乡宝山村创建100亩“雷锋林”。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
相关地名
城东乡
相关地名
东海乡
相关地名
宝山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