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总工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62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总工会
分类号:
D412.8
页数:
5
页码:
662-66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晋江县总工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泉州地区成立的第一个地方工会组织。它组织和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保护、调动和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劳动福利方面的政策法令,参与改善职工生活福利等项工作。
关键词:
鲤城区
工人团体
总工会
内容
一、晋江县总工会
清末民初,泉州地方绅商创办航运、侨批、纺织、印刷、粮食加工等近代工厂企业,华侨实业家投资兴办公路,创办汽车运输公司、轮船公司、电力电灯公司等近代工业和手工业工场,逐步形成以产业工人为骨干的泉州工人阶级。民国15年(1926年),泉州有职工6000多人。同年12月,国民党福建省临时党部派富恩潭(泉州法石人)到泉州筹建晋江县总工会。同时,兴(化)泉(州)永(春)政治监察署成立民众运动委员会,委派王台晖为县总工会筹备处秘书,着手改组泉州城区原有人力车、建筑、瓦窑工会,组建码头总工会和汽车、电气、印务、店员、木器、成衣、理发、丝竹、戏剧、咸鲜(即水产)、民船、五金等行业工会,共有会员3000多人。民国16年2月,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成立晋江县总工会,富恩潭(国民党员)为总工会委员长,王台晖(共产党员)为秘书。4月,庆丰号老板唐少华胁逼该店工友、五金工会监委林锡廉退出工会,否则开除出店,引起五金工会举行全行业罢工。码头、建筑、人力车、瓦窑等工会在县总工会领导下举行罢工、示威游行,支援五金工会,迫使唐少华登报道歉,赔偿损失,罢工斗争取得胜利。同月,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晋江县总工会及各行业工会被迫于5月停止活动。民国17年春,在泉州镇雅宫恢复晋江县总工会。民国18年,恢复和发展店员、码头、搬运、人力车、建筑、五金、机器、汽车、渔业、瓦窑、丝竹、印刷、电灯等行业工会,共有会员5000多人。民国19年1月,店员、工人和商户举行全城罢工、罢市。民国20年1月,晋江县总工会被查封。民国21年12月,十九路军人泉,晋江县总工会迁到泮宫恢复活动,大力整顿和发展工会组织,会员达6000多人。
民国26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9月,晋江县总工会成立工人抗敌后援队,队员1700人。民国32年3月,国民政府规定各工人团体应以职业团体进行登记,并须经县政府批准,工会组织完全成为政府控制工人的工具。民国38年8月,晋江县总工会自行瓦解。
二、泉州市总工会
(一)组织沿革
1949年10月,成立晋江县城区总工会筹备委员会。1950年6月,在泉州城区召开晋江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晋江县总工会。
1951年1月,召开泉州市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成立泉州市总工会。1954年2月,改称泉州市工会联合会。1959年1月,复称泉州市总工会。“文化大革命”初期,市总工会机构瘫痪。1969年9月,召开泉州市革命职工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市职代会正副主任。1973年6月,恢复泉州市总工会。1986年11月,召开泉州市第十次工人代表大会(延续原泉州市工代会届次),成立泉州市(地级)总工会;鲤城区未设总工会。
(二)历次代表大会
19511984年,泉州市总工会共召开9次工人代表大会。
(三)主要活动
生产活动 1951年抗美援朝运动,泉州市154个工厂企业9596名职工订立爱国公约,480个小组8658名职工制订爱国增产捐献计划,完成增产捐献61156元,超额27.4%。1954年2月,全市国营企业及交通、邮电、金融、建筑、医务、教育等系统的69个基层工会,参加增产节约领导机构,制订增产节约计划。1956年,配合有关部门对全市22个工厂进行安全检查,帮助解决安全防护问题。1958年,工业系统职工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一年中提出合理化建议22613件,被采纳9084件,实施7233件。1979年9月,配合有关部门组织68家工厂的101台锅炉开展节煤竞赛。1980~1984年,开展为“四化”建设立功的劳动竞赛活动。1985年,开展以落实经济责任制、提高经济效益为内容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
开展宣传教育 1950年11月,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教育活动,全市有120名青年工人报名参加解放军,80%以上职工参加防空备战。1952年5月,建筑、电灯公司进行民主改革,摧毁封建把头制度,纯洁工人队伍,加强工人内部团结。1956年初,动员4740名职工参加脱盲业余文化学习。1963年6月,组织88个基层职工歌咏队和5800多名职工开展革命歌曲评比会唱活动。1982年初,发动全市职工整顿市容,半个月出动职工6万多人次,清理垃圾、臭水沟、卫生死角,植树万余株,整修茶园100多处。1985年6月,表彰荣获全国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先进小组——泉州市龙舌兰读书小组。
关心职工生活福利1951年2月后,各级工会配合劳动部门对基层单位实行劳动保险。1952年起,组织互助储金会,解决职工婚丧、生育、疾病及子女上学等困难。1952年9月至1953年9月,采用转业安置、生产自救、以工代赈、政府补贴及办工厂的办法,解决失业工人的就业问题。1956年7月,从工会的补助金、福利金和劳动保险金中拨出5.4万元补助生活困难的职工。1961年,补助中、小学教职工752人。1962年,市总工会下拨12.5万元,对工交、财贸、文教、农林水4个系统困难职工8785人进行困难补助。1964年,全市补助14648人次,金额22.3万元。1979年9月,推广泉州麻纺织厂搞好职工食堂的经验。1981年,举办2期劳动保险培训班,92个工厂企业230多人参加培训。之后,各工厂企业进行整顿,重新建立劳动保险卡片、资料和工作制度,市总工会组织检查验收。1984年,实施劳动保险条例,257个全民所有制企业享受的职工33872人,57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享受的职工9182人,合计享受职工4.3万多人,占全市职工总数的61.3%。
关心爱护女职工1951年8月,召开首届女工代表会议,在10人以上的基层工会配备女工委员和建立女工委员会。50年代,各级女工组织发动女职工参加增产节约劳动竞赛和先进生产者运动。1982年“六一”节前夕,在工人文化宫影剧院东侧修建儿童游艺场。1984年,为3340多名女职工开展妇科病的普查普治,免费发给女职工卫生冲洗瓶4000多个。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