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章 人民政协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56
颗粒名称:
第三章 人民政协
分类号:
D628
页数:
7
页码:
654-660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人民政协的基本情况。其中包含:历届政协全体委员会、工作机构、活动纪略。
关键词:
鲤城区
人民
政协
内容
第一节 历届政协全体委员会
一、泉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
1951年2月,泉州市成立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至1956年5月,先后召开2届7次会议,讨论协商全市的重大事项。
二、政协泉州市第一届委员会
1956年5月,泉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召开第四十二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简称政协泉州市委员会)。大会经过充分协商,确定83人组成政协泉州市第一届委员会。
1956年5月至1958年,第一届委员会先后召开4次全体会议,根据各个时期政治形势,就国家政治生活和统一战线的重大问题进行协商讨论。主要内容是:传达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中共八大会议精神,学习有关帮助共产党整风和开展全民整风、反右派斗争文件、中共中央关于人民公社若于问题的决议。三、政协泉州市第二届委员会
1959年8月,召开政协泉州市二届一次会议,出席119名,选举产生常务委员29人。主要议程:中共泉州市委副书记崔运亮致开幕词;廖博厚作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陈凤仪作第一届会议提案处理情况汇报;审议和通过刘书侯的提案审查报告;听取关于处理右派分子的建议。通过会议决议和《致本省前线海陆空军将士慰问信》,选举产生政协二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列席市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听取和讨论市委书记姜瑞峰《反右派、鼓干劲、掀起增产节约新高潮》的报告、市长王今生《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
四、政协泉州市第三届委员会
1962年9月,召开政协泉州市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出席154人。主要议程:政协副主席许谷芬致开幕词,政协副主席廖博厚作政协泉州市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陈凤仪作二届一次全休会议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三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报告和三届一次会议决议;选举产生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常务委员44人。
至1968年9月,第三届委员会共召开4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政协副主席廖博厚作第三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陈凤仪、许谷芬分别作三届一次、三届二次和三届三次会议提案处理情况报告;听取省政协委员伍德培传达省政协二届二次和二届三次会议精神;通过政协泉州市三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决议和提案审查报告。
1978年12月,召开常委扩大会,讨论恢复政协工作事项。1980年12月12日,召开市政协三届第二十九次常委会,决定由181人组成第四届委员会。
五、政协泉州市第四届委员会
1981年2月,召开政协泉州市委员会第四届第一次会议。主要议程:中共泉州市委书记张田丁和中共晋江地委统战部顾问史光华分别致贺词;廖博厚作第三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通过提案审查报告和四届一次会议决议;选举第四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常委44人。
第四届委员会召开4次全体会议,主要内容:廖博厚副主席作四届常委会工作报告,谢永华作四届一次提案处理情况报告;通过市政协四届二次、三次、四次会议决议和二次、三次、四次提案审查报告及决议;增选第四届常务委员、副主席。
1984年10月31日,泉州市政协召开四届第二十八次常务委员会,确定第五届委员会由207名委员组成。
六、政协泉州市第五届委员会
1984年11月,召开五届一次全体会议,在泉州的省政协委员应邀列席会议,主要议程:选举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及常务委员55人;通过五届一次会议决议和提案审查报告;决定提案工作委员会改为常设机构。
七、政协鲤城区首届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 1985年12月在泉州民主党派礼堂召开,出席139人,历时3天。晋江行署副专员泉州市六届政协筹委会主任张其载、地委统战部部长叶启东、中共鲤城区委副书记孙庆实等参加开幕式。主要议程:政协主席白泰煌致开幕词;选举政协鲤城区首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常委33人;通过政协鲤城区首届一次会议决议。
第二次全体会议 1987年元月在泉州市民主党派礼堂召开,会期4天,出席157人。主要议程:副主席许忠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秦长江作提案工.作报告;审议通过关于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和首届二次会议的决议。
八、政协鲤城区第二届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 1987年10月在区政协礼堂召开,出席156人,历时7天。主要议程:副主席许忠作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陈良谋作关于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报告;选举主席、副主席、常委30人;通过第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和第一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及二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
第二次全体会议 1989年2月,在区政协礼堂召开,会期3天,出席136人。副主席庄启旋主持开幕式。主要议程:副主席许忠作第二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委员会主任许奇柏作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审议通过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和常委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及二届二次会议决议。
第三次全体会议 1990年3月在区政协礼堂召开,出席131人。主要议程:听取和讨论政协副主席许忠二届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案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奇柏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审议通过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以及二届三次会议政治决议。
九、政协鲤城区第三届委员会
第一次全体会议 1991年1月在市民主党派礼堂召开,出席152人,历时5天。会议由区政协二届委员会副主席曾国杰主持。主要议程:听取和审议副主席许忠的区政协二届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欧阳世杰关于二届提案委员会提案工作情况报告;选举第三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常委30人;通过第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和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提案审查情况报告。
第二次全体会议 1992年2月在市民主党派礼堂召开,会期4天,出席146人。区政协主席吴金钗致开幕词。主要议程:副主席何融融作常委会工作报告;副主席庄启旋作三届一次会议以来提案工作情况报告;增选三届委员会常委5人;审议通过提案审查情况报告和三届二次会议决议。
第二节 工作机构
政协泉州市第一届常委会下设办公室、学习委员会、提案工作委员会、文史工作委员会、祖国统一工作组、华侨工作组、教育工作组、医药卫生工作组、妇女工作组。泉州市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增设科技工作委员会,改教育工作组为教育工作委员会。泉州市政协第五届委员会增设经济委员会。鲤城区政协首届委员会将祖国统一工作组和华侨工作组合并设立“三胞”工作委员会,医药卫生工作组改称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妇女工作组改称妇女工作委员会。至鲤城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共设立学习、提案、文史、经济、“三胞”、教育、科技、医药卫生、妇女共九个工作委员会。
第三节 活动纪略
一、提案办理
政协泉州市第一至第五届委员会,政协委员的提案绝大多数得到妥善处理。第一届委员提案关于建立图书馆、博物馆问题,党政领导高度重视,1958年5月市图书馆正式开馆,7月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正式开放。第四届委员提案建议重建泉州威远楼(谯楼),得到政府采纳,投资30万元重建。
政协泉州市委员会第一至第五届共收到提案1583件,都能及时进行整理、审查、研究,及时转交有关部门办理,力求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交代。除受“文化大革命”冲击部分不能落实外,都得到妥善处理。
政协鲤城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期间,委员提出自来水质量要更上一层楼的提案,得到采纳。区政协领导、提案人、卫生工作组组长等组成视察组,到自来水公司视察,向该公司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来水质量的提高。委员建议区成立一个经济开发研究中心组的提案,引起区政府重视,成立经济开发调研室,计委也加强这方面的力量,着手研究项目发展。委员建议召开发展幼教事业座谈会,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地办托儿所、幼儿园,区教育局即和幼托办公室联合召开区公(民)办托儿所、幼儿园负责人会议,就提案进行座谈探讨,拟出具体措施。
政协鲤城区二届一次会议,委员建议双阳华侨农场的农贸市场应设立物价检查站,区物委、市总工会、市职工物价监督总站领导和双阳华侨农场领导共同研究,成立双阳华侨农场职工物价监督站。委员提出关于区长、法院院长接访群众日应请人大、政协派员参加的提案,区信访局很快就与区委、区府办公室和区法院取得联系,加以采纳。委员提出关于加强东大路公交站到建设银行之间夜间汽车停靠管理的提案,交警大队马上组织夜间巡逻,严禁车辆乱停靠,秩序得到改善。政协鲤城区二届二次会议期间,委员提出各级领导应在经费、师资、设备上多给鲤城区艺术小学以关心支持的建议,区政府、区教育局从人力、物力上给予大力支持,选调专业技术人才到该校任教。二十多位委员提出大力抢救图书藏书,以利智力投资一案,被纳入1985年建设项目。
政协鲤城区第一至第三届共收到提案923件,内容涉及政治、统战、廉政建设、农业、财贸、文化教育、科技、侨务、卫生、民政、城建、交通、税务、环境保护、群众生活福利等方面,全都提请有关部门办理,还编印《委员提案选编》。
二、“三胞”工作
1956年,泉州市政协对台工作组通过调查,基本掌握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其在大陆眷属的情况,为对台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1962年,政协召开市区国民党军政人员及家属座谈会,学习党和政府对待国民党军政起义人员及其家属具体政策的文件,鼓励他们向在台湾及国外的亲友写信,介绍祖国新面貌,人民新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成就。
政协鲤城区委员会成立以来,政协领导利用到香港考察、参加泉州同乡会成立活动及自费到印尼、新加坡等地探亲旅游的机会,宣传改革开放、“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政策和家乡建设成就,努力争取第二、三代华侨。1986年8~9月,开展侨务工作调查研究,视察侨资企业和街道、乡镇企业,根据侨资企业的税收、外汇、管理等情况及一些侨资中小学办学情况,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建议。1988年,同市政协联合召开座谈会,专题探讨做好接待台胞、加强联谊的问题。同年中秋节,召开“三胞”亲属代表座谈会,畅谈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三胞”对振兴经济的贡献。1989年,根据区政协吴金炎副主席首次赴印尼旅游的经验,召开“印尼之行”汇报讨论会,建议试办赴印尼探亲旅游业务。
“三胞”工作委员会配合侨务、对台等部门,在落实华侨政策、接受捐赠、洽谈投资项目等方面开展工作。
三、组织学习
政协泉州市第一届学习委员会下设工商、华侨、宗教、社会人士等7个学习分会,近千人参加,10次组织参观人民公社、工厂、水利工程、国防工程等。第二届先后举办12期政治学校、学习班,学员683名。第三届开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参加学习的各界人士达700余人。同时,先后选送30多人到上海、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省政协教育学习班及晋江专区政治学校学习,组织参观农村社会主义教育、阶级斗争展览会,观看以阶级斗争为主题的现代戏和电影。第四届以自学为主,定期讨论为辅,推动委员和各界人士学习中共十一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文件、《邓小平文选》、1978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人民政协新章程。组织3个学习参观团,到西南、华东、华南一些省市参观学习。
政协鲤城区首届委员会成立以来,学习委员会先后组织委员及各界人士学习中共十二大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精神,中共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和全国人大六届四次会议精神,中共十三大和十三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政协全国委员会关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暂行规定》和区委《关于加强我区政协工作的通知》。
四、文史资料编辑
1961年,市第二届委员会设立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共征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宗教、华侨等方面的史料稿421篇135万字。第三届文史委在征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编辑、出版《泉州文史资料》1~8辑。第四届文史委从1981~1984年共征集约100万字史料稿,编辑出版《泉州文史资料》9~16辑,还与泉州历史研究会、泉州市文管会共同出版学术性刊物《泉州文史》8期,协助《泉州工商史料》、《泉州华侨史料》和《晋江地区妇运史》等历史资料刊物的编辑出版。第五届文史委出版《泉州文史资料》17、18两辑共20余篇21万余字。
政协鲤城区第一届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设立以来,出版《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第1、2辑,共33篇18万字。第二届文史委先后征集史料217篇130多万字,出版《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第3~7辑。1988年元月以后,侧重征集整理和编辑出版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史料,征集史料217篇130多万字,编辑出版10辑《泉州鲤城文史资料》。第三届委员会又出版1辑。
五、参观考察
1956年12月,组织委员和社会人士46人考察政府部门的工作,按系统分工业、农业、商业、财贸、文教卫生、城建、政法等7个小组,了解各部门对提案的办理情况。1957年开展反右后,重视思想改造,举办政治学校,结合学习组织学员到工厂、公社参观。“文化大革命”中参观考察活动全部停顿。
1983年12月17日,政协组织40多名常委和委员,从金鸡沿溪至泉州大桥南端的华洲进行实地考察,发现沿溪两岸任意抛石筑坝和建房等现象十分严重,建议福建省人民政府从速组织水利、交通、农业等有关部门,进行实地考察,协调解决部门之间的矛盾,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晋江防洪堤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86年7月,组织科技工作委员会成员同科委、科协联合到清源农场参观考察,了解到该场与重庆饮料厂联营的清源饮料厂,还有两条生产线因污染问题没法动工,一拖两年,损失很大。区政协以科技工作委员会名义向区政府提出建议书。区长带领有关部门领导一行18人到清源农场现场办公,当场决定果汁生产线动工筹建,罐头生产线由农场罐头厂顶替,不再新建,拖了两年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1986年7~8月间,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和部分委员座谈会,听取区政府关于制订“七五”规划的介绍,进行协商讨论。委员们肯定好的方面,也提出许多不足的地方,提出组织力量深人调查研究,根据现有基础和自有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规划的建议,得到区委、区政府重视。同年,正副主席带领科技、经济等工作委员会委员深入边远地区进行调查考察,开展科技扶贫活动。先后调查考察罗溪、马甲、河市三个乡和双阳、清源两个农场的农副业生产情况。经过视察,由科技工作委员会向政府提出实行“星火”计划,开展科技扶贫的建议书,建议在罗溪建立名茶铁观音基地,进行饲料添加剂以及配合饲料的研究,开发香菇与金针菇等食用菌生产和利用。建议实施后,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1988年底和1989年11月,区政协先后两次视察马甲乡的科技扶贫项目和科技示范乡建设情况,视察黑麦鹅试验、高密度流水养鱼和茶叶生产等项目,视察鲤中大丰纸巾厂等四个工厂“星火”计划项目的实施情况,视察虹山乡苏山茶场和种植户茶园的茶叶生产情况,就进一步搞好优质茶叶示范基地建设和其他问题提出建议。
1988年,区政协先后两次对企业女职工劳动保护问题进行调查。考察江南乡、浮桥镇、开元街道的一些企业,召开女职工代表座谈会,征求意见,写出调查报告向有关部门反映。委员们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得到采纳。
1989年10月间,区政协以经济委员会为主联合有关部门对浮桥镇乡镇企业和蔬菜基地进行调查,写出有关乡镇企业和蔬菜生产情况的两份报告,提出调整乡镇企业结构,加强乡镇企业管理,解决资金紧缺,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蔬菜基地面积,确保蔬菜生产与供应等许多有参考价值的意见。
1989年,区政协多次与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深入乡村,指导农民进行科学试验。在马甲乡洋坑村进行攻克荔枝不结果的试验,在城东乡南埔村进行提高龙眼单产的综合试验,在虹山乡开办果树管理和食用菌栽培、加工培训班,在虹山苏山村和马甲洋坑村开展改造老茶园、试种优良品种的试验,都获得明显成效。区政协领导多次下乡,为乡镇企业排忧解难。发现马甲乡泉州茶厂因市场疲软造成茶叶大量积压,面临困境,即邀请有关方面到茶厂协助解决,帮助企业摆脱危机。
1992年10月,区政协组织委员到清源农场视察,就该厂引进外资和技术,开发清源矿泉水、兴办奶牛场、发展果树生产等问题,与该场领导和技术人员座谈,广泛交流意见,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政协卫生工作委员会同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对鲤城区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进行检查,视察江南、浮桥两个初保示范镇,加以总结推广。
六、横向联系
1986年,区政协先后接待上海、湖北、广东、安徽、江苏、江西和福建7个省市的16个县区政协学习参观团157人,交流政协工作经验,参观乡镇企业、学校、小商品市场和文物古迹、风景区。区政协也组织学习参观团到漳州的芗城、东山县、长泰县、莆田市湄洲湾等地参观学习。至1990年,区政协共接待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北、江苏等省市110个县政协893人。1992年,区政协主席吴金钗、副主席许忠先后参加16个市、县(区)和20个市场的政协联谊活动,与兄弟单位交流政协为经济建设服务的经验,进行经济、科技等方面的洽谈。1991年和1992年,区政协接待来自北京、上海、辽宁、吉林、安徽、山东、河南、浙江、江西、广东、湖北、江苏等省市和省内各地政协代表共525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