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人民政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5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人民政府
分类号:
D625
页数:
6
页码:
641-646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人民政府的组织沿革和工作机构的历史变迁。内容包括了从1949年至1992年间,人民政府在组织结构、工作机构和基层组织方面的多次调整和变化,展现了这一时期政府管理体制和基层组织的复杂变迁过程。
关键词:
鲤城区
人民
政府
内容
一、组织沿革
1949年9月,成立晋江县人民政府。1951年1月,成立泉州市人民政府。1955年1月,改称泉州市人民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初,机构瘫痪。1968年9月,成立泉州市革命委员会,党政合一。1981年2月,恢复泉州市人民政府名称。1986年1月,改称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政府。
二、工作机构
1949年9月,晋江县人民政府设立秘书室、民政科、财粮科、建设科、支前办事处、公安局、税务办事处地方税征收处。
1951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设立秘书室、民政局、公安局、财政局、税务局、劳动局、文教局、卫生局。3月,设立工商局、建设局。
1952年7月,成立市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11月,设立人事科、市粮食公司。
1953年2月,设立市体育分会。3月,设立市合作总社。12月,民政局、劳动局、工商局、建设局改称科。
1954年8月,财政局改称财政科。9月,工商科改为商业科,设立房地产管理处。11月,设立工业科、计划统计科,文教局、卫生局改称科。
1955年2月,设立手工业科。4月,改为手工业管理局,同时设立手工业联社。粮食公司改为粮食局;合作总社并入商业科。6月,市政府秘书室改为人民委员会办公室,设立华侨事务科。
1956年3月,手工业管理局改为手工业科。4月,撤销文教科,设立教育局、文化科。5月,设立交通局。6月,设立晋江专区供销合作社泉州市办事处。8月,商业科改称商业局,体育分会改称体育运动委员会。11月,撤销计划统计科,设立统计科、计划委员会。
1957年2月,设立供销合作社。10月,设立工商行政管理局。
1958年3月,设立农业科,劳动局并入民政科,供销合作社并入商业局,工商局并入商业局,卫生科改称卫生局,工业科与手工业科及交通局合并设立工业局,手工业联社并入工业局,统计科并入计划委员会。4月,华侨事务科改称华侨事务局。7月设立市监察局,与市人民监察委员会合署办公。8月,重新成立劳动局,文化科改称文化局。10月,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1月,成立编制委员会,与人事科合署办公。12月,设立档案馆。
1959年2月,财政科与税务局合并为财政局。3月,农业科改为农林水利局。4月,成立基本建设委员会,建设科改称建设局。7月,基本建设委员会与城市建设局合署,重新设立工商管理局,恢复手工业管理局。8月,重新设立交通局。
1960年2月,撤销工业局,分别设立重工业局、轻工业局和化工局,设立果林畜牧局、水产科。3月,城市建设局划归建设局,农林水利局改称农业局。8月,设立物资局。9月,房地产管理处并入建设局。10月,设立蔬菜局。
1961年7月,恢复供销合作社,水产科改称水产局,撤销基本建设委员会。10月,果林畜牧局并入农业局。
1962年1月,设立财贸办公室,重新设立税务局,蔬菜局并入商业局。10月,恢复手工业联社与手工业管理局,一套班子两块牌子;恢复统计局。
1963年2月,撤销重工业局、轻工业局和化工局,设立工业局;农业局改称农林局。7月,撤销财贸办公室。11月,设立市委监委会,撤销市监察局。
1964年1月,建设局改称城市建设局,设立物价委员会。7月,设立建设山区精简安置办公室。
1965年1月,民政科改称民政局,人事科改称人事局。2月,恢复财贸办公室,设立经济委员会、支前办公室。
1968年,设立泉州市革委会办事组、政治组(下辖组织组、宣教组)、生产指挥组(下辖财贸组、计划基建组、民事组、卫生组)。
1969年8月,设立泉州市税务局、房地产管理处、物资供应站3个革命领导小组。9月,设立市手工业联社、市场管理委员会2个革命领导小组和市供销社机关革委会、档案馆。12月,设立政治组人民保卫组,设立四个面向办公室。
1970年4月,成立粮油管理站革委会。11月,供销社机关革委会撤销,业务并入商业系统。
1971年2月,设立泉州市革委会办公室;成立手工业系统革委会、交通系统革委会、粮油副食品管理站革委会;政治组增设侨务组;生产指挥组增设计划组、财政组、商业组、民卫组、城建组、农林水组、工业交通组。撤销原生产指挥组下设的计划基建组、财贸组、民事组、卫生组;撤销手工业联社革命领导小组、粮油管理站革委会。3月,泉州市革委会办公室下设管理组。9月,设立支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2月,设立市人民防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1972年2月,撤销生产指挥组工业交通组,设立工业组和交通组,撤销交通系统革委会。8月,撤销生产指挥组商业组、粮油副食品管理站革委会、市场管理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成立体育运动委员会。
1973年7月,撤销政治组宣教组,分设宣传组和教育组;撤销政治组侨务组,设立外事组;撤销生产指挥组民卫组,重新分设民事组和卫生组;设立水产局。8月,设立税务局,撤销税务局革命领导小组。11月,撤销市四个面向办公室,设立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1974年1月,撤销政治组人民保卫组,设立公安局。
1975年10月,设立泉州市革委会财贸办、工业办、农林水办、文化局、卫生局、计划委员会、财政局、教育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物资局;撤销政治组下设的教育组,生产指挥组下设的卫生组、计划组、财政组、农林水组、物资供应站革命领导小组。
1976年1月,撤销政治组及下设的宣传组,撤销生产指挥组及下设的民事组、交通组、城建组、手工业系统革委会。设立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技术委员会、劳动局、社队工业管理局、手工业管理局、民政局、交通局、建设局,恢复供销合作社。至10月,市革委会工作机构计37个:办公室、民政局、公安局、档案局、外事组、管理组、支前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计划委员会、劳动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物资局、工业交通办公室、交通局、工业组、建设局、手工业管理局、社队工业管理局、房地产管理处、财贸办公室、财政局、商业局、粮食局、税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供销合作社、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科学技术委员会、体育运动委员会、农林水办公室、农业局、林业局、水利水电局、水产局。
1977年6月,撤销市革委会工业组,设立工业局、泉州市革委会地震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12月,设立泉州市对外贸易局、泉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1978年3月,撤销泉州市革委会外事组,设立侨务办公室,撤销泉州市革委会管理组,设立行政科。4月,设立泉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下设办公室。7月,设立泉州市电子工业局,手工业管理局改称第二轻工业局。12月,设立泉州市革委会信访科。
1979年2月,房地产管理处改称房地产管理局;设立泉州市人民公社社队企业局、建筑工程局、建筑材料管理局,建设局改称城建局。3月,设立泉州市革委会基本建设委员会。4月,设立泉州市人事局。7月,设立泉州市进出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0月,设立泉州市托幼办公室。
1980年1月,泉州市工业交通办公室改为经济委员会,设立泉州市宗教事务科。7月,设立泉州市编制委员会,与人事局合署办公,设立泉州市物价委员会。9月,设立泉州市对外经济联络办公室,泉州市进出口领导小组办公室改称泉州市进出口办公室。
1981年2月,设立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3月,泉州市农林水办公室改称农林委员会。8月,泉州市社队工业管理局改称街道工业局。10月,泉州市地震办公室改称抗震防灾办公室。11月,设立泉州市司法局。
1982年4月,设立泉州市统计局、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9月,设立泉州市档案局,与档案馆合署办公,泉州市信访科改称信访办公室。10月,撤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11月,设立泉州市打击走私贩私办公室。
1983年2月,泉州市电子工业局改为电子工业公司。3月,设立泉州市建设规划管理局、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4月,设立泉州市农业区划办公室。10月,泉州市建筑材料管理局改为建材工业公司。12月,泉州市人民公社社队企业局改称农村企业管理局,设立泉州市水土保持办公室。
1984年1月,撤销泉州市工业局,设立泉州市纺织工业公司、仪器工业公司、化工医药工业公司、机械工业公司;撤销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泉州市建筑工程管理局改为建筑总公司,泉州市建设规划管理局改为建设规划办公室。2月,泉州市物资局改为物资公司,设立泉州市物价检查所、审计局。5月,泉州市进出口办公室改称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6月,设立泉州市老干局、旅游局、广播电视局;撤销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恢复基本建设委员会。7月,泉州市农村企业管理局改称乡镇企业管理局,泉州市供销合作社改称供销合作社联合社,撤销城市建设局。9月,泉州市计划生育办公室改称计划生育委员会。10月,设立泉州市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下设办公室。
1985年2月,泉州市对外贸易局改为对外贸易公司。4月,泉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改为农业机械管理站。12月,撤销街道工业局、纺织工业公司、食品工业公司、化工医药工业公司、机械工业公司、电子工业公司、建材工业公司、建筑总公司。
1986年1月,原泉州市改称鲤城区,原有工作机构部分划归市属,部分调整为股级单位,其余均更名为鲤城区各办、委、局,领导人续任。划归市属的单位有:广播电视局、体育运动委员会、宗教事务科、旅游局、人民防空办公室、地名委员会办公室、革命老根据地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经济委员会、第二轻工业局、对外经济联合办公室、对外贸易公司、建设规划办公室、抗震防灾办公室、审计局、房地产管理局、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调整为股级单位的有:信访办公室、支前办公室、行政科、托幼办公室、水土保护办公室、农业区划办公室、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环境保护办公室、物价检查所、绿化办公室、农业机械管理站。同月,泉州市税务局设泉州市税务局鲤城区分局,泉州市公安局设泉州市公安局鲤城区分局。4月,财贸办公室改称财贸委员会。6月鲤城区乡镇企业管理局改称乡镇企业局,设立鲤城区工业局。7月,设立鲤城区土地管理局。11月,鲤城区工业局改称经济委员会。
1987年7月,设立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6月,设立区监察局。7月,设立区审计局。10月,撤销区打击走私贩私办公室。
1990年3月,中共鲤城区委信访办改设鲤城区信访局。5月,区建委环境保护办划出,设立鲤城区环境保护局。5月,设立鲤城区技术监督局、鲤城区广播电视局、打击走私办公室。1991年4月,区委台湾工作部对外称区台湾事务办公室。7月,区侨务办公室改称区政府外事办公室;设立区保密局。至1992年底,区人民政府计有46个工作机构:政府办公室、民政局、档案局、司法局、人事局、编制委员会、侨务办公室、老干部局、计划委员会、劳动局、统计局、物资公司、物价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交通局、对外经济贸易委员会、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基本建设委员会、财贸委员会、粮食局、财政局、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农业委员会、农业局、林业局、水产局、水利水电局、乡镇企业局、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局、文化局、卫生局、计划生育委员会、土地管理局、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监察局、审计局、信访局、环保局、广播电视局、技术监督局、打击走私办公室、台湾事务办公室、外事办公室、保密局、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三、基层组织
1949年9月,泉州城关设立南区、中区、北区3个区政府,实行区街二级制。10月,二个区合并为城关区,下设中镇、北镇、南镇。
1950年,废除保甲制度。市区划为21条街,成立21个街政府委员会,各街下设若干居民小组。农村成立乡政府,作为过渡时期农村基层临时一级政权。
1951年1月泉州市成立后,市区设立3个区公所,下辖21个街道居委会。郊区设立南台区公所,辖8个乡。
1952年6月,撤销鲤中区,并人临江、桐山2个区。
1953年5月,撤销临江、桐山区公所,21个街政府直接由市民政局代管。街道组织设立居委会和治安、民政、文教、卫生、调解、生产、财务等7个委员会。
1954年,撤销乡政府,成立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及其执行机关人民委员会。按生产合作、文教卫生、治安保卫、人民武装、民政、财粮、调解等方面设立相应的委员会。
1955年3月,市区设立4个街道办事处,撤销街政府委员会,成立街居民委员会,由人民调解、治安保卫、公共卫生等委员会组成。居民委员会下设居民小组,一般以20~40户为单位。
1956年5月,撤销南台区公所,郊区8个乡合并划分为3个乡,设立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10月,撤销乡人民委员会,成立北峰、东海和江南3个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下设生产、建设、财政、粮食、供销、民政、文化教育、卫生、治安、民兵和调解等方面职能部门,并设有农会、共青团、妇代会及民兵组织。管理机构分为公社管理委员会和生产大队、生产队3级。市区部分居民委员会也改为大队。全市计有28个大队、202个生产队。1959年,重新划分为45个大队,319个生产队。
1960年3月,建立满堂红农场。7月,撤销市区4个街道办事处,成立4个人民公社。10月,建立清源农场。
1961年10月,成立城东人民公社和渔业人民公社,满堂红农场改为人民公社建制。
1962年,撤销市区大队,恢复居民委员会。
1968年9月,人民公社代表大会和管理委员会为人民公社(场)革命委员会取代,下设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
1970年6月,撤销渔业公社。1971年1月,晋江县罗溪、马甲、河市3个公社和双阳华侨农场划归泉州市管辖。至此,全市有12个公社、2个农场。
1979年,撤销街革委会,恢复街居民委员会。
1980年7月,市区人民公社改制设街道办事处,同年,撤销郊区人民公社革委会(双阳农场革委会于1981年4月撤销),恢复人民公社代表大会和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度。
1984年,设立华侨大学街道办事处,郊区8个人民公社均改为乡建制,其中满堂红乡于稍后又更为浮桥镇。乡、镇分别建立人民政府,设立民政、司法等工作部门。全市164个生产大队及所有生产队相应改为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87年10月,罗溪乡划出4个村委会建立虹山乡。
1990年底,全区有5个街道办事处、8个乡政府、1个镇政府与2个农场管理委员会。
1991年11月9日,除虹山乡外,7个乡改为镇建制。
1992年9月,东海镇划出9个村,设立东湖、丰泽、泉秀3个街道。12月,3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至此,全区有8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政府、1个乡政府、2个农场管委会1个林场管委会。下领72个居委会、168个村委会、11个管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晋江县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泉州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泉州市税务局
相关机构
泉州市电子工业局
相关机构
泉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东海镇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