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鲤城区地方组织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21
颗粒名称: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鲤城区地方组织
分类号: D665.1
页数: 3
页码: 610-612
摘要: 本文记述了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鲤城区地方组织包括组织概况、主要活动情况。
关键词: 国民党 泉州市 地方组织

内容

第一节 组织概况
  1952年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福建省分部筹备委员会派陈齐宣到泉州发展成员。8月31日,成立民革泉州市支部筹备委员会,由许谷芬、蔡友敬、刘独峰组成,许谷芬为召集人,当时党员11人。1953年11月,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成立民革泉州市第一届委员会,推举许谷芬、蔡友敬为正、副主任委员。1954~1964年,先后召开5次大会,产生第二至第五届委员会。“文化大革命”中停止活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恢复组织活动,但成员仅60人。1992年,民革泉州市委会共有党员247人,鲤城区有8个支部126人。
  第二节 主要活动
  一、参政议政
  1956~1968年,民革成员廖博厚连续4届当选为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谷芬、蔡友敬、杨树稼、吴堃、张载馨,均当选为泉州市人民委员会委员,许谷芬、张载馨、杨树稼担任政府部门的领导职务。1979年后,协助政府落实成员错划“右派”、起义投诚、历史悬案、“三胞”房产等政策38件。1981年,廖博厚再次当选为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从1987年起,蔡友敬连续两届当选为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89年,吴同受聘为泉州市特邀监察员。1991年和1992年,在省、市、区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上,泉州民革成员共提出提案52件,其中洪应百、吴同的《领导带头,积极推动廉政建设》提案,吴同的《对进一步发展海峡两岸经贸往来的若干看法》提案,蔡友敬的《关于改造泉州市区下水道建设》提案,洪应百的《做好联谊工作,促进祖国统一》提案,王中原对中国的人权状况发表的意见,均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重视和采纳。
  二、联络“三胞”
  1980年5月,民革成立祖国统一联谊委员会,采取通信、广播、互赠诗词与书画以及“走出去,请进来”、寻亲访友、探病奔丧、谒祖扫墓等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对外联谊活动。1980~1988年,泉州市民革成员及所联系的人士共撰写对台广播稿80篇,为29位台胞找到大陆的亲人或祖籍,为7位台胞找到在台湾的亲友。至1991年11月,民革泉州市委会及成员共接待“三胞”775人次,其中,来自台湾的中上层人士占93%,知名人士有吴春晴、黄克立、丁维禧、郑建魂、蔡继琨、叶燕文、庄材保、陈武博、谢正一、余承尧、王超英、郑玉丽和菲律宾国会众议院国防委员会主席叶扶西。至1992年10月底,民革泉州市委会和民革成员直接或参与引进外资兴办企业达10597万元,“三胞”捐资兴办文教卫生、修路、造桥等公益事业达6410万元。
  三、服务建设
  1953-1955年,民革成员张载馨主持泉州商业调查,摸清私营工商企业资产,为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资产评估提供重要依据。1958年起,许谷芬任文化局局长、文物管理委员会主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创办泉州市南音研究社等民间乐团,团结新老艺人,进行南音改革,活跃文艺活动;率泉州高甲戏剧团至京、津、沪、济南等地献演《连升三级》,把古钟、碑记、石刻等重要文物集中开元寺保管。1959年,泉州市人民医院医生王鸿珠献出祖传200多年的秘方白药粉,人民医院设厂成批生产,定名赛霉胺,畅销国内外及港澳台地区。1960~1962年,张载馨任蔬菜局局长,一手抓生产,一手抓供应,缓解蔬菜供不应求的矛盾。至1992年,民革老党员陈泗轩、郭崇山等人撰写文史资料和学术论文42篇21万字,柯乔木撰写文史资料11篇、卫生科学知识77篇。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