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联合各界人士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4009
颗粒名称:
第一节 联合各界人士
分类号:
D623
页数:
2
页码:
597-59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在不同历史时期通过成立协商委员会、吸收各界人士参与抗美援朝等行动,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统战工作。在私营工商业改造、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和社会变革中,统战工作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得到了党外人士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关键词:
鲤城区
统战工作
党外人士
内容
1951年2月,成立泉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发挥各界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吸收党外人士参加讨论镇反问题。在抗美援朝斗争中,请各界人士参加抗美援朝泉州市分会,其间工商界人士捐献34万元购献两架战斗机和1.18万元慰劳金。随着市场秩序稳步正常,通过贯彻党对私营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对部分私营工商业进行改造。1952年2月起,全市工商界开展“五反”运动。1953年11月,对全市115户粮商全面实行代销。1954年,开始对私营工商业以公私合营的形式进行改造。1956年1月,全市工商业者向人民政府申请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的有36个行业584户,转为国营的有15个行业169户,走合作化道路的小商小贩30个行业3376户,全面完成对私改造。1956年6月至1957年,泉州市政协学习委员会先后举办4期政协工商界政治学习班,工商界骨干569人脱产学习,同时举办业余政治学习班、政治时事讲座。1957年,开展反右派斗争,民主党派成员75人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8年“大跃进”中,又在知识分子中“拔白旗”,严重挫伤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1960年底,开始调整关系,重申党对工商界、知识界的政策,充分调动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共同战胜三年国民经济暂时困难。1962~1965年,统战系统开展批判“投降主义—修正主义”路线,带来消极影响,但党的统一战线方针、政策仍然得到贯彻,在各界人士中继续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文化大革命”期间,市委统战系统受到冲击,停止活动,办公场地被占用,档案资料及财产被砸、抢、毁,统战部门的领导干部和大批爱国人士被加上“投降主义”、“里通外国”、“反动学术权威”、“黑帮”、“没有改造好的资产阶级分子”等罪名,造成大量冤假错案。“文化大革命”后,统战系统逐渐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先后恢复市政协、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致公党以及宗教团体的工作机构,市委按“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做好各级党外人士的人事安排。1977~1978年,推荐选举出席福建省五届人大的党外人士代表7人,省四届政协委员15人,当选市七届人大党外人士代表31人。1981年2月,推荐为市四届政协党外委员的有59人。1991年,鲤城区政协第三届委员会157名委员中,党外人士113名,占委员总数的71.98%,其中民主党派成员35名,占22.3%;在区第三届人大代表304人中,党外人士100名,占代表总数的32.9%;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党外人士担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名,区人大常委4名,区政协副主席3名,区政协常委20名,区政府副区长1名,正副科(局)长8名。
统战工作立足国内,面向海外,做好“三胞”(侨胞、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工作,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扩大与“三胞”的交往,取得信任,发挥其积极性。1987~1992年,海外“三胞”回乡探亲、旅游和洽谈业务的日益增多,每年重点接待的有几百人到上千人,越来越多的“三胞”回乡寻根、投资建设和举办公益事业。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泉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福建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