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财政支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931
颗粒名称: 第三章 财政支出
分类号: F810.4
页数: 7
页码: 510-51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鲤城区古代地方财政支出主要包括起解、存留等支出,后期增加了生活补助费。解放后财政支出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的原则,并合理分配财政资金用于经济建设、事业费、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等支出。其中,经济建设支出主要包括地方工业企业支出、基本建设支出、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简易建筑费、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以及城市维护费等;事业费支出涵盖工交商部门事业费、城镇青年就业经费、文教卫生事业费等;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不断增加。
关键词: 鲤城区 财政税务 财政支出

内容

古代,地方财政支出大体可分起解、存留等,各朝代有所变化。民国前期,支出以行政、教育、保安经费为主;后期三者支出逐渐下降,由于通货膨胀,以生活补助费为主的其他支出则迅速增长。
  解放后,财政支出始终坚持“以收定支,量入为出,有保有压,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分配财政资金,在基本保证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开展正常工作资金需要的前提下,适当增加对农业、教育事业及重点建设项目的投入,加强城市维护与建设,增加对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本保证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第一节 经济建设支出
  一、地万工业企业支出
  地方工业企业支出包括工业、商业和文教等企业的基本建设投资、增拨流动资金、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三项费用等支出。1952年,支出7.1万元。“一五”时期,支出78.4万元,着重支持泉州酒厂的建设及泉州制药厂的扩建等。1958年,工农业生产建设“大跃进”,新建工厂55家,支出高达361.6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62.2%。“二五”时期,支出407.8万元。1963~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与“三五”时期,支出分别为123.8万元、204.7万元。1970年起,取消地方工业企业支出科目,将其分解为基本建设支出、流动资金、科技三项费用、“五小”企业投资4个项目。
  二、基本建设支出
  第四、第五个五年计划时期,分别支出59万元与15万元。“六五”时期,支出182万元,主要有鲤城宾馆五号楼及政协办公楼基建36万元,罗溪、马甲、河市镇镇址建设及文化娱乐场所建设50万元,鲤城宾馆餐厅基建43万元。“七五”时期,支出398.3万元,主要用于解决党校、贤銮大厦、鲤城宾馆综合楼、法院法庭、司法局办公楼以及机关干部职工住房建设。1991~1992年,支出剧增,计达1208.2万元,着重投资漳泉铁路等。
  三、企业挖潜改造资金
  1976年,增设企业挖潜改造资金。“五五”、“六五”时期,分别支出309.5万元、73.7万元。“七五”时期,支出834.6万元,主要有投资成洲工业区建设306.5万元,增拨企业生产发展资金108万元等。1991年,支出649.9万元。1992年,增至909.6万元,比增40%。
  四、简易建筑费
  1979年,增设此项科目,当年支出1万元,其后渐增。“六五”、“七五”时期,分别为62.5万元、313.5万元。1991~1992年,计252.6万元,用于商业网点及市场建设。
  五、科技三项费用
  第四至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分别支出156.6万元、55.4万元、88.2万元、58.3万元。1991年后增长明显,1992年达54.5万元。
  六、流动资金
  国家预算增拨国营企业的定额流动资金,第四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支出呈下降趋势,分别为228.5万元、218.5万元、141万元。“七五”时期与1991年没有支出。1992年支出20万元,用于增补商业企业流动资金。
  七、城市维护费
  1952年,支出16.8万元。“一五”、“二五”时期,分别为15.1万元、50.3万元。1963~1965年增长较快,计102.6万元。“三五”时期有所回落,降为92.5万元。
  “四五”至“六五”时期,支出增长迅速,分别达到238.3万元、508.6万元、1127.2万元。“七五”时期,降为466.8万元。1991~1992年,又有明显增加,计达775.6万元。
  八、“五小”企业补助支出
  “四五”、“五五”时期,“五小”企业补助分别支出44.5万元、74万元。1982年,大幅度上升,计71万元。1983年,该科目取消。
  九、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支出
  (一)农林水基本建设资金
  解放后,建设江海堤防、围垦、引水治涝工程,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重点项目有溪墘引水工程、金鸡南渠引水工程、山美灌区北渠工程、晋江下游防洪堤工程,以及城东围垦等。1952~1972年,计支出621.6万元。
  1973年起,还支出一些扶持农业机械化资金。1973~1978年,“农业学大寨”期间,除了每年安排农机事业人员经费(1978年达到9.1万元)外,还帮助市农机管理局在东海公社东霞大队兴建1座建筑面积达6584平方米的农机化培训学校。其间计支出732.4万元。改革开放后,农林水基本建设资金投入较多,1979~1988年计支出2588.3万元。1989年,又以区财政支农资金为“龙头”,带动乡、镇、村集体和农户,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广农业机械新技术,发展农机化服务,农林水基本建设资金投入大幅度增长,1989~1992年共支出3402.1万元。
  (二)扶持农村集体经济
  五六十年代,市财政做了些扶持农村集体经济的工作。1959年,安排国家投资人民公社扶助穷队资金1.88万元。越年,拨款18.8万元支援抗旱防洪,并集中投资水产捕捞大队62万元,清源农场14.2万元,以及畜牧场、水产养殖场等32.0万元,支援建立轻工业生产资料及副食品生产资料基地。1961年,财政对公社无偿投资23万元,帮助36个大队解决种子、肥料等生产资料。1963年,全市接受无偿投资的生产队47个,接受长期贷款的生产队196个。
  (三)建立“三合一”生产基地
  1978~1982年,市财政局配合市农业局在郊区8个公社建立一批“茶果牧三合一”生产基地,其中包括43个大天马场和216个小天马场。5年中,财政先后投放支农资金81.4万元,拨借支农周转金9万元,加上社队自筹资金,使这些基地场获得较快的发展。至1982年,固定资产价值达2672.6万元,比投资前的1977年1169万元增长128.6%,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四)果林商品基地建设
  1984年,在城东乡的桥南至仁公岭的福厦公路两侧造林种果,实行“谁种谁有,责任到户,包种包管,允许继承”的政策。财政资金重点解决苗木,群众出资4.5万元,投工4.6万个工日。1985~1988年,继续在东海、北峰、河市、双阳建设果林商品基地,重点发展优质龙眼品种。1986年,国家计委、农业部把鲤城区列入全国重点优质龙眼商品生产基地,并下达三级配套投资建立龙泉果品加工厂,共投资220万元(其中中央115万元、省57万元、区48万元)。1984~1988年,为建设果林商品生产基地,区(市)财政共投入86万元,计种植龙眼2.5万亩,经验收成活1.8万亩。
  (五)建立农业发展基金
  1988年,鲤城区开始筹集农业发展基金。1989年,区政府颁发《关于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决定》,在省政府规定的县级农业发展基金5条征集渠道的基础上,调整扩展为区、乡两级8条渠道,使农业发展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至1992年,共安排和筹集预算内外农业发展基金1297万元,其中,区本级963万元,乡镇级148万元,省、市补助186万元。根据城郊型农村经济特点,农业发展基金重点用于增强农业基础设施,实施“菜篮子”工程和副食品基地建设,以及造林种果,培植财源,开发山地资源,基本上做到当年投入、当年发挥效益。
  (六)农业高科技综合开发
  资金投入采取以群众集资为主,国家投入为辅的办法。1991年,省专项拨款120万元,区财政先后安排农业发展基金142万元作为综合开发的启动资金。至1992年,着重从龙眼种植、网箱养鱼、推广饲养丽佳鸭等三方面开展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并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七)支农周转金借用
  1977年,市对部分财政支农资金开始改无偿为有偿使用办法。1977~1991年,15年间支农周转金累计借用2126.2万元,扶持289个单位,到期应回收累计1676.4万元,实际回收1640.8万元,回收率达97.9%。1991年底,区本级管理使用的支农周转金基金计271.6万元。1992年,借出支农周转金1003.5万元,着重扶持乡镇企业、农村多种经营等,应收回690万元,实际回收638万元,回收率达92.5%。
  第二节 事业费支出
  一、工交商部门事业费
  1972年,支出1.4万元。“四五”至“六五”期间呈上升趋势,“四五”时期为9.2万元,“五五”时期计12.9万元,“六五”时期达110.2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22.3万元,修缮费17.3万元。“七五”时期为63.9万元,其中,设备购置费2.7万元,修缮费9.8万元。1991~1992年,支出回升,分别达到29.9万元与43.2万元。
  二、城镇青年就业经费
  1958年,支出0.45万元。第三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不断递增:“三五”时期计28.9万元,“四五”时期为57.7万元,“五五”时期计96万元,“六五”时期达138.8万元。其中,1981年创办服装劳保用品厂、包装用品厂、橡胶塑料制品厂、五金厂,安置城市待业青年237人。“七五”时期有所降低,计27万元,其中,用于就业培训中心建设10万元。1991~1992年,支出又有所增长,两年计58万元。
  三、文教卫生事业费
  (一)文化事业费
  市文化事业费1952年支出1.5万元。“一五”时期7.1万元。“二五”时期37.5万元,其中,1958年建宽银幕电影院1座、航空模型俱乐部1座。1963~1965年支出19.9万元。第三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支出逐渐增多。“三五”时期54.2万元,“四五”时期88.1万元,1975年建成泉州宋代古船陈列馆。“五五”时期103.2万元,较大的支出项目有高甲剧团排练场基建6万元。“六五”时期达207.1万元,较大的支出有图书馆迁址征地33万元,罗溪电影院基建补助4万元。“七五”时期比“六五”时期有所下降,为106.7万元,主要有文化活动中心征地30万元,国际木偶节活动经费支出5万元。1991~1992年,支出剧增,两年计113.7万元,主要有区文化活动中心基建50万元,文化馆基建15万元,河市电影院修建10万元,俞大猷纪念馆基建5万元。
  (二)教育事业费
  1952年,教育事业费支出11.9万元,占当年财政支出的24.3%。“一五”时期,299.7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41.0%。“二五”时期,481.65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8.9%,创办泉州师范学校,新办中小学96所,修建校舍87座。
  1963~1965年,教育事业费支出200.0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18.5%,新建紫江小学、石阜小学,扩建通政小学等9所学校校舍,维修校舍30多座。
  “三五”时期以后不断增多,所占同期财政支出比例均在20%以上。“三五”、“四五”、“五五”分别为547.9万元、1208.4万元、1541.8万元,各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8.9%、30.8%、24.2%;“六五”时期,3258.5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7.7%,其中,用于教学设备购置107.9万元,校舍建设及修缮559.2万元。“七五”时期,5651.4万元,占同期财政支出的22.6%,其中,用于教学设备购置77.0万元,校舍建设及修缮960.1万元。1991~1992年,计达4304.6万元。
  (三)卫生事业费
  1952年,支出4.2万元。“一五”、“二五”时期,分别为53.4万元、94.4万元。1963~1965年为76.4万元。“三五”至“五五”时期分别为127.8万元、285.6万元、436.5万元。“六五”时期728.8万元,其中医疗设备购置费11.6万元。“七五”时期1014.7万元,其中医疗设备购置费8.4万元。1991年390.4万元,1992年达483万元。
  (四)公费医疗费
  公费医疗费原列入卫生事业费,1979年增设此项科目。“五五”时期计支71.8万元。为减少浪费,节约开支,1982年8月实行包干。1984年,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管理制度,对超支数额较大的单位实行月限额控制,支出明显下降。“六五”、“七五”时期分别为296.9万元、409万元。1991~1992年,由于人员增加,药物提价,支出增加,两年计379.5万元。
  (五)广播事业费
  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广播事业费支出逐渐增加。1963~1965年为2.6万元。第三至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支出分别为12.0万元、27.6万元、28.3万元、47.1万元、74.7万元。1991~1992年计支出124.5万元,主要有农村广播网及有线电视建设64万元,广播大楼基建30万元。
  (六)计生事业费
  1963年,始有计生事业费支出。1963~1965年,计支出4.5万元。“三五”、“四五”时期分别为3.7万元、4.6万元。随着计生工作的逐步加强,支出逐渐增多。第五至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分别达到50.1万元、116.1万元、278.0万元。1991~1992年,计支出340.5万元。
  四、科学事业费
  “二五”时期,支出4.1万元。1963~1965年为5.9万元。“三五”、“四五”时期分别为5.8万元与2.2万元。“五五”时期以后,支出渐增。第五至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分别达到12.2万元、27.4万元、71.6万元。1991年、1992年,支出增长更快,计79万元。
  五、其他部门事业费
  其他部门事业费包括民兵事业费、华侨事业费、旅游事业费、工商管理事业费、税务事业费、统计事业费、财政事业费、审计事业费、农税征收费,以及乡镇财政干部经费等,系1982年增设科目,1982年以前列在其他支出项目。“六五”、“七五”时期分别为101.1万元、712.1万元。1991~1992年支出增长迅速,计支出751.3万元。
  第三节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解放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不断增加。1952年为2.2万元。“一五”、“二五”时期分别为47.6万元、81.4万元。1963~1965年计支出94.3万元。第三至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又依次达到129.3万元、186.1万元、379.1万元、718.5万元、1389.2万元。1991~1992年继续增长,计支出822.1万元。
  第四节 行政管理费支出
  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大常委会经费、党政机关经费等。1952年支出3.4万元。“一五”、“二五”时期支出分别为218.3万元、295.5万元。
  1963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经过控制,至1965年,累计支出210.0万元。“三五”、“四五”时期分别为397.2万元、628.2万元。1980年,实行预算包干办法,整个“五五”时期支出878.0万元。“六五”、“七五”时期继续增加,分别达1125.2万元、1896.0万元。1991~1992年计1522.6万元。
  第五节 公检法司支出
  1981年前,列入行政管理费。1981年增设该科目。“六五”时期,支出357.9万元,其中,公安287.5万元,检察院、法院、司法局70.4万元。“七五”时期,支出474.9万元,其中,公安90.7万元,检察院、法院、司法局384.2万元。1991~1992年,支出增加,两年计496.9万元。
  第六节 其他支出和专项支出
  其他支出包括价格补贴支出、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等。专项支出是专项收入的对应科目,1985年增设。鲤城区专项支出包括环境保护补助资金和教育费附加支出。
  一、其他支出
  (一)价格补贴
  价格补贴支出是1985年价格体制改革出台而增设的科目,主要包括超购加价款和购销倒挂的价格补贴。1985年支出623万元。“七五”时期,支出6891.2万元,其中,粮油加价款596.1万元,粮油价差补贴938.5万元,市镇居民肉食价差补贴1425万元,平抑市价肉食差价补贴688.7万元,平抑市价蔬菜差价补贴108.7万元,民用煤销售价差补贴280.1万元,地方粮油价外补贴2854.1万元。1991年,由于民用煤价格放开与粮食价格改革减少补贴,支出1106.9万元,比1990年减少475.9万元,下降30.1%。1992年,又随改革的深化比上年减支668.6万元,降为438.2万元,下降60.4%
  (二)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
  1988年,增设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科目。“七五”时期,支出244.1万元,主要是解决贫困地区邮电通讯线路30万元,虹山乡址建设10万元,以及扶持贫困地区道路建设等。1991~1992年,支出有所增长。1991年106.6万元,1992年达181.8万元,比增70.5%。
  其他支出还包括边境建设事业补助费、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支前费、兵役征集费、办案费用补助、村干部补贴,以及杂项支出等。1952年,共支出1.1万元。“一五”、“二五”时期,支出分别为5.1万元、32.2万元。1963~1965年,支出增长幅度较大,达117.7万元。“三五”至“五五”时期,支出分别为42.4万元、54.4万元、117.7万元。以后,支出大幅度增长,“六五”时期,计486.4万元,主要有杂项支出255万元,村干部补贴96.2万元,办案费用补助59.4万元,边境建设事业费11万元。“七五”时期,1233.4万元,主要有杂项支出513.0万元,办案费用补助587.1万元,村干部补贴48.3万元,兵役征集费20.3万元等。1991年计783万元,1992年达1069.1万元,比增36.5%。
  二、专项支出
  1985年设立专项支出科目后,当年支出75.64万元,全部是环境保护补助金支出。“七五”时期,支出64.5万元,其中,环境保护补助金63.1万元,教育费附加1.4万元。19911992年,随着专项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支出。1991年,支出104.5万元。1992年支出138.8万元,增长32.8%,其中环境保护补助资金比增36.2%,教育费附加比增30.5%。第七节财政预算外资金支出
  财政预算外资金支出包括基本建设支出、更新改造支出、大修理支出、简易建筑费支出、城市维护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事业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三五”时期,始有专项统计。第三至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支出不断增加。“三五”时期101.7万元,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17.6万元,城市维护支出66.2万元,事业支出15.9万元;“四五”时期201.1万元,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60.7万元,城市维护支出57.6万元,事业支出64.7万元,其他支出18.1万元;“五五”时期570.2万元,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243.5万元,城市维护支出281.4万元,事业支出36.0万元,其他支出0.3万元;“六五”时期859.8万元,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64.1万元,城市维护支出514.8万元,事业支出232.2万元,其他支出48.7万元。“七五”时期比“六五”时期有所减少,计741.4万元,主要有基本建设支出33.8万元、更新改造支出48.5万元、简易建筑费支出25.7万元、城市维护支出90.0万元、事业支出357.3万元,其他支出186.2万元。1991~1992年增长幅度较大,两年计支948.8万元,超过整个“七五”时期。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