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收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928
颗粒名称: 第三节 企业收入
分类号: F275.4
页数: 2
页码: 507-508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不同时期企业收入的发展和变化。解放初期,企业收入规模小且效益不佳。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收入有所增长,但受政策影响不稳定。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企业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然而,“七五”时期,由于一些企业亏损和财政包袱沉重,企业收入净退库总额较大。1991年,财政重点扶持企业,企业收入净入库有所增长。1992年,由于粮食价格改革和增加亏损拨补,企业收入净退库。
关键词: 鲤城区 财政税务 财政收入 企业收入

内容

解放初期,百业待兴,国营企业小而散,效益不佳。1952年,企业收入仅5.2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5%。“一五”期间,企业有所发展,共完成企业收入122.5万元,占财政收入19.2%。
  “二五”时期,由于“大跃进”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企业收入起伏很大。1958年,由于中央下放企业分成,收入完成好,达300.8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50.5%。最差年份1961年仅完成56.4万元,占当年财政收入的6%。但整个“二五”时期,企业收入还是有所增长,共完成1557.7万元,占财政收入的25.4%。1962年后经过整顿,部分企业下马,企业收入有所下降。
  “文化大革命”十年间,企业收入很不稳定,有的年份出现负增长,个别年份甚至为负数,企业收入仅占财政收入的12.8%。
  进入8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六五”时期,企业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累计达3416.7万元。
  “七五”时期,粮食、燃料企业亏损补贴给财政背上沉重的包袱,加上其他非工业企业受市场变化影响也增加一些亏损,以及改区后企业隶属关系的变化,企业收入净退库总额达3015.3万元。
  1991年,由于财政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增强企业的“造血”功能,商业及非工业企业在开展“产品质量效益年”活动中取得显著成绩,加上燃料、粮食价格改革,减少亏损拨补,企业收入净入库45万元,比1990年净增746万元。1992年,由于粮食价格再次改革,增加亏损拨补,企业收入盈亏对抵净退库208.4万元。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