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技术合作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8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技术合作
分类号: F752.67
页数: 3
页码: 461-463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1970年代初至1992年间鲤城区在技术援外、对外承包工程和对外劳务合作等方面的情况。在技术援外方面,文章列举了多个具体案例,包括交通、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技术援外情况。例如,1971年开始援建南也门公路工程,以及医疗队派往不同国家开展医疗援助等。这些技术援外活动促进了泉州技术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同时也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友好形象。在对外承包工程方面,文章提到了泉州市在澳门承包住宅大楼、大厦、停车场等建筑工程的情况。这些工程项目的承包和实施不仅提升了泉州市在建筑领域的声誉,也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对外劳务合作方面,文章描述了泉州市向香港、澳门、新加坡、俄罗斯等地派出劳务合作人员的情况。这些劳务合作项目促进了劳动力资源的国际流动,为当地经济建设提供了人力支持。
关键词: 鲤城区 技术合作 技术援外

内容

一、技术援外
  鲤城区技术援外由国家分派始于70年代初。
  1971年元月,福建省交通厅抽调泉州公路段技术人员陈春福等7人,由王景芳、杨丕谦担任教导,前往南也门负责亚丁木卡拉公路的勘察、设计和施工。公路全长300多公里。同年3月,泉州公路段增派杨忠清等3人往南也门,配合陈春福等人测量和设计。1973年,泉州公路段工程师郑绵随同国家交通部姜总工程师、省交通局程副局长前往南也门亚丁木卡拉公路工地实地核审全线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对其中40多公里路段、20多座公路桥和桥涵提出修正意见。同时开展木卡拉至谢赛尔304公里的公路勘察、设计工作,1975年回国。
  1976年,郑绵工程师等2人再次奉派前往南也门,参与谢赛尔至赛候特公路的测量与设计。1979年完成任务回国。1976年6月,泉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王振远医师参加福建省首批援助塞内加尔的中国医疗队。王振远每天坚持工作8小时以上,工作之余刻苦学习外语,半年后即能用法语询问病史,填写诊断报告单。两年间透视、拍片近5万人次,相当于国内4位医师的正常工作量。其中发现患者胃内异物11例,除1例因病情严重无法手术自然死亡外,其余10例及时手术后均告康复,有1例手术切除出胃内肿块重达2.8公斤,得到该国政府与人民的赞扬。1978年8月回国。
  1980年3月,泉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副主任廖金钟与外科主治医师曾炳文奉派往几内亚中国援建的毕可莫电站医疗室工作。廖金钟与曾炳文除负责电站工人医疗外,还为附近群众看病。两年中诊病2.5万多人次,1982年4月回国。同年,泉州糖厂派遣李碰等先后11人次援助塞拉利昂马克巴斯糖厂,承担建厂、安装机器、开工生产以及生产指导“一揽子”工作。李碰一个人同时带几个学徒,边操作边指导,毫无保留地传授各种工艺技术,直至受援国工人基本掌握机器安装、检修及其保养技术,1986年回国。
  1984年1月,泉州橡胶厂技术股长方鹏峰奉派援助阿尔巴尼亚,原协议项目是协助阿尔巴尼亚橡胶厂解决鞋底(硬)橡胶发泡问题,后来对方要求改变项目,改为制造拖鞋(软)橡胶发泡。方鹏峰与同行的其他3位专家小组成员欣然应允,帮助厂方改装设备,设计制造拖鞋工艺模具,传授鞋底(软)橡胶发泡工艺与配方技术,试制成功人字拖鞋,款式新颖、美观、轻便,投放市场销路看好,后来还成为厂家出口创汇产品。方鹏峰当年7月回国。至是年底,派往国外的工程师、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总计56人,其中在塞拉利昂援助建糖厂的12人,在贝宁纺织厂的41人,在博茨瓦纳的医疗队3人。
  1985年初,中国福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福公司)与香港欧美亚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在象牙海岸的首都亚比让合作兴建橡胶厂,泉州市以技术出口为主,负责机器设备安装调试,进行生产技术指导。
  1986年地改市后,因鲤城区没有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签约权,技术援外工作遂中止。
  二、对外承包工程
  1981年3月,中福晋江分公司与澳门海洋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同,分包澳门建新、建宁、建乐3座7层住宅大楼的泥水单项施工任务,建筑面积3170平方米,由泉州市派出3名施工人员和20名泥水工组成建筑施工队,于同年7月到达澳门,1983年7月完工,营业额143万港元,获利34万港元。
  1983年1月,泉州市外经办和中福晋江分公司联合,与澳门华大置业有限公司签订承包澳门岭南大厦住宅楼的泥水装修、木门、钢筋、混凝土4个分项工程合同。同年3月,在澳门注册成立华泉(澳门)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泉公司),负责承包工程,组织安排施工,承建澳门80套公寓,建筑面积5629平方米,1984年初完工。1983~1985年上半年,华泉公司先后承建荷兰花园大厦、华大停车场、万国宝通银行、意大利餐厅、新城大厦、兴富大厦、新昌工业大厦、海洋工业大厦、黑沙游乐场、嘉华阁等14项工程的泥水、木门等分项工程,营业额268.8万港元,盈利15.7万港元。
  1985年,华泉公司由分包工程走向全包工程,承建13层住宅大楼安兴大厦,建筑面积2.4万平方英尺(折合2243平方米)。合同金额313万港元。1986年3月动工,12月即告竣工,提前9个月完成,盈利90万港元。工程经澳门工务局验收,被评为超值工程。
  1986年后,华泉公司划归泉州市外经贸委管理,鲤城区对外承包工程中止。
  三、对外劳务合作
  1983年6月,根据晋江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与香港远洋公司(简称香远公司)签订的海员劳务合同,泉州市分三批派出海员61人,分别到香港公司永坚号、迈进号等远洋轮船服务,为泉州市首批派出劳务人员。
  1984~1985年,中福公司晋江地区分公司(以下简称中福晋江公司),先后派出泉州市劳务合作人员3批275人。其中,一批派往澳门机铸玩具厂女工248人,因澳方违约,玩具厂女工一度被迫停产待工,先后近百名女工申请返乡,经交涉后149名女工仍留原签约厂工作;一批派往新加坡家庭助理女工8人,因女工生活习俗、语言等方面不适应,或因服务对象要求过高,有5人解约回国,派送家庭助理女工项目经双方协商暂停;另一批派往香港华通公司大盖轮的海员19人,双方合作良好。两年间,外派人员除解约返乡外,实际外派人员171人。
  1988~1992年,受中国泉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简称中泉公司)委派,鲤城区先后分批外派劳务合作人员582人,其中派往澳门制衣女工131人、生产玩具女工27人,制衣厂管理人员1人;派往新加坡建筑工14人。另有民间劳务输出俄罗斯28人。
  1983~1992年,鲤城区共派出劳务合作人员946人(包括民间劳务输出人员),除因种种原因解约返乡外,实际派出劳务合作人员(含民间劳务输出)842人次。1992年末,鲤城区共有452人在香港、澳门、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家(地区)服务。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