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价格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77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价格管理
分类号:
F762.1
页数:
2
页码:
439-440
摘要:
本文记述了1949年9月,泉州市开始对粮食进行价格管理,统一收购牌价及销售市价。1953年11月,设立购销股专管粮价。1966年,提高粮食购销价。1978年后,恢复粮油集市贸易,价格多次调整。1992年4月起,全面实行市场调节。
关键词:
鲤城区
经营管理
价格管理
内容
1949年9月,晋江县商会发出第一号《通告》,规定每1银元折合人民币1角8分、白米每担银元12元,折合人民币2.16元,花生油每斤银元0.35元,折合人民币0.063元。
1950年7月,政府规定国家粮食类统一收购牌价及销售市价,早稻晚稻收购价每百公斤13.26元,销售价19.99元;小麦收购价每百公斤20.44元;黄豆收购价每百公斤25.63元,销售价28.14元。1952年,执行稳定物价方针,采取大购大销以粮压市的办法,有效制止粮价波动,粮食市场价格稳定。
1953年11月,粮食公司设购销股专管粮价,“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58年后,粮食紧缺,黑市稻谷价每50公斤达50元,大米0.5公斤0.8~0.9元。全市改吃九二米(100斤糙米加工成92斤成品粮),定价50公斤12.4元。1960年5月,稻谷收购价格,每50公斤不到6元的提到6元,高于6元的一律不动。1961年6月,调高粮油统购价格,中等油(二级)每50公斤69元。1963年11月起,农村粮食销售价低于购价的提到与购价相平,销价高于购价的不变。调整后,一律实行统销价,挂牌执行。
1966年,粮食购价提高17%,同时提高粮食销价,统购全市一道价,统销分市区和郊区二种价。标二大米统购价为每50公斤早籼米14.20元,晚红籼米13.80元,粳米14.20元,糯米16.10元,等级差标一与标二、标二与标三各三角。1967年7月,全市统销一道价,标准面粉每50公斤调整为17元,精面粉调整为19元,其他按现行价执行。
1978年后,恢复粮油集市贸易,恢复议价经营,价格进行多次调整。1979年,取消稻谷统购价格的早晚谷差价。1981年,大豆收购执行全省一个价。1984年8月起,省统一对57种粮食复制品、熟食品的统销价格作调整,提高幅度在10%以下的有36个品种,提高20%以上的有4个品种。1985年,原统购价和超购价改为按“倒三七比例”(定购价)计价,食油按“倒四六”计价,超过合同定购的粮油,由生产者自由购销,如市场价低于国家的原购销价,粮食部门仍按原统购价收购。国家供应农村缺粮人口的口粮(包括救灾和备荒种子粮、渔民口粮)实行购销同价。蔬菜专业队及市区4个农业村口粮,仍按原定销价供应。
1987年4月,调整稻谷收购价,合同定购价每50公斤中等稻谷提高2元,早粳谷提高2.5元,晚粳谷提高2.4元,籼糯谷提高2.8元,粳糯谷提高3.2元。1988年4月起,调整合同定购价。稻谷、大米销售分为销区的城镇、农村和产区的城镇、农村4个价区。1991年5月,执行国家粮油第二次价改。1992年4月起,粮价随行就市,全面实行市场调节。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晋江县商会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