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收购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67
颗粒名称: 第一节 收购
分类号: F762.1
页数: 2
页码: 427-428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市在1953年开始实行粮食统购,随后经历了“三定”工作、合同定购和议价收购等阶段。在各个阶段,泉州市的粮食收购数量和方式都有所不同。粮食议购在1979年后逐渐活跃,随着市场开放和价格波动,粮食部门进行抛销以保持库存量。至1992年,粮食议购和库存量均有所上升。
关键词: 鲤城区 购销 收购

内容

一、统购
  1953年底,实行粮食统购,泉州市设立粮食交易所,限制私商经营,打击投机倒把,全年收购粮食467万公斤。1954年征购184万公斤。
  1955年12月,全市开展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工作。是年定产780.5万公斤,定购170.5万公斤(内含征收37.5万公斤),定销224.5万公斤,净征购一54万公斤。1956年春,“三定”工作基本结束,“一定三年”。同年冬,在“三定”基础上以社平衡余缺,重新计算粮食购销,定产744.5万公斤,定购178万公斤(内含征收53万公斤),定销92.5万公斤;增产增购数量不超过增产部分的40%。
  1959年,执行中央提出的“多购少销,瞻前顾后,以丰补歉,计划用粮,留有余地”的指示,完成人库579.5万公斤,超过晋江地委下达的任务32.5%。1965年“一定三年”到1967年期满,逢“文化大革命”,延长到1970年,定购数仍以1965年715万公斤为基数,余粮队只购不销,自给队不购不销,缺粮队只销不购。1971年10月,改为“一定五年”,征购任务调为625万公斤。1975年,“一定五年”期满,延长到1978年。1979年7月后,征购任务“一定五年”。1982年4月起,实行购、销、调拨包干制度。
  二、合同定购
  1985年起,实行粮食合同定购,包干3年。1985年合同定购任务为200万公斤,比1971年减少425万公斤。当年粮食人库201万公斤,花生入库36.5万公斤,均超额完成定购指标。
  1986年,继续完善粮食合同定购制度,核定任务200.5万公斤,扩大议价粮收购。1987年起,“一定五年”。是年合同定购任务200万公斤,粮食增产,一季超额完成全年任务。至1992年,年年一季完成或超额完成合同定购任务。
  三、议价收购
  1949年9月至1953年11月,市场和国营公司都采取自由贸易议价买卖。1953年12月,取消议价。1959~1961年,粮食紧张,允许完成粮食统购任务的生产队和社员出售多余的粮油,由供销部门议价收购。1965年5月,粮油议价业务归粮食部门统一经营,议购粮食108万公斤,油料折油7.5万公斤。1966~1967年,议购粮食59.5万公斤,油料15万公斤。1969~1970年,基本上停止议价粮油收购。
  1978年,恢复粮油议价经营。1979年,开放粮油议价经营,允许粮油进入农贸市场。1978~1982年,从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市购进各种议价粮油599万公斤。1983年,完成粮油统购任务后,允许集体和个人参与议价经营,以粮食为原料的工商业,在国家计划供应外,可以自由采购,农村作坊和饮食业,除来料加工外,也可以自由采购。为活跃市场,防止压价,保护农民利益,进一步开放价格,实行幅度指导价。
  1985年,成立泉州市粮油贸易公司,参与市场调节,各粮站、粮油加工厂、粮库、粮食公司也普遍开展议价经营。是年议购粮食2713万公斤,比1984年增加3.4倍。
  1988年5月,市场粮价波动,粮食部门大量抛销议价粮,议价粮库存量下降,国营、集体粮食部门到产粮区采购议价粮食,保持议价粮食库存量。1989年3月库存有1142.6万公斤。至1989年底,区粮食局所属的粮站、厂、库、公司等领有执照的集体所有制粮行、经营部、经销部、营业部有32家,并且建立省内外、区县间、行业间的各种联营协作,保证粮源,疏通粮食流通渠道,平衡粮价,繁荣粮市。1990年,粮食议购8040.4万公斤,库存1162.6万公斤,油脂议购66.3万公斤,库存22.9万公斤。1992年,粮食议购7507万公斤,库存上升至2014万公斤;油脂议购681.6万公斤,库存30.2万公斤。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
江西省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江苏省
相关地名
安徽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