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集市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65
颗粒名称: 第三节 集市市场
分类号: F762.1
页数: 2
页码: 426-427
摘要: 本文记述了集市市场在民国以前是粮油余缺调剂的重要场所,参与交易的包括粮油摊贩和自产自销的农民。交易品种以稻谷、大米为主,还有蕃薯、大豆、豆饼、生油等。1953年后,市场管理加强,农民只能在完成统购任务后在市场进行粮食余缺调剂,不允许私营粮商买卖。1979年后,粮食集市重新开放,粮油上市量逐年增多。
关键词: 鲤城区 粮油市场 集市市场

内容

民国以前,粮油余缺通过集市交易调剂。参予集市贸易的除粮油摊贩外,尚有自产自销的农民。粮市上有牙人代交易双方过秤过量,收取手续费。交易的粮油品种以稻谷、大米为主,其次是蕃薯、大豆、豆饼、生油等。
  1953年后,加强粮贸市场管理,只允许农民在完成统购任务后在市场进行粮食余缺调剂,不准私营粮商买卖。1957年,禁止农民在市场买卖,但民间小宗粮食交易仍在暗中进行。
  1961年,开放粮食市场,当年市场销售粮食为43.3万公斤,约占国家供应量的1.5%,极大缓解了居民粮食供应不足的问题,农村粮食余缺也得到调剂。1961年下半年至1962年上半年,粮食上市量为220万公斤。1963年,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粮食市场重新关闭,禁止粮油上市买卖。“文化大革命”期间连农民在市场进行粮食余缺的调剂也被作为“资本主义”产物进行批判。
  1979年,拨乱反正以后农村集市贸易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的地位重新受到肯定,粮食集市重新开放,粮油上市量逐年增多。1980~1990年,集贸市场的粮食成交量平均每年420万公斤,油脂210万公斤。1991年,粮油集市贸易活跃,粮源充裕,特别是国家粮油第二次价格改革后,粮价稳定,粮食成交量猛增至1104.9万公斤,油脂374.4万公斤。1992年4月,全省第二次调整粮油购销价格;10月,全面改革粮油购销体制,粮油价格随行就市,全面实行市场调节,粮食成交量达1370.6万公斤,油脂491.2万公斤。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