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零售网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64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零售网点
分类号: F762.1
页数: 2
页码: 425-426
摘要: 本文记述了零售网点在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已有记载,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出现粮店。民国时期,泉州的米店(摊)、粮杂铺遍布城乡各处。解放后,继续经营并不断调整,1953年实行统购统销后,代销店和国营粮店逐渐增多。1983年,实行多渠道经营后,集体、个体粮店大量出现。
关键词: 鲤城区 粮油市场 零售网点

内容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李贽族人林静林在南门本家门首卖米营生。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浮桥人李法文在挖角街开设粮杂店劳芳成号。民国时期,泉州的米店(摊)、粮杂铺遍布城乡各处,一般在150家左右,最高达200多家,主要集中在南门米埔、各菜市场、东西南北四城门口和人口稠密的地方。大部分是夫妻小米店,资本很小,小米摊只有1~2担米而已。
  解放后,不少米店(摊)、粮杂铺继续经营。1950年,社会逐步安定,新开商号84家。1951~1952年,又新增54家。1953年11月实行统购统销后,1954年初全市确定代销店198户,10月整顿组合成为48个联合代销店,归市粮食公司管理。1955年合并为25个代销店,另外成立东门、水门2个国营粮油零售店。1956年2月,25个粮食代销店和8个油脂门市部转为国营粮店。1958年,粮店合并为17个,另外成立2个妇女店(由妇女组成)和1个黄忠店(由老年人组成),同时建立西街粮店门市部和后渚军供粮店。1959~1963年,撤销浮桥第二粮店,在华侨大学内设专供师生粮油的华大粮店。1964年,泉州市南区粮站有新桥、紫江、土门等8个粮店;北区粮店有花巷、钟楼、西街等9个粮店;浮桥粮站有浮桥、新东路、东边3个粮店;潘山粮站有潘山粮店;城东粮站有城东和乌屿2个粮店;东海粮站有中芸、临海和后渚3个粮店。共26家。
  1983年,粮油实行多渠道经营,集体、个体粮店大量出现。至1992年底,全区国营粮店39家,集体、个体粮店遍及城乡。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林静林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