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饮食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28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饮食业
分类号:
F719.3
页数:
2
页码:
389-390
摘要:
本文描述了泉州市饮食业的发展历程。从民国时期的传统名菜到文化大革命时期供应的变化,再到市场竞争的恢复和众多新酒家的兴起,展现了泉州饮食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和现状。
关键词:
饮食业
泉州市
市场竞争
内容
民国25年(1936年),城区有菜饭馆业商店111家,年营业额64.6万元。传统名菜有福人颐豆腐卤、龙凤腿,华阳烧卖、五香肉卷,得意居炖牛肉、远芳油烧排;风味小吃有东方包、三桥肉粽、满堂卤面、王火狮五香饼、廖挺马蹄炸、德兴珍麻粩。此外,还有豆沙馅龟(馃)、元宵圆等。1956年,泉州饮食公司管理的饮食业有558户1069人。饭店以盘菜、面食为主,亦承办酒席,其他合作饮食店(摊、组)经营小点、小吃。当年经营收入165.4万元。
1960~1962年,供应减少,各饮食店和饮食摊(组)仅供应面糊、米馃等,收取粮票。为满足社会特殊需要,国营、公私合营饭店组织高价盘菜供应,不收粮票。1963年,工农业生产好转,国营饭店恢复承办酒席,饮食店(摊、组)供应的小点、小吃品种也增多,1965年达百余种。“文化大革命”中,各饭店停办酒食,仅供应单调的炒米粉、炒面和汤类、小点,饮食业网点减少,给居民和外来人员生活带来不便。
1978年后,出现国营、集体和私营饭店(摊点)竞争的局面,小吃店、快餐厅、点心店不断增加。1985年,全市国营饭店15家556人,集体饮食店37家410人,个体饮食摊(点)568家1023人,私营饮食摊(点)占全市饮食业的91.6%,从业人员占51.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出现众多酒家,讲求门面装修,陈设向现代化、艺术型发展,菜肴追求色香味型,以及营养配置,受广东菜影响较大。1986年后,鲤城区内新办酒家20多家。1992年,全区有饮食业656家,从业人员2244人,营业额6196万元,其中国有企业占10.1%,集体企业占18.6%,个体饮食业占72.3%。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