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建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25
颗粒名称: 第四节 建材
分类号: F416.91
页数: 2
页码: 387-388
摘要: 本文详细介绍了泉州市的建材行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从民国时期到计划经济时期,再到市场经济时期,建材的购销模式和供应方式发生了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基建投资的增加,建材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规模逐渐扩大。
关键词: 建材 购销量 供应方式

内容

民国时期,砖瓦由私人自产自销,木材(货源来自永春、安溪县和福州)、钢材(货源来自上海、东北及厦门)、玻璃等由私营企业经营,购销自由。
  1952年,国营公司参与经营,购销形式不变。对私改造后,建材行业计划纳入公有制购销体制。1955~1957年,钢铁、木材列为国家一类物资。1959年,水泥、玻璃列为二类物资,一二类物资实行计划管理、调拨和供应,不足时组织计划外货源填补。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或集体投建的办公用房、企事业建筑用房和公共设施的建筑用材,均按用材指标计划供应,私人建筑根据设计用材量经申请批准后给予安排供应。1960~1976年,基本建设减少,经营萎缩。1976年后,建材购销随城乡基建投资的增长日益发展。1978年,主要建材商品购进759.2万元,销售827万元,分别比1963年增长7倍和8倍。
  1979年后,农民的余资投入住房建设,建材需求量增大,物资部门组织计划外货源投放市场,集体、个体企业亦参与经营,购销量持续增长。1984年,建材商品进一步开放,购销活跃,购进总值1824.7万元,销售1979.8万元,比1978年均增长1.4倍。
  1985年,城区建设继续发展,建材购销进一步扩大,购进2347.5万元,销售2433.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7%和22.9%。1987~1992年,鲤城区建材年购销额以两位数递增。1992年,全区建材购进6182万元,销售6543万元,分别比1986年增长1.5倍和1.6倍。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