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20
颗粒名称:
第二节 市场
分类号:
F713.5
页数:
2
页码:
377-379
摘要:
该文介绍了泉州市的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情况。从民国时期至1990年代,农贸市场逐步增设,包括南、中、西、东、金山等菜市场,专业市场也逐渐形成,如侨乡小商品街等。市场布局和建设不断调整,市场购销额不断增长。
关键词:
农贸市场
专业市场
泉州市
内容
一、农贸市场
民国时期,泉州市区农副产品交易主要集中于聚宝街、涂门街和洲顶(今谯楼公园处),形成南、中、北3个农贸市场。解放初,整顿市容,涂门街两侧摊(担)均集中于泮宫内的菜市场(俗称中菜市)。1956年对私改造以后,对农副产品实行统购派购,上市商品减少。
1960年,开放自由市场,增辟西菜市场和浮桥、潘山、东门头等7个不定期的墟市,晋江、南安、惠安商人和郊区农民纷纷前来参加集市贸易,每天达5000多人次,品种有粮食、水产品、肉、禽、蛋、水果、蔬菜、柴草、草席及其他小手工业品20多类200多种,年上市量达1677万公斤。1963年,增加北门兜、石头街、曙光、亭店、仙塘、招贤、花园头等15个农贸市场。“文化大革命”中,农贸市场建设受限制。1971年,商业体制改革,南菜、中菜、西菜市场改为国营综合商场。
1978年,进行市场整顿,扩建南菜、西菜两个市场。1983年,增建东菜和浮桥、北门、城东、河市、马甲6个集贸市场,改造扩建中菜市场。1987~1990年,新建罗溪集贸市场和西郊、金山菜市场。至1992年,全区共有固定菜市场(农贸市场)12个。
中菜市场 位于泮宫内,民国时建,1983年改造扩建。占地面积5802平方米,建筑面积6007平方米,设有摊(店)位536个,品种300多个。1992年购销额约3亿多元。
南菜市场 位于天后路北侧,解放前自然形成,1978年扩建,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建筑面积8110平方米,设有摊(店)位547个。1992年购销额8000多万元。
西菜市场 位于西街东段南侧,1960年建,1978年扩建。占地面积2501平方米,建筑面积2390平方米,设摊(店)位260个。1992年购销额约7000万元。
东菜市场 位于东街与第三巷交界处,1983年建。占地面积3468平方米,建筑面积1448平方米,设摊(店)位250个。1992年购销额约8000万元。
金山菜市场 位于新华南路东侧,1990年建。占地面积3134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设摊(店)位146个。1992年购销额约900万元。
二、专业市场
解放前已有专业街市,有以蔬菜交易为主的菜铺,以经营粮食的米铺,以经营锡工艺品为主的打锡巷,以手工业扎花为主的花巷,以经营毛竹与竹器为主的竹街等,另有肉牛交易的浮桥、马甲墟场。解放后,城乡经济交流发展,逐步形成专业性的果品、海鲜市场,以及以侨乡小商品为特色的侨乡小商品街。1992年,全区有专业市场(街)4个,另有民权路、府学路2个小商品市场。
侨乡小商品街 位于温陵路西侧,自九—路至涂门街尾,长500米,两侧建有仿古2~3层楼阁式店屋680间,以天桥互通,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主要经营侨乡小商品,有服装、小五金、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和小百货、装饰品等。开市以来,有众多省外客户抵此批购,1992年购销额5000万元。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中菜市场
相关专题
南菜市场
相关专题
西菜市场
相关专题
东菜市场
相关专题
金山菜市场
相关专题
侨乡小商品街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