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国有商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16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国有商业
分类号: F721.1
页数: 3
页码: 375-377
摘要: 本文介绍了1950年代至1990年代,泉州国营企业各专业公司多次调整和合并,经历发展变迁。其中泉州市百货公司、五交化公司、糖酒副食品公司等成立并逐渐壮大,经营领域不断扩展,企业形势和人员规模持续增长。
关键词: 国营企业 专业公司 泉州商业

内容

1950年,成立泉州贸易公司、泉州新华书店、泉州盐业公司3个国营企业。1952年,商业实行专业化,撤销贸易公司,按专业成立百货、粮食(包括批发、零售公司2家)、土产、花纱布和烟草(专卖)公司与石油化工营业所,加上原有的新华书店、泉州盐业公司,共有国营企业10家436人。1953年,撤销粮食零售公司,增设交电推销组(后改为五交商店)、水产公司、食糖收购处,国营商业机构增至12家。1954年1月,土产公司拆为土产、食品、油脂3个公司,增设医药公司,全市国营商业达到15家,从业人员472人。私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市国营商业再作调整,共设17个公司。
  1958年“大跃进”中,撤销各专业公司,合并为工业品、副食品、农产品3个经营部,另设百货、民用器材2个批发部,由于专业不同,难以管理。1959年,恢复8个专业公司的设置。1961~1963年,柴炭公司划归市供销合作社,交电公司升格为二级站,增设市华侨物资公司和煤炭石油公司、煤建公司,国营商业仍保留8家公司和6个附属加工厂,从业人员增至1753人。1970年11月,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全市国营商业、粮食、供销合作社和水产部门的专业公司,分别并入人民商场、东方红商场、工农兵商场和粮油副食品站、工业品生产资料站。商场集行政和经营于一身,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核算,造成机构、管理僵化、经营乏力,给人民群众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难。1973年1月,再次恢复各专业公司。
  1979年1月,为扩大国营商业的经营自主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由百货公司划出五金、交通、化工等部门成立五交化公司、特需供应公司,从燃料公司划出石油业务成立石油公司。各公司根据业务需要增设门市部,实行独立核算。1980年,成立贸易信托公司。同年,在企业内部试行经营责任制。1983年,实行“利改税”改革。1986年,国营中小企业放开经营,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1987年,在国营商业大中型企业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1990年7月,成立中兴贸易开发公司。1992年,全区国营商业有11个公司214家经营企业,职工3126人,分别占全区商业企业的36.5%和21.2%。
  泉州市百货公司1952年8月成立,原名福建省百货公司泉州市支公司,经营日用百货、纱布、针织、五金颜料、文化用品等。1992年,公司地址在东街口钟百大楼五楼,全公司拥有批发部1个、综合商场3个,专业商店有工业品经理部、体育用品商店、钟表眼镜商店、妇女儿童用品棉布商店等,另辖有织带厂、合作百货贸易经理部,拥有资产5642万元,从业人员631人,商品购进4977万元,销售5468万元。
  泉州市五交化公司1954年8月,成立福建省交通电工器材公司泉州经营处。1955年,改称中国交通电工器材公司福建省泉州市公司,经营五金机械、交通和电工器材、家用电器与化工原料。1984年起,公司与上海、浙江、湖北、江苏等省(市)30多个工厂建立联营关系。1992年,公司地址在温陵路中段,拥有批发部1个、综合商场4个,资产813万元,从业人员265人,经营品种3500多种,商品购进3649万元,销售3794万元(含批发2256万元)。
  泉州市糖酒副食品公司 1956年7月成立,原名中国福建省泉州市糖业糕点公司。1957年后,多次合并、分、撤。1992年,公司地址在温陵路中段,设有糖业糕点、酒类、副食品、调味4个批发部和中山、侨光、东宏3个商场及7个商店,拥有资产1985万元,干部、职工347人,商品购进7980万元,销售8040万元(含批发)。
  泉州市食品公司1953年8月成立,原名中国食品公司福建省泉州支公司。1956年5月,更名泉州市食品公司。1956年后,多次撤并、恢复。1992年,有综合经营实体5个,零售网点42个,养猪场、孵化场、汽车队、修理厂各1个,拥有资产374万元,干部、职工388人,商品购进2112万元,销售2253万元。
  泉州市蔬菜公司 1959年8月成立,经营蔬菜批发、零售。80年代后,公司以经营蔬菜为主,综合经营。1992年,公司地址在新门街,有批发机构1个、零售网点13个、副食品厂1个,拥有资产165万元,干部、职工191人,商品购进1697万元,销售1836万元。
  泉州市贸易信托公司 1980年1月成立,以经营进口外货为主,兼营工业品、副食品等。1985年起,积极扩大与台湾贸易。1992年,公司地址在中山南路,设有信托部、经营部和信昌百货贸易部经营单位3个,拥有资产313万元,干部、职工42人,商品购进373万元,销售408万元。
  泉州市中兴贸易开发公司 1990年7月成立,地址在中山南路。主要经营百货、针织品、五金、交电和进口的同类商品,兼营畜牧防疫医疗器材、粮食、饲料及零售烟酒、副食品等。1992年,公司有资产165万元,于部、职工23人,商品购进337万元,销售345万元。
  泉州市医药分公司 1955年成立,原名中国药材公司福建省泉州支公司。1958年,在中西药结合的综合门市部设中西医坐堂医生,配备护士打针、给药、代煎药,颇受群众欢迎。60~70年代,撤销坐堂医生,扩展医疗器械供应,成为单纯商业性的医药、医疗器械供应公司。80年代,公司增设网点,扩大经营品种。1992年,公司地址在中山中路,设有批发部7个,零售商店20个,经营中西药材、医疗器械6629种,拥有资产1531万元,干部、职工216人,商品购进3798万元,销售4968万元(含批发4125万元)。
  泉州市燃料公司 1963年成立,原名泉州市煤炭石油商店。1974年,改名泉州市燃料公司。1979年,石油业务划出,公司专营煤炭加工、供应。1992年,公司地址在五堡街,共设加工厂2个、综合服务部1个、零售商店5个、分销处(代销点)3个,兼管1个合作总店,拥有资产353万元,干部职工159人,煤炭供应4.9万吨1000.5万元。
  福建省石油总公司鲤城支公司 1979年6月成立,原名福建省泉州市石油公司,1991年11月改为今名。1992年,公司地址在九一路龙宫巷口,设石化经营部和批发部各1个,门市部(加油站)3个,拥有资产209万元,干部、职工65人,商品购进3549万元,销售3721万元。
  泉州市饮食服务公司
  1956年成立,原名泉州市饮食公司。1958年,泉州市服务公司并入,改为今名。1987年,公司企业有5家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实行租赁经营20家,向外横向联营1家;同时增设服务网点,开拓服务领域(如增设歌舞厅,开展餐巾纸、雪糕、冰砖生产及服装加工,发展横向联营综合性服务等)。1992年,公司地址在市区中山北路,有24家经营服务网点(店),资产672万元,职工465人,经营服务收入380万元。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