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四节 财务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11
颗粒名称:
第四节 财务管理
分类号:
F632.1
页数:
2
页码:
369-370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邮电财务管理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发展,从财权集中于邮政总局到按中央和地方两部分核算。在民国时期,电信财务隶属交通部,地方政府负责电话所、电话室的财务收入。解放后,财务管理实行金库制和统收统支办法,后转为企业预算拨款制和收支两条线管理。1985年实行利改税,并逐步加强经济核算和财务管理。
关键词:
邮电财务
财务管理
统收统支
内容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以后,财权高度集中于邮政总局。财务收支原则上力争保本自给,建立一套较为严密的财务管理制度,有统一的财务管理、核算制度和严格的财、账稽核制度,实行专业分工和款、账分管的方法。各支局每天将当天收入汇总,解缴省邮电管理局。管理局经常派员对各单位的财务进行检查、监督。民国期间,电信财务隶属交通部,地方政府设立的电话所、电话室财务收入归地方财政。
解放后,邮电财务按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两部分核算。市邮电局的邮政、长话、市话、电报属中央国营。1951~1955年,财务管理实行金库制,执行统收统支办法。1955年10月,全省县(市)邮电局确定为基层企业,执行指令性计划,编制分专业的邮电生产财务计划。1956年1月,开始实行企业预算拨款制,施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1959年,财务计划纳入地方财政,部分公社邮电财务计划由公社邮电支局编制、上报,经晋江专区邮电局核算、平衡后,报市计委审批,再下达至公社邮电支局执行。公社邮电机构经营的汇兑款和报刊款统一由市邮电局负责结算。
1962年,邮电企业收回省局统管后,由省局下达各项计划,在执行中依据具体情况作部分调整。1966年以后,市邮电局实行收支差额财务管理制度。1981年,省局对市邮电局实行基本数利润留成加增长利润分成的财务结算办法。1984年,实行经济核算制和财务上的利润管理。9月,市邮电局实行经济责任制暂行办法。
1985年,实行利改税,完善利润管理,市局企业通信总量、业务收入、收支差额和全员劳动生产率,分别比1984年增长75.5%、63.8%、56.9%和87.3%,被国家邮电部通报表彰,定为提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7月,对生产班组、邮电支局(所)的财务管理仍实行收支两条线,支局(所)的营收款按专业稽收,悉数上缴,支出则由市局指令下拨,定期进行检查、考核,费用支出节约的提成奖励,超支扣其部分奖金。1986年,市邮电局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加强经济核算,扩大生产单位的财权和自主权。同年,鲤城区的邮电通信总量比1985年增长93.5%,企业业务收入增长88%,收支差额增长105.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113.9%。1988年10月,市邮电局对鲤城区地面的15个邮电支局(所)的汇兑营业、票款进行抽检,100%达到规定标准。1992年,市邮电局财务人员12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相关生产科、组配备专职或兼职财务人员,形成上下对口的财务管理体系。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