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电信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803
颗粒名称: 第三章 电信
分类号: F623
页数: 5
页码: 363-367
摘要: 本文介绍了邮路发展历程自清末至当代,包括有线电话、移动电话、电报和传真等设备和业务的发展,涵盖市区、乡村和国际通信。
关键词: 邮路发展 电报 传真

内容

第一节 电话
  一、有线电话
  (一)国内电话
  1.市内电话
  民国21年(1932年),泉安汽车运输公司置磁石式小总机5门,是泉州最早的市内电话。民国23年,晋江县政府设立电话室,安装40门磁石式交换机1台。民国35年5月,晋江电信局开设小电话室。民国32~36年,晋江电信局先后接受泉安汽车运输公司、晋江县政府电话室等地方电信总机15台165门。民国37年,晋江电信局市话用户99户,其中城关用户21户。
  1950年末,泉州市话用户112户,其中甲种电话5户、乙种电话106户、公用电话1户,实装电话机246部。1954年1月,市邮电局架设市内电话电缆,提高通信质量。至1959年,磁石式交换机增至7台700门,实装机535部。1960年2月,试办传呼公用电话业务。1970年12月,进行市话改制,磁石式交换机改用共电式交换机。1975年,市话用户达871户。1978年以后,市内电话业务发展较快,1980年增至1199户。1981年12月,市邮电局HJ-92型纵横制交换机割接投产,总容量3000门,实装机1264部。1985年12月,扩容1000门,市话用户达3302户。
  1987年9月,F-15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设备进入市内电话网,增加办理程控电话新业务,有缩位拨号、叫醒服务、转移呼叫、热线服务、三方通话、呼叫等待6种。1988年,市话用户达7754户。到1990年末,鲤城区程控电话总容量2万门,用户13605户。1991年,程控电话扩容2万门,用户达17247户。至1992年12月,市话用户达2万户。其中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户9116户,占总用户的46%;住宅电话10884户,占总用户的54%。
  2.农村电话
  1958年,近郊东海、浮桥、江南、满堂红、城东5个公社自备小总机,总容量190门,全部接人泉州市话总机,列为市话用户,用中继线7对,按租用办法处理。各公社总机的话务员及电路维护线务员,均由公社自行配备,实行自己维护、自计成本办法。1971年1月,罗溪、马甲、河市、双阳4个邮电支局(所)划归市邮电局,才有农村电话,时有农话交换点4个,交换机4部,总容量130门,用户48户。1975年,农话交换机容量450门,装交换机的有6个公社,通电话的有8个公社、56个大队、156个生产队,实装68户。
  1979年后,申请装用电话的专业户、个体户逐年增加,1980年增加250户,1986年增加336户。程控电话开通后,城东乡以及各乡镇企业、乡村的185户农话划入泉州程控本地网,1990年增加348户。1991年12月,市邮电局和地方政府共同投资500多万元,架设光缆45公里,引进美国SLC传输设备,将马甲成片开发区及周围400个农村用户纳入泉州市话网。
  3.长途电话
  民国25年,晋江城关电报局始办长途电话,配备1部10门磁石式长途交换机,有电话机6部,配备员工5人。电话种类有普通、加急、传呼、预告(后改称叫人电话)4种。1949年10月,通话种类改为叫号、叫人、传呼3种,每种都分寻常与加急两种项目。
  1950年,设中央和省市特设军政专线电话、土地改革免费电话、国营企业电话。至年底,泉州出口计费长途电话16922张。1954年9月,泉州一福州试办预告电话业务。1958年,增办党政首长代号电话,国内长途电话业务种类增加14种,泉州办理的有13种。1983年12月,泉州开办有权直拨业务,当年办理用户34户(其中计费18户、免费16户)。1982年,种类调整为代号、特种、紧急调度、军政、新闻、普通、公务、业务公务8种。1985年4月,修订为代号、特种、紧急调度、政务、普通、公务6种。
  1987年9月,泉州长途电话进入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网内用户可直拨全国200多个城市。1990年,鲤城区程控本地网内长途计费有权用户3970户。1992年,用户15741户,可直拨国内700多个城市。
  (二)国际与港、澳、台电话
  1963年,市邮电局开办国际电话的有新门、华大、东街等3个支局。由于设备、线路质量差,发展缓慢。到1980年,泉州市国际去话业务量1616张。1986年10月,鲤城区与新加坡、西德、法国、英国、意大利、瑞士、奥地利、西班牙、荷兰、加拿大等10个国家开放用户直拨电话业务。1987年,开通程控电话后,当年国际电话去话8.0万张,为1980年49.5倍。1990年,国际电话出口量38.0万张,挂往台湾省的电话9.4万张(1984年仅5张)。1992年,可直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电话出口量上升到61.1万张,挂往台湾省的电话上升到10.6万张。
  二、移动电话
  1990年,泉州地面建立移动通信基地站,属厦门移动电话交换局。使用的蜂窝式移动电话,系引进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产品,交换设备为EMX-250型。至1990年12月,鲤城区拥有123个用户,手机型号为8500型。1991年4月,福厦移动电话泉州第一期工程20个信道容纳340个用户,适应不了市场需求。泉州引进摩托罗拉公司EMX-250移动电话交换设备,建立市移动电话交换局,于1992年8月投入试运行;移动电话基站割接成功,35个信道投入使用,将厦门移动电话交换局的泉州400个用户顺利并入泉州移动电话交换局,总容量5000户,鲤城区有用户2344户。
  第二节 电报
  一、设备
  清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泉州电报业务初办时,电报线路都是单铁线,使用的设备是最原始的莫尔斯电码通信系统,有莫尔斯人工电报机2部,军用短波5瓦无线电台1部,双重锤式韦斯登收发报机3部,收发报采用双重锤式和三柱作孔机凿孔,有3条莫尔斯人工电路。
  1949年10月,有莫尔斯机2部、自动发报机(重锤式)2部、波纹收报机(重锤式)2部、键盘作孔机(克利特式)1部、三柱作孔机3部,同时接收中国人民银行等地方电台4部。1952年,增加15瓦XHL发讯机和TKF4XIN5再式收讯机。至1958年,有15型电传机2部、莫尔斯符号人工机7部、莫尔斯符号自动发报机2部、电报作孔机2部、键盘作孔机2部、电报交换机1部10门、载波电报终端机1部。1969年,增加55型电传打字机3部。1979年10月,开始使用G9-B双机头电传机。1981年,增加电报高译码机1部。1982年,泉州—晋江报路装用ZB302四路插报机。1983年,开始使用微电脑中文译码机,电报双机头全部改为24电子盘。1986年,有载波电报机11部、电传打字机63部、全电子电传机44部、五单位自动发报机32部(其中双机头26部,译码机2部)。1988年,增设插报机7部。1990年,市邮电局电报主要设备有载波电报机8部、插报机4部、电传打字机63部、全电子电传机44部、机械式电传机19部、三单位自动发报机21部、短波发讯机6部,1千瓦以下发信机6部、15千瓦发信机2部、短波收信机2部。
  1992年,市邮电局局本部有一级电报业务报路26路,其中有线电路14路(其中,架空明线5路、电缆电路9路)、无线电路12路。在总数中,电传电路14路,自动转报1路,人工电路12路,分组交换电路2路。二级省内业务报路17路,其中,电缆电路5路、无线电路12路。在总数中,电传电路5路,人工电路12路。市(县)内电传报路9路,其中,架空明线5路、电缆电路4路。有载波电报机9部(其中,12路以下的2部、12路以上的7部)、插报机2部、电传打字机33部、全电子电传机33部、传真机11部。
  二、业务
  (一)国内电报
  初办电报时,只办理普通民用电报(又称私报)。清宣统元年(1909年)二月,增加商业电报和新闻电报。民国6年(1917年),开办邮转电报业务。民国25年9月,泉州有官电电报和军电电报、纳费公务电报、私务电报、加急电报、新闻电报、加急新闻电报、气象电报、水位电报等8种。民国33年,为避免军电等重要电报积压,增办晋江—永安特快电报,并限1.5小时内到达。民国36年,泉州有普通电报、军政电报、专送电报、特快电报4种,电报拍发顺序是先军、政,后一般。
  解放后,分国内电报和国际电报。按接转手续分来报(进口)、去报(出口)、转报(转口)3种。1949年10月,规定气象和水位电报免费拍发。1950年,执行全国统一电报种类,有防空、气象、水情、特种、军政、公益、新闻、加急、普通、公电等10种。下半年增办改发电报和同文电报。1959年,电报种类修改为防空、天气、事故、水情、军政、新闻、普通和公务等8种。1963年,恢复公益电报。1977年,增办汇款电报。1978年3月,重新修订电报种类,属抢险救灾、紧急救援等内容的列为特种电报,邮电系统之间的公务业务电报称公电,以区别于各企事业单位因公拍发的公务电报。特别业务分为特急,加急、分送3种,优先保证党、政、军通信。1986年8月,开办用户电报;9月,开办礼仪电报。1989年1月,在新门街邮电支局开办公众真迹电报和公众用户真迹电报业务。1992年,鲤城区出口国内电报32.1万份。
  (二)国际和港澳电报
  1962年,市邮电局开始办理国际和港澳电报业务,有国际政务、国际普通、国际新闻、国际书信等4种。至年底,出口66473份。1978年后,国际及港澳电报迅速增多。1980年,出口.7434份。1986年,福州和厦门程控电话开通后,国际及港澳电报大部分流入用户电话,国际及港澳电报业务逐步下降。1990年,国际电报种类有:有关人命安全电报、保证航空安全电报、气象电报、国际政务电报、国际新闻电报、公务(业务)公电、战时受日内瓦公约保护人员电报、国际电信联盟免费优待电报等8种,出口2626份。1992年,出口1694份。
  第三节 传真
  1978年4月,市邮电局与福州电信局试办真迹传真业务,因使用单位少,加上设备质量不过关和市内电压不稳定,至1980年停办。1983年8月,市邮电局开办三类用户传真业务,泉州中国银行和泉州外贸局为首批用户。1987年9月,鲤城区引进程控电话交换系统,开放国内、国际长途自动直拨业务,用户迅速增多。至1988年12月,鲤城区装用三类传真机34部。1990年,三类传真业务发展到191户。1992年,有268户,出口传真业务国内2297份,国际及港澳2061份。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