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章 机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93
颗粒名称:
第一章 机构
分类号:
F632.1
页数:
4
页码:
354-357
摘要:
这篇文章详细介绍了泉州从古至今的通信发展历程,涵盖了驿铺、民信局、邮政局、电信局等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和变迁。
关键词:
泉州
通信发展
邮政局
内容
第一节 驿铺
唐代,泉州设晋安驿,以郡城为中心,在官道上一般30里(合15公里)设驿,配有驿长;10里设铺,配备铺司、铺兵、铺丁,邮递方式有马递、步递。
宋代,晋安驿位于城西义成门内,后废。泉州设19铺,附于驿道的有府前铺、古楼新铺、下辈铺、冷水井铺(又名“双路铺”)、石龟铺、驷行铺、潘径铺;属县内大道的有宝月铺、新亭铺、白塔铺、山前铺、苏厝铺、福全铺、西湖铺、安平铺、白沙铺、秀山铺、莲埭铺。
元代,在宋南外宗正司旧址建清源站,各驿之间的交通,陆路用马,水路用船,专设铺丁接递公文,规定日行百里,昼夜兼行。递铺沿袭宋制。
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在府治西驿内巷原宋贡院旧址重建晋安驿,驿东建有递运所。设赡夫60名、走递(公文)夫6名、兜夫15名,马驿的馆夫和水驿船夫由地方按粮丁摊派。永乐三年(1405年),泉州城南车桥村设来远驿,为招待外国贡使的馆舍。成化八年(1472年),福建市舶司迁福州后,驿废。明时,驿铺裁撤下辇铺、莲埭铺,急递铺每10里设一邮长,配铺兵10名(僻路则配4~5名),规定昼夜兼行100里,到铺时登记,稽延治罪。
清代,邮驿分为驿递、铺递。驿递用马送公文,接送来往官员和护送官物。晋安驿设赡夫60名,兜夫30名,抄单夫、走递夫和解徒各2名;其北距惠安锦田驿50里,西通南安汰口驿(今码头诗口)60里,南至南安康店驿60里,府城与康店驿之间30里处设五陵腰站,为供应夫、马和过往官员歇息的站馆,常设兜夫15名。铺递以铺兵递送公文,设铺司和铺兵,驿铺承明制。雍正十年至十三年(1732~1735年)间,复设下辇铺、莲埭铺。
随着近代民信局的兴起和发展,古老的驿铺日渐式微。至宣统二年(1910年),泉州驿站废除。民国初,驿铺亦不复存在。
第二节 民信局 批信局
泉州的民信局始创于明代。清道光后,民信局多兼营或专营侨汇业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泉州王世碑在新门外王宫村开设王顺兴信局。光绪二十九年,安海可慕人在泉州设立恒记民信局,经营菲律宾的侨批业。至宣统三年(1911年),泉州城内民信局发展到10家,大都是厦门的分支机构,办理派送业务。至民国13年(1924年),新增捷兴、源美、鸿安、顺记、合昌5家。随后,邮政机构和邮路逐步向内地延伸,开办快递邮件业务,民信局业务大不如昔。民国17年,全国交通会议决议取缔民信局,泉州一带民信局联名以华侨批款为由,要求保留,获准另发批信局执照继续营业。(详见卷十四《金融》第一章)
第三节 邮政局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二月,设立大清邮政局泉州邮局,设局长1人,配备供事、信差各1人,邮差2人。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三年,分别开办法石和城内邮政支局(今东街邮电支局)。宣统二年(1910年),泉州邮局、城内邮政支局和3个邮政代办所划归福州邮务总局管辖。
民国元年(1912年),大清邮政局改名为中华邮政局。民国4年,泉州邮局划定为二等邮局。民国5年,泉州城区邮局增设本地巡员,属厦门视察段管辖。民国20年,邮局改称邮政局,泉州邮政局划定为二等甲级邮政局,设局长1人、员佐3人、信差6人,下辖城内邮政支局、法石邮政代办所和南门邮亭。民国23年2月,增设浮桥邮政代办所。民国27~37年,增设车桥头、仁风街、塔后、车站等12个邮政代办所。至民国38年,泉州有邮政局、邮政支局、邮亭各1个,邮政代办所18个,其中设在农村的代办所15个。
第四节 电信局
清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在南门聚宝街开设泉州电报局,为官督商办。光绪二十八年,改为商股官办。光绪三十三年,划归福建省电报总局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泉州电报局归属福建省政府交通部电政科。民国2年,划为二等乙级局。民国5年,划归福建省电政监督处管辖。民国11年,由福州电报局总办管辖。民国23年5月,在电报局内置无线电台。民国24年,并入电报局,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合设。民国30年1月,有在编人员16人。民国33年3月,电报局迁至中山南路。同年7月,电信业务合并,改称电信局,划为二等局,由福建电信管理局管辖。民国35年2月,划归福州指挥局管辖。民国38年,泉州电信局在南安码头、洪濑及晋江石狮开设电信代办处。
第五节 邮电局
1951年9月,邮政局和电信局合并,成立泉州市邮电局。设邮政股、电信股等职能科室,下辖浮桥邮政支局、南路邮政营业处、府口邮亭。1953年11月,改称泉州市邮电中心局,负责对晋江专区各县(市)邮电局的政治、业务进行检查指导。1955年10月,恢复原称;12月,浮桥邮政支局改称邮电所,增设东门、天后路、汽车站3个邮电所。1956年2月,市邮电局核定为二等局,各乡政府负责开设邮政代办所。1957年4月,增设机要组,办理党、政、军机要业务。1961年2月,市邮电局与晋江专署邮电局合并,成立晋江专署中心邮电局,实行以专带市的领导体制,为地区邮电工作的督导机构。1962年,改名晋江专区邮电局,恢复市邮电局,实行“两局合署,两块牌子”,既为县市一级的邮电业务机构,又是地区一级的邮电管理机构。1969年11月,邮政、电信分设,分别成立泉州市电信局、邮政局。1971年1月,晋江县邮电局的罗溪、马甲、河市、双阳4个邮电支局(所)分别划归泉州市邮政局、电信局管辖。1973年10月,邮电体制合并,恢复市邮电局。1985年7月,市邮电局与晋江地区邮电局合并,称泉州市邮电局。1986年1月后,鲤城区的邮电业务由泉州市邮电局统一管理和领导。1992年,鲤城区有邮电支局(所)14个。最大为新门邮电支局,有员工34人,其他支局员工一般为10~20人。
东街邮电支局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开设,初建时称城内邮政营业所,址在东街,后改称城内邮政支局。1950年4月,迁至中山中路。1959年,下设西街、东门邮局营业所(分别于1988年、1989年撤销)。1986年11月,迁回东街。办理全套邮电业务。1992年10月,开办特快专递业务。
中山南路邮电支局 民国32年(1943年)9月,在聚宝街开设中山南路邮政支局。民国37年,迁中山南路,聚宝街改设邮亭。1951年8月,邮亭撤销;11月,邮政支局改称中山南路邮电支局。1985年12月,迁至南门指挥巷,办理全套邮电业务。
新门街邮电支局 1954年12月,设新门街邮亭。1955年改为邮电营业处,1957年升格为新门邮电支局,1982年10月更为今名。1986年6月,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0月,开办邮政活期储蓄异地存取业务。1989年1月,开办传真业务,办理全套邮电业务。
九一路邮电营业处 1979年9月,于九一路邮电大厦营业厅设邮电营业处,办理邮政业务。1980年,开办电信业务。1986年9月,办理国内特快专递业务。1987年3月,办理国际特快专递业务。1987年9月,开办邮政储蓄业务。下辖华侨大厦营业所。
罗溪邮电支局 光绪三十年(1904年),里人开办邮票代售处。光绪三十一年八月,在赖厝街开办邮政代办所。1955年2月改为邮电所,1958年改为晋江县罗溪邮电支局。1971年1月,划归泉州市邮电局。除国际包裹外,办理全套邮电业务。
法石邮电所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开办法石邮政代办所。1953年改设法石邮政所,1987年6月改为邮政代办所。1988年6月,由个人承包经营,办理邮政,兼乡邮投递(半天营业、半天投递)。1991年,改为邮电所。
河市邮电支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月,开办河市邮政代办所,属厦门总局管辖。1954年,改为邮政营业处,1962年12月改为晋江河市邮电支局。1971年1月,划归泉州市邮电局。1983年,降格为邮电所。1992年2月,又改称邮电支局,除国际包裹外,办理全套邮电业务。
浮桥邮电支局 民国12年,开设浮桥邮政代办所。1951年6月改设邮政支局,1954年9月改称邮电支局。1955年12月,降格为邮电所,隶属新门街邮电营业处。1992年2月,改称邮电支局,与新门街邮电支局分开,独立办理邮电业务。
马甲邮电支局 1952年,开设马甲邮政代办所,隶属河市街代办所。1953年改为邮政所,1956年又改为邮电所。1971年1月,划归泉州市邮电局。1992年2月,改设邮电支局,除特快专递、国际包裹外,办理其余邮电业务。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