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非机动车运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7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非机动车运输
分类号: F542
页数: 2
页码: 331-332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古街巷的几种运输方式,包括牛马车运输、独轮车运输、人力车运输、手推车运输、自行车运输和三轮车运输。
关键词: 交通 陆运 非机动车 运输

内容

一、牛马车运输
  泉州古街巷常筑有台阶,车辆运行不便。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提督孙开华为通行方便,特辟平小城隍至新街一段路。民国时期,牛马车逐步兴起,初为木轮,后加汽车轮胎胶皮作衬垫。50年代石油紧张,牛马车广泛使用。1955年,泉州公路桥梁所用木材,就是用牛马车从闽侯运来的。泉州民间运输管理站为解决牛马车运输旅途的困难,专门在土地后设牛马车店(俗称马棚),提供车工食宿和牲口饲料。1958年以后,手推车逐渐发展,牛马车逐渐减少,1975年只剩3辆。改革开放后,为拖拉机运输代替,不复存在。
  二、独轮车运输
  独轮车车架中间起脊,脊下装独轮。初为木制,后改气胎轮,大路小径皆可通行,运输石料下山独具优势。1958年,顺洲石堤建设所用大量石料,都是用独轮车运输的。60年代起,随着公路建设发展,独轮车被其他车辆淘汰,至70年代后期已绝迹。
  三、人力车运输
  人力车又称黄包车,铁木结构,高级的为充气轮胎,软坐垫。普通的车轮为铁架以汽车轮胎胶皮作衬垫,硬坐垫。两者均有活动雨篷,车前两支扶手。专为载客,偶或拉货。民国13年(1924年),泉州商会会长叶修篁和丰州华侨王辟尘创办进化人力车公司,专营出租人力车,后多人相继办起车子店,经营人力车、自行车和轿舆出租。1950年后,为自行车、三轮车取代。
  四、手推车运输
  1950年起,泉州兴起手推车运输,当年有20架。手推车又称板车,钢圈充气轮胎,安装轴承,配车架,载重可达千斤,是短途运输工具,数量逐年发展。1955年有432架,1960年589架,1965年696架,1970年573架。泉州有专门生产钢圈、辐条、花古头的车辆厂,也有专门从事拉板车的运输队和搬运公司。改革开放后,逐渐被机动车运输取代。1985年有292架,1992年只剩80架。
  五、自行车运输
  泉州自行车俗称脚踏车,轻便灵活,可载人,也可运货。民国元年,泉州城首次出现自行车。50年代初,曾是主要运输工具之一。1951年,公安部门开始登记发照,市区成立自行车合作社。以后国产自行车普及千家万户。
  六、三轮车运输
  1951年起,泉州有人用自行车改装为三轮车,当年有32辆,以后逐年增多。1987年有7190辆,1992年发展至8000辆。泉州地区多用边三轮,可载人,也可载货。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人物

叶修篁
相关人物
王辟尘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泉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