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航道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71
颗粒名称:
第二节 航道
分类号:
U612.32
页数:
2
页码:
329-330
摘要:
本文介绍了泉州后渚港和市区内港通海航道的地理水文状况、航道淤积及维护情况,以及江河航道的情况。
关键词:
交通
水路
航道
内容
一、后渚港通海航道
港区码头前沿水深5~7米,﹣10米等深线距码头前沿50米左右。10米以上水深的水域宽度250米左右,最深达12米,长约1.5公里。马头山以下水深较稳定,最深达14米。港区距港口约15公里,潮流为往复流,码头附近涨潮流速为1.26节,退潮流速1.75节。后渚至秀土主航道涨潮由南向北,流速为2节,落潮由北向南,流速为3节。秀涂至湾口落潮为3.5节,湾口潮流为反时针方向的回转流。属正规半日潮港,最高潮位罗零6.18米,最低潮位﹣1.38米;最大潮差6.93米,平均潮差4.52米;平均高潮位4.83米,平均低潮位0.31米,平均潮差2.5米;历时1%潮位5.7米,历时98%潮位﹣0.3米。
后渚港历史上港区大,纳潮量大,潮汐流速快,淤积率低。后洛阳桥闸建成及城东乌屿围垦(7000多亩)、白沙围垦(3000多亩)、五一围垦(2万多亩)。70年代,急剧淤积,上游乌屿港、洛阳港受严重影响。洛阳桥至桃花山水深已少于2米;桃花山下的海军码头,3年淤积0.7~1米。1976年,石油码头中段实测水深9.6米;1983年11月,实测水深5.78米;1985年8月,实测水深5.30米。但后渚港上游有5000万立方米纳潮量,对维护水深仍能发挥作用。1983年后,淤积已趋平缓,且港区平均潮差4.52米,最高潮差6.93米,乘潮时间长,具有中型港口的巨大潜力。
二、市区内港通海航道
属感潮河段,是正规半日潮浅海港。最高潮位罗零8.99米,最低潮位2.16米;最大潮差3.98米,最小潮差0.03米,平均潮差2.19米;平均高潮位5.24米,平均低潮位3.05米,平均涨潮历时3小时15分,平均落潮9小时10分。航道自市区港区经溜石、法石、蟳埔至洛阳江与之汇合,长约10公里,再经泉州湾航道至坠门出海,总长约24公里。
1958年以前,船舶出入不需候潮,顺济桥下北岸码头水深达3米以上,可以随时靠泊装卸。1959年,在王宫设2支丁坝,原来河道1236米缩为708米,水流导向桥尾中芸洲。1960年,金山水闸建成,菜洲北支流(破腹沟)航道堵塞,不再对北岸码头起冲刷作用,导致南岸刷深,北岸急剧淤积,1~5码头低潮时淤积露出水面0.4~0.8米,前沿航道只有30米宽,严重妨碍靠泊和装卸。后在桥尾的中芸洲抛设2支丁坝,把水流导向北岸,北岸码头才逐渐刷深。1967年,南安金鸡水闸建成,拦蓄晋江大部分径流量,又引起淤积,老港区至法石河段特别严重,有些地段低潮时航道水深仅0.3米。1973~1974年,在这些地段抛设19支丁坝,航道逐年加深。1984年,泉州大桥建成后,束水归向河槽起冲刷作用,加上运沙场天天采沙,内港航道继续加深。
三、江河航道
晋江航道 分东西二溪。东溪干流长99.8公里,其中永春以下原可通航,里程63.8公里。西溪干流长131.6公里,其中湖头以下原可通航,里程99.5公里。东西溪在南安双溪口汇合后,经石砻、金鸡进入鲤城区金浦河段,经浮桥、顺济桥、法石、蟳埔与洛阳江汇合注入泉州湾。鲤城河段长31公里、上溯可通南安、安溪、永春。近代,晋江东西溪上游由于水土流失,沿溪拦河筑坝,拦蓄大量径流,泥沙淤积,航程缩短。此外还有菜洲北支流,自中堡村分流经五堡至土地后与干流汇合,紧靠城西,河面宽约80米,水流畅通,历史上是进出市区的主要航道,内河船舶都停靠在五堡及土地后装卸。60年代后,建成防洪堤和金山水闸,航道已全部淤积。
洛阳江航道 宋元时期,海舶可通至梧宅港,由梧宅港启航可至古里地闷(印尼东爪哇、帝汶岛)贸易。近代,洛阳桥填实259.9米,乌潭水库和洛阳桥闸建成,控制大量径流量,梧宅港已变成陆地。后下游城东镇乌屿、惠安白沙、白崎围垦农田,洛阳江纳潮量剧减,航道急剧淤积,只有秀涂至洛阳12.8公里航道仍可通航。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晋江航道
相关专题
洛阳江航道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