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开拓国际市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50
颗粒名称: 二、开拓国际市场
分类号: F279.23
页数: 1
页码: 315
摘要: 本文主要描述了鲤城区利用港台侨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提高乡镇企业素质的历程和方法。其中包括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创汇企业和“三来一补”企业,建立出口商品项目库和出口商品基地,开拓国际市场等经济活动。
关键词: 乡镇企业 企业管理 产供销管理

内容

鲤城区充分发挥港台侨优势,把发展外向型经济作为发展和提高乡镇企业素质的突破口,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出口创汇企业和“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生产、来件装配,补偿贸易)企业,建立出口商品项目库和出口商品基地,开拓国际市场。1979年,在外贸部门支持下,创办出口创汇企业8家,交货总值129万元。1980年7月,东海针织厂首次为港商加工羊毛衫,收入工缴费20万元。1988年,建立出口商品项目库,摸清全区乡镇可供出口的商品,有皮革制品、塑料制品、五金机械、服装鞋帽、针纺织品、工艺陶瓷、建筑材料、食品罐头等8大类500多个品种。浮桥镇建立轻工制品出口基地、手织毛衫来料加工基地、陶瓷出口基地;浮桥、江南、北峰、东海、城东、河市、马甲等7个乡镇建立来料加工装配公司,直接承揽来料加工业务。1989年后,组织10多个重点厂家分赴日本、加拿大展销产品,并往香港等地参观考察,洽谈业务。1992年,全区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快,效益最好,有出口创汇企业125家,出口交货值27124万元,比1991年增长1.13倍;“三来一补”工缴费收入646万元,比1991年增加1.16倍。1979~1992年,出口交货总值61919万元(其中工缴费3445.1万元),有出口创汇重点乡镇6个(交货值超千万元的3个,超500万元的3个),出口创汇超百万元的企业24家。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浮桥镇
相关地名
江南区
相关地名
北峰乡
相关地名
东海县
相关地名
河市镇
相关地名
香港特别行政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