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三节 营造采伐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707
颗粒名称:
第三节 营造采伐
分类号:
F326.2
页数:
2
页码:
280-281
摘要:
本节记述了鲤城区林木种苗的生产和采伐管理逐渐规范。民国时期,山林权属私有,山主自行封山育林。解放后,组织林农走集体化道路,各人民公社成立造林扩林委员会或小组,大规模封山育林。1985年以来,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年采伐量都控制在低于生长量内。
关键词:
鲤城区
营造采伐
林业经济
内容
一、营造
《一)采种
鲤城区林木种苗自古以来多为群众自采自育。解放后,林木种苗的生产逐步纳入林业生产计划,采摘树种多为马尾松、台湾相思、桉树、大叶桉、小叶桉、柠檬桉、苦栋等。种源缺乏时,须从闽北和省林木种苗站调剂。60~70年代,种子收购委托供销部门经营。1988年以后改由林业站经营。
(二)育苗
民国以前,苗木均由农民自选自育。民国12年(1923年),泉州农业学校在东校场设立苗圃,培植桑苗、银合欢、马尾松、乌臼、桉树、樟树。民国24年,在清源山麓设立苗圃,培植桉树、银合欢、马尾松、梧桐、油桐、凤凰木、白杨、木麻黄,还试种爪哇蔗苗、油棕、椰子、树胶、棉花、黄麻。抗战期间,农校迁入内地,苗圃暂废。1950年,在花园头建立泉州苗圃,苗地20多亩(土改时扩增20亩),培育马尾松、苦楝、金钱松、木麻黄、桉树、台湾相思树、印度橡皮树、瑛珞柏。1952年,在河市、南山各建一个苗圃,苗地各60亩;在清源农场建立总圃(1955年撤销)。1959年,花园头苗圃扩大,苗地52亩,1960年11月并入清源农场。1963年,在西门城口大队建立国营苗圃,苗地30余亩,培育木麻黄、银桦、柠檬桉、台湾相思树及园林绿化树种。1964年,在城东公社杏内建分圃,苗地30亩,历时近一年撤销,由绿化专业队办圃,培育银桦和果苗。同时,全市社队建立集体苗圃22个,形成以国营苗圃为中心、社队苗圃为辅助的育苗网络。1978年,原“五七”干校改建为泉州市苗圃,每年育出规格苗30万株。1989年起,大力推广容器育苗。1992年,育苗30万株。
(三)山地造林
解放前,处于只砍不造的状态,山林遭受破坏,仅清源山就有183片秃岭荒山。解放后,农民造林积极性高。1957~1961年,共造林种果26.14万亩。1962~1965年,有法律保护和专业机构指导,林业生产有较全面发展,造林种果7862亩,四旁植树54万株。1966~1975年,造林12.60万亩,零星植树536.19万株,抚育幼林2.9万亩,育苗1056亩,采种5.83万公斤。1976~1980年,拨乱反正,查处破坏山林积案,激发群众造林积极性,共造林6.89万亩,抚育幼林2.07万亩,四旁植树169.61万株。1981~1985年,林业“三定”推动全区林业建设,共造林6.37万亩,零星植树174.97万株,抚育幼林1.04万亩。1986~1992年,大力推广育苗、造林、管理等方面的先进技术,提高成活率和保有率,共造林种果6.83万亩,零星植树454万株,迹地更新2602亩,抚育幼林7.93万亩。
(四)防护林建设
1960~1965年,在法石到后渚的晋江沿岸,建成宽10~20米的木麻黄防护林带。70年代初、中期,晋江下游的延陵、新步、笋浯等村的沿江沙滩植造木麻黄。后因影响晋江水系流速,1988年对晋江沿江外缘林带(约5公里长、40米宽)进行清障,砍伐约300亩,同时营造沿海防护林2831亩。1989年,工程造林689亩。1990~1992年,共营造防护林1003亩。
(五)封山育林
民国时期,山林权属私有,山主自行封山育林。解放后,组织林农走集体化道路。1962年,各人民公社成立造林扩林委员会或小组,大规模封山育林。1964年,全市封山育林6万亩。1973~1974年,封山育林5万亩。林业“三定”后,封山育林工作有较大进展。1987年封山育林7.5万亩。1988年,封山育林区实行工程管理,专人管护,县际、乡际、村际搞好联防,订立合同,明确奖惩。当年新辟封山育林区2.5万亩。1992年,封育面积达22.3万亩。
二、采伐
解放前,森林采伐由拥有林权的人自行决定。以后由于缺乏法令性控制指标和强有力的组织措施,采伐量超计划量、生长量,特别是1958年“大炼钢铁”和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尤为突出,平均年伐小径材、薪炭材2500立方米,最高达3000立方米。1980年,泉州市人民政府制定具体措施,严格履行砍伐打枝审批手续,按规定缴纳甲种育林基金,林木的偷、盗、滥砍现象有所收敛,每年采伐量保持在2000立方米左右。1985年以来,执行林木采伐限额管理,年采伐量都控制在低于生长量内。1985~1992年,采伐总量1.31万立方米,年平均1643立方米。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