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二节 种植技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99
颗粒名称:
第二节 种植技术
分类号:
F326.1
页数:
4
页码:
270-273
摘要:
本节记述了鲤城区在耕作制度上采用一年多熟制,推广良种包括水稻、小麦、甘薯、花生等,并防治病虫害。
关键词:
鲤城区
农作物
种植技术
内容
一、耕作制度
鲤城区地理、气候条件优越,土地利用率较高,平原地区一年两熟或三熟;较高海拔地区一年一熟或两熟。1949年,鲤城区今域耕地面积152933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0130亩,农作物复种指数170.1%;粮食作物耕地面积1146.99亩,播种面积236727亩,复种指数206.39%。1992年,全区耕地面积119528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82504亩,复种指数236.35%;粮食作物耕地面积95119亩,播种面积225526亩,复种指数237.1%。
(一)一熟制
水田:以种植一季中稻为主,分布在虹山、罗溪、马甲等高海拔地区。
农地:以种植一季甘薯为主,分布在高山缺水、土壤瘦薄地区。
(二)二熟制
水田:稻—稻;早稻—晚薯。
农地:大豆—甘薯;花生—白薯;早甘薯—大小麦。
(三)三熟制
水田:稻—稻—麦;稻—稻—油菜(蚕豆);稻—稻—绿肥。
农地:麦—甘薯—蔬菜;花生(或大豆)—白薯—小麦。
(四)多熟制
主要是蔬菜区的蔬菜种植,一年4~5收。
(五)间套种
甘薯套种大豆、绿豆、豇豆、高粱;甘薯套种大豆、花生、蔬菜;甘薯套种玉米;花生套种玉米,1990年间套种占春花生种植面积的55.6%。
二、推广良种
由于海上交通发达,鲤城区良种的引进、推广活动开展得比较早。宋代引进占城稻。明代引进甘薯,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民国时期,通过华侨的介绍和民生农校等农技科研单位的支持,良种引进推广活动有新进展。但是基本上属民间自发行为,缺乏政府的支持和引导,经济效益不甚明显。
解放后,组织农民走集体化道路,为良种推广提供必要的条件。合作化期间,发动农民建立留种田,提纯复壮自用种子。1956年市农技站设种子组,1958年成立泉州市良种公司,1960年成立泉州市种子公司。1987年,建立种子基地2208亩(其中水稻237亩、大麦431亩、小麦1228亩、花生235亩、大豆77亩),培育和推广当地粮油作物优良品种。
(一)水稻
1953年引进试种新型南特号,1955年大面积推广。1958年,全市推广种植陆财号,平均亩产达209公斤。1959年引进矮脚南特号,1964年大面积推广,平均亩产260公斤。60年代,推行水稻矮杆良种化,引进珍珠矮、二九矮、铁骨矮1号、溪丰、广场矮等良种,全市矮杆早稻种植面积达50%,单产达310公斤。70年代高杆品种被淘汰。1976年开始试种杂交水稻,1978年全面推广。至1987年,杂优水稻种植面积12285亩,平均单产463公斤。
(二)小麦
1959年,引进高产、抗锈力强的品种华东5号。1963年,大面积推广,播种面积达71%,单产达126公斤。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推广晋系的高产稳产品种,单产达167公斤。1987年推广泉麦1号、福繁17等良种,至1992年平均单产170公斤。
(三)甘薯
60年代初,推广新种花、散仔、晋薯7号、晋薯8号等优质高产品种,至80年代初一直是主要当家良种。1982年,试种抗瘟品种闽抗329、176、178、豆莎薯、华北48、湘薯75~55、闽抗330、福薯26等品种,结合提纯复壮新种花无病种苗,进行薯块育苗大面积种植。
(四)花生
1956年引进推广良种狮头企。1963~1964年,普遍以倒种春作种子。70年代中后期,引进粤油551~116、粤选58等品种。1982年以后,又引进推广黄油17、汕油27、泉花3121、白少1号、汕油71、汕油523等良种。
(五)甘蔗
1954年引进推广台糖134,至70年代初一直为当地当家品种。70年代后期,引进闽糖70/611,成为80年代当家品种。1986年,引进推广闽糖77/208、76/2等品种。
三、病虫防治
(一)病虫害
1.水稻病虫害
稻瘟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白叶枯病、稻菌核病、稻云形病、恶菌病、稻霉病、三化螟、二化螟、稻蓟马、稻丛卷叶螟和粘虫等。
2.甘薯病虫害
甘薯瘟、蔓割病、疮痂病、小象虫、甘薯麦蛾、斜纹夜蛾等。
3.小麦病害
小麦锈病、小麦黑锈病、黑穗病。
4.龙眼病虫害
鬼帚病、霜霉病、荔枝蝽象、爻纹细蛾、青翅羽衣、角颊木虱、金龟子、天牛、白蚁等。
5.甘蔗病虫害
凤梨病、黑腐病、黑穗病、梢腐病、环斑病、黄斑病、锈病、蔗螟、白蚁、粘虫、卷叶螟、金龟子、绵蚜、粉蚧、飞虱、叶蝉、蓟马、长蝽象、黄(红)蜘蛛、天牛、非洲蝼蛄、蝗虫、大蟋蟀等。
6.蔬菜病虫害
瓜类 霜霉病、枯萎病、疫病、白粉病、炭疽病、细菌性角斑病。
茄果类 枯萎病、青枯病、病毒病、番茄早疫病、晚疫病、斑枯病、茄子褐纹病、绵纹病、甜椒疫病。
豆类 枯萎病、锈病、细菌性疫病、炭疽病、煤烟病。
十字花科蔬菜 霜霉病、软腐病、病毒病、黑纹病、黑腐病、白锈病。
葱蒜类 紫斑病、韭菜锈病。
芋类 芋疫病。
姜类 姜腐烂病。
虫害 小菜蛾、菜青虫、菜粉蝶、斜纹夜蛾、甜菜夜蛾、甘蓝夜蛾、菜蚜、菜螟、黄条跳甲、黄守瓜、瓜实蝇、瓜蚜、烟青虫、甘蓝蚜、棉蛉虫、红蜘蛛、豆荚螟、蜗牛、小地老虎、蛴螬。
(二)病虫测报
1955年,农技站采用“点汽灯”诱测三化螟,开展病虫害测报工作。60年代初,在东海公社建立中心病虫测报站,主要从事水稻病虫害测报。1978年以后,在东海、江南、河市、马甲和龙眼研究所设6个测报站,开展对粮、油、蔗、蔬菜等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1986年,农业部、省农业厅在江南乡古店村设南方省区域性病虫中心测报站,开展对迁飞性害虫及流行性病害的监测工作。
(三)病虫防治
50年代初,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发动群众冬季挖稻根,清除田埂杂草,提早做好种子消毒,精选耐虫抗病品种和点灯诱杀害虫防治病虫害。50年代中后期,开始使用化学农药666粉、DDT、敌百虫、乐果、敌敌畏、1605、西力生、赛力散等。70年代,化学农药品种不断增加,用药量增大,化学药物防治成为防治病虫害主要措施。1985年以后,推广8010青虫菌等微生物药品防治蔬菜害虫,逐步推广以虫治虫等生物防治技术。1990年,试办植保医院,开展专业植保服务。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水稻病虫害
相关专题
甘薯病虫害
相关专题
小麦病害
相关专题
龙眼病虫害
相关专题
甘蔗病虫害
相关专题
瓜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茄果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豆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十字花科蔬菜病虫害
相关专题
葱蒜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芋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姜类病虫害
相关专题
虫害病虫害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