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91
颗粒名称: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
分类号:
F327.57
页数:
2
页码:
260-261
摘要:
本节记述了鲤城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形式,包括五代时期的田地三等分、宋元时期的官田、民田、寺观田以及明清时期的官田和民田。辛亥革命后,部分地区出现了雇佣关系,但占主导地位的仍是封建土地制度。
关键词:
鲤城区
封建土地
所有制
内容
五代时期,将田地分为三等,“以膏腴者给僧道,中下者给土著流寓”。
宋元时期,耕地大致有官田、民田、寺观田。官田、寺观田及大多数地主乡绅的土地都采用租佃制办法经营。主佃之间,多订有契约,将农民缚在土地上。由于官田、寺观田占有相当大比例,加上豪强地主大量兼并土地,并将赋役转嫁在劳动人民身上,老百姓生活十分困苦。
明清时期,土地仍分官田和民田两大类。随着官田的逐步民营化,民田占比例有明显优势。民田的大部分为地主和自耕农所有外,还有一部分为乡族的共有地。土地的经营方式占主要地位的仍然是租佃制。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土地制度上,出现一种带有雇佃劳动关系性质的经营方式,并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农业生产向商品化发展。
辛亥革命以后,部分华侨回乡买田置产,雇工经营,带来一些新的生产关系因素,但是占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封建土地制度,土地占有极不合理,越来越多农民失去土地,成为佃农、雇农,收入大部分被地主、富农、宗族房长掠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