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纺织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64
颗粒名称: 第六节 纺织业
分类号: F426.81
页数: 2
页码: 235-236
摘要: 本节记述了泉州纺织业在唐代后期已很发达,元代刺桐缎蜚声海外。解放后,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3年泉州建有麻袋等4家国营工厂和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1981年,纺织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4年产值达5843.5万元。1992年,纺织工业企业增至12家,产值2669万元。重要企业有梅峰织造有限公司,1989年创办,1992年产值达436万元。
关键词: 鲤城区 纺织业

内容

唐代后期,泉州纺织业已很发达。元代,刺桐缎蜚声海外。明代,泉州生产的丝织品、棉布、苎麻布供应国内外市场。清代末年至民国初年,出现近代纺织工业,先后创办周记纺织手工作坊、晋江织布局、民生织布局、丽昆布厂、云锦布厂和维生布厂,使用动力织布机。抗日战争胜利后,城内有布厂20多家。但在战乱频仍和洋货冲击下,处境困难。至民国38年(1949年),泉州纺织企业仅8家,产值17.4万元。
  解放后,经过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1953年,泉州建有麻袋、织布、针织、制线4家地方国营工厂和3家集体所有制企业,共有职工912人,产值245万元。1956年,私营布厂和家庭纺织手工业实行公私合营和组织集体生产合作社,生产日渐发展。1965年,全市纺织企业12家,产值422.9万元,比1953年增长72.3%。“文化大革命”期间,泉州纺织业发展缓慢。到1977年,产值710万元。
  1978年后,泉州纺织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1年,全市纺织企业17家,产值2558万元,比1977年增长2.6倍。1982年,新建第二针织厂,引进日本大圆机,产量猛增。1984年,全市纺织企业21家,产值5843.5万元,形成麻纺、针织、巾被、线带等行业体系。
  1986年,国营纺织企业全部划归泉州市,鲤城区只剩7家,产值311万元。经努力经营,至1992年,纺织工业企业增至12家,产值2669万元,比1985年增长7.6倍。有年产值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
  附:重要企业简介
  梅峰织造有限公司 1989年,由香港国际联盟有限公司与鲤城工业供销公司、鲤城梅峰纺机配件厂合资创办,当年产值16.4万元。后进口台产罗丝织机、“30”双面针织机、单面针织机、毛绒机等先进设备,生产经营针织布和服装。1992年,产值达436万元,职工148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