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图书馆
泉州市图书馆
机构用户
泉州市图书馆(机构用户)
登录
注销
首页
知识图谱
颗粒列表
全部
基础数据
精细化标引
析出资源
图表颗粒
知识抽取
人物
New
机构
事件
地理名称
专题
作品
实物
知识片段
资源阅读
近现代图书
其他
资源统计
加工标准
相关文档
首页
知识信息
第一节 道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616
颗粒名称:
第一节 道路
分类号:
U412.36
页数:
3
页码:
181-183
摘要:
本文记述了泉州在唐代开始筑城,先后在旧城区形成“十”字状街道。元代至正十二年(1352年)修筑涂门—新门,形成东西两横、南北一竖的道路格局。解放后,加宽翻新旧有的道路,提高道路质量,同时修置新的主次干道。1978年改革开放后,加快城区道路改造和建设步伐,陆续改造钟楼东街段、打锡巷南侧、九一路、泉秀路西段、义全街。新修筑温陵路、刺桐路、丰泽街、田安路和侨乡商品街。
关键词:
鲤城区
市政工程
道路
内容
泉州于唐开元六至二十八年(718~740年)筑城始,就有土路相通。大和年间(827~835年)修筑东西两街,开东西二门沟通东西郊,街巷呈“十”字状。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修筑涂门—新门,构成东西两横、南北一竖的道路格局,后经不断拆城辟路至民国年间修筑中山路、拓宽东西街、涂门街、新门街及其沿伸的小街巷420条,总面积6.44万平方米。
解放后,泉州市城市建设部门配合城区的发展,加宽翻新旧有的道路,提高道路质量,同时修筑新的主次干道。1958~1978年修筑城基路、环城路、堤后路、百源路、新华路、濠沟路、九一路等。1978年改革开放后,加快城区道路改造和建设步伐,陆续改造钟楼东街段、打锡巷南侧、九一路、泉秀路西段、义全街。新修筑温陵路、刺桐路、丰泽街、田安路和侨乡商品街。改造青龙巷路面和城区米仓巷、县后街等25条小街巷。至1992年,城区有各种道路536条,总长131.22公里,道路面积82.02万平方米。其中,小街巷496条,总长82.3公里,宽一般2~3米,个别3.5米或仅1米的。多为石砖路面,个别为混凝土、沥青或砂土路面。一、主干道
中山路位于旧城区中心部位,南起顺济桥头,北至华侨新村路口与模范巷口,全长2414米,宽12米。中山南路及中路水泥路面,两侧房屋为骑楼式建筑,多为2~3层商住楼,为城区主要商业街道。中山中路前身为唐开元六至二十九年(718~741年)建的南街(今钟楼至泮宫口与金鱼巷口间以北)。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拓城后向南延伸至德济门。民国12年(1923年)续延伸修筑至顺济桥,并拓宽路面,改名为中山路。南延段称中山南路。而自钟楼至北门街头称为中山北路。
东街、西街位于旧城区北部谯楼前(今以钟楼为界),向东至二郎巷口为东街,向西至孝感巷口为西街。唐大和年间(827~835年)建。五代南唐保大年间(943~957年)拓城,西街向西北延伸至义城门;东街向东延伸至仁风桥头。民国初拓宽,东西总长2947米,宽10米,路面积2.95万平方米,石土路面。曾命名中华东路与中华西路。解放后,1967~1968年,东街改铺沥青路面,1981年改铺混凝土路面。西街通过环城路与永德公路相接,东街通过仁风街与福厦路衔接。80年代扩建新城区,东街经温陵路经迎津路与新城区道路联网。东西街两侧房屋建筑为商住结合形式。西街中段北侧有唐垂拱二年(686年)建的开元寺,寺内有建于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和绍定元年(1228年)的镇国、仁寿两塔(俗称东西塔)。
新门、涂门街位于旧城区中部,以旧南街为界,以东至通淮门为涂门街;以西至临漳门为新门街。曾分别命名为民国西路、民国东路。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修筑,总长2648米,宽8米,面积2.12万平方米,铺装土石路面,1967年改铺混凝土路面。涂门街中段北面有北宋大中祥符二至三年(1009~1010年)建的清净寺,为全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新门街以西,通过环城路通南安、安溪公路。80年代新城区扩建后,涂门街穿温陵路经津淮街与新城区道路相接。
打锡街东起九一路口,西至中山中路,原为古城小巷,曾名大泉涧巷,考棚巷、打锡巷。民国13年拓宽至8米,1989年改造,全长380米,宽18米,混凝土路面,两侧有住宅并间有商店。
新华路位于旧城区西部,南接堤后路,北接环城北路。1958年修建,全长2240米,宽23米,面积5.15万平方米。初建时为砂土路面。1973年从新华桥北接环城路段,铺石砖路面。1986年新华桥以南路段铺石砖路面。
九一街位于旧城区中段,西接打锡街过中山路,通庄府巷,东经温陵路抵丰泽街。1964~1965年兴建,长670米,宽26米,面积1.74万平方米。1989年,北侧拓宽人行道6米,石砖路面。1992年,机动车道改铺混凝土路面。地下埋设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管线。该路两侧有各类商店、宾馆、酒家、邮电大楼和住宅建筑。
温陵路位于旧城区东部与新城区交界处,北起东门连接福厦路,南至泉州大桥。1984年辟,全长3130米,宽46米,其中机动车道14.8米,非机动车道6.4×2米,人行道7×2米,绿化带2.2×2米,面积9.8万平方米。初筑为石砖路面,1991年车行道改铺混凝土路面。两侧高楼林立,有商贸大厦、百货商店、宾馆、酒楼、银行、东湖公园、机关单位及职工住宅、私人住宅等建筑。地下埋设有供水、排水、通讯管线。
泉秀路位于新城区南部,由市区通往后渚港的公路段改筑成。1989年动工,1991年竣工。全长3200米,宽32米,其中机动车道14米,非机动车道7米,人行道9米,绿化带2米,面积10.24万平方米,混凝土路面。地下埋设有供水、排水和通讯管线。
东湖路位于市区北端,由温陵路北段至仕公岭,原福厦公路段改筑成,全长2700米,宽32米,面积8.64万平方米。混凝土路面。为市区通往福州干道。两侧有商店、图书馆、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华侨历史博物馆、体育馆、电影院、宾馆、住宅等建筑。地下埋设供水、排水、通讯管线。
环城路自福厦路叉口起,至新门街尾吊桥头。全长5200米,宽12米,面积6.24万平方米,沥青细石路面。
其他还有1992年于新城区动工修建的主干道刺桐路、丰泽街、田安路等。
二、次干道
鲤城区主干道之间有次干道相连,一般宽度8~12米,个别宽20~24米,或6米。1992年鲤城区有次干道27条,总长17.47公里,路面积14.73万平方米。
庄府巷东起中山中路,西至壕沟墘巷,全长202米,宽6米,铺石砖路面。清以前修筑。
花巷清以前修筑,后又修建。东起中山中路,西至壕沟墘,接许厝埕、新终埕,全长750米,宽6.7米,铺石砖路面。
镇抚巷西起中山中路,东至敷仁巷头,长370米,宽7米,铺石砖路面。清以前修建。
奎霞巷东起中山中路,西至会通巷,长172米,宽8.5米。铺石砖路面。清以前修筑。
北门街南起模范巷口,与中山北路接连,北至北环城路,民国20年(1931年)修建,初建为砂土路面。1963~1964年,改铺石砖路面,全长926米,宽12米。
崇福路南起东街,北至北环城路,全长1116米,宽7.5米,铺石砖路面。1982年修筑。原址为罗城城基,故初名城基路。
南俊巷北起东街,南至九一街口,全长1057米,宽6米,铺石砖路面。清以前修筑。
二郎巷南起东街,西至水心亭,长329米,宽6米,铺石砖路面。清以前修筑。今在原旧罗城壕沟加盖水泥板、板东侧铺水泥路面。
百源路南起涂门街北至九一街,长542米,宽8米,铺石砖路面。
府学路东起百源路,西至府文庙,长131米,宽7.3米,铺石砖路面。清以前修筑。
侨乡商品街东侧靠温陵路,南起涂门街北至上帝宫巷。1986年5月动工,1987年12月峻工。全长443米,铺条石路面。为区内小商品贸易街市。
义全街西起中山南路,东接天后路北段。原为小街巷,清以前修筑,1991年改造,拓宽路面24米,长250米,铺混凝土路面。街两侧为多层骑楼式建筑。
民权路北起涂门街,南至天后路,全长262米,宽8米,铺沥青路面。民国时期修筑。
五堡街北起四堡街尾,南至土地后,长700米,宽5米,铺混凝土路面。清以前修筑。
天后路西南起中山南路,东北至民权路尾,长710米,宽11米,铺沥青路面。清以前修筑。
聚宝街北起万寿路横街,南至厂口,长448米,宽9米,铺混凝土路面。清以前修筑。
泉山路南起城北路,北至清源山大山门,是通往清源山石板弯道,唐始建。解放初修土路,60年代修简易公路,后经多次修筑成为水泥结碎石路,由宽3~4米拓筑6~7米。1987年清源山列为国家风景名胜区后,由清源农场管辖,重修长2340米,宽10米,面积23400平方米。
堤后路南起新桥头,北至新门街尾,全长2672米,宽8米,铺混凝土路面。60年代修建。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
相关专题
中山路
相关专题
东街、西街
相关专题
新门、涂门
相关专题
打锡街
相关专题
新华路
相关专题
九一街
相关专题
温陵路
相关专题
泉秀路
相关专题
东湖路
相关专题
环城路
相关专题
庄府巷
相关专题
花巷
相关专题
镇抚巷
相关专题
奎霞巷
相关专题
北门街
相关专题
崇福路
相关专题
南俊巷
相关专题
二郎巷
相关专题
百源路
相关专题
府学路
相关专题
侨乡商品街
相关专题
义全街
相关专题
民权路
相关专题
五堡街
相关专题
天后路
相关专题
聚宝街
相关专题
泉山路
相关专题
堤后路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