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洪涝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583
颗粒名称: 第二节 洪涝
分类号: P426.616
页数: 3
页码: 132-134
摘要: 本节主要介绍了中国泉州市鲤城区南部平原地势低洼、频繁遭受洪涝灾害的情况。文章通过历史记录的方式,详细描述了自唐代至1988年间多次发生的严重洪涝灾害,包括具体日期、洪涝情况以及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影响。
关键词: 洪灾 自然灾害 鲤城区

内容

鲤城区南部平原地势低洼,大部分在海拔10米以下;年雨量约1300毫米,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5%,尤其是7~9月台风季节,往往出现暴雨,沿江两岸及临溪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如遇天文大潮顶托,洪涝灾害更为严重。唐代至1988年,频繁发生严重洪涝灾害。
  唐贞观廿一年(647年)八月,海溢,大风。
  北宋治平三年(1066年)六月,大雨,城市水涨,坏民庐舍数千家。
  熙宁二年(1069年),大风雨,水与潮相冲泛滥,损禾,流官私庐舍。
  绍圣三年(1096年)七月,大水三日,坏城郭庐舍。
  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七月,大水,坏城郭庐舍。
  嘉定九年(1216年),大水流田、庐,害稼。
  嘉定十六年(1223年)秋,大水,坏田稼。
  元元统元年(1333年)六月,大水,漂民居数百家。
  明洪武九年(1376年),大水,漂没民居无数。
  洪武卅卅一年(1398年),大水坏民庐舍,禾稼尽坏。
  正统十年(1445年)五月,大水,坏城郭庐舍。
  弘治十六年(1503年)七月初九,大水,漂没民居。
  嘉靖廿六年(1547年)八月,大雨,水涨入家四五尺,南街水入家淹至半壁,各乡俱水灾。
  嘉靖廿九年(1550年)六月六日,大水,漂没民居无数。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五月,淫雨不止,大水入郡城,乡村皆浸,人畜多死。
  万历二年(1574年)九月,暴雨三日,水骤涨,东南尤甚,市可行舟,庐舍倾圮,临溪民、畜溺死甚多。
  万历卅一年(1603年)八月初五,海水暴涨,城外水深六七尺,高过桥面四五尺,船逾桥栏入埭,漂漫入家,各港船破殆尽,淹没人口不可胜计。
  崇祯十年(1637年)二月初二,风雨大作,平地水深数尺,新桥淹没。
  清康熙二年(1663年)五月,大水,行舟入市;七月又大水。
  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六日、廿六日,暴风雨,水骤涨,高丈余,城中肆市淹没,溺死者甚众,三昼夜乃退。
  康熙十五年(1676年)四月十六日,大水,民畜溺死甚多。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夏,大水,米贵。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大水,府学文庙圮。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秋,大水,坏民居无数。
  乾隆六十年(1795年),大水,自春至夏大饥,民多流殍,升米百钱。
  嘉庆五年(1800年)八月初五至十四日,大雨淋漓,东北厝屋及大树坏倒无数。
  光绪廿年(1894年)五月初旬,连日大雨,四处墙壁倒坏。
  民国元年(1912年)6月中、下旬,大雨,山洪暴发,堤防溃决,田禾庐舍多被冲没。
  民国9年7月16日,洪水淹至玉犀巷口。
  民国23年7月23日,大水成患,义全、花园头、田中央,西门、水门、米埔至土门外各乡积水,水涨比常年海平面高7尺,城区损失最重,尤以城区附郭的南、西、水、涂各门为甚,各乡农作物损失奇重。
  民国24年7月26日至8月4日,前后4次水灾。7月30日洪水最大,一堡、五堡淹至二楼,水尾淹至钟楼脚(海拔9.5米),为历史罕见。受灾面积达600平方公里,人数7万户38.50万人,死亡102人,财产损失419.5万元。
  民国28年8月23日,大水,新桥溪水高桥面2~3尺,市郊蔡公洲一片汪洋,城西北附郭低洼处成泽国。
  民国32年7月17日,大雨绵延不息;18日堤岸溃崩数百丈,洪水人厝,颓坏不计其数。
  民国34年9月30日,狂风大作;10月1日大雨倾盆,城区四处积水如河,加溪洪暴涨倾注入城,中山街至花桥亭水深至膝盖间,顺洲、顺济两桥同遭大水冲坏,伍堡、蔡公洲、桥尾一带淹至屋脊,水至玉犀巷口。公私房屋毁坏数百栋,淹死六人,作物损失极巨。
  民国37年6月8~12日,狂风暴雨致成灾害,受灾7.7万亩,禾稼欠收约八成。
  1952年,水灾繁多,为历年罕见。5月19日至6月23日,连续下雨,山洪暴发,泛滥成灾。6月15日市区水深达1.3~1.6米;7月25日又涨,持续三天退落,市区水深达1.33米,市郊达1.66米以上,受淹耕地一万亩,倒塌房屋43间,受伤2人,损失粮食700吨。
  1956年9月17日,受第5号强台风袭击,3昼夜暴雨330毫米,遭受20年来最大水灾,农作物受淹80%,损失224万元。
  1958年7月16日至9月4日,先后受3次台风、暴雨、海潮混合袭击,3次水灾市区受淹69小时,34条街12个农业社、13871户60732人受灾,死亡3人,重伤31人,倒屋147间,破坏913间,冲毁桥梁10座、水利工程90余处,牲畜死亡690头,损失粮食17.5吨,总计损失人民币15.3万元。
  1959年6月,3次暴雨成灾;11日顺济桥水位8.17米,市区半数受淹,福厦路受阻;8~9月中旬又先后3次受台风暴雨袭击。9月3日,金鸡洪峰超警戒水位3米,受淹农田1.9万亩。
  1960年5月,连续阴雨,雨量达300毫米,溪洪猛涨,溪岸、海堤缺口达千处。6月9日受第一号台风、暴雨袭击,顺济桥洪潮位达9.17米,超警戒水位2.67米,受淹农田1.88万亩。
  1961年5月19~20日,暴雨,总雨量200余毫米,洪泛成灾,淹没农田1.6万亩。
  1964年6月11~22日,暴雨,总雨量447毫米,内涝7200亩。
  1972年6月4~6日,3天总雨量233毫米,顺济桥水位8.19米,防洪堤临障水闸关闭不及,洪水涌入市区南部,损失物资总值75万元。
  1973年4月23日,大暴雨,洪水泛滥,郊区受涝1.63万亩;7月3日,受第1号台风外围影响,市区日雨量200.4毫米,近郊177毫米,晋江下游两岸内涝4天,全区受淹2.9万亩。
  1974年8月14日,受第12号台风影响,市区日雨量214毫米,近郊141毫米,内涝2.25万亩。
  1979年6月11~12日,受大暴雨袭击,平均总雨量194毫米,东海乡东梅村日雨量达174毫米,顺济桥水位7.32米,西北洋片内涝水位达6米,江南低洼地带一片汪洋,两岸内涝7500亩,历时48小时。
  1980年5月24日,受第4号台风影响出现暴雨,平均达145毫米,暴雨中心马甲乡2.5小时暴雨量高达150毫米,罗溪乡前洋库区3小时雨量127毫米,顺济桥水位8.27米,受淹1.8万亩,折果树万余株,倒塌房屋253间、猪舍354间,水毁工程150处。
  1983年元月至4月20日,110天中连续阴雨91天,总雨量997~1148毫米,占平常年雨量的85%以上,大小麦和大豆产量分别比1982年减产5935吨和340吨。
  1985年6月25日,受第4号台风暴雨袭击,顺济桥洪峰水位7.8米,受灾人口7800人,死亡1人,房屋倒塌116间,受淹作物1.5万亩,损失粮食1620吨,水毁工程1500处,损坏小船20艘,总损失445万元。8月23日,受第10号台风外围影响出现暴雨,平均雨量104毫米,前洋库区138毫米,顺济桥洪峰水位7.19米。受淹水稻5000亩,其中冲毁700亩,其它经济作物万亩,龙眼落果1500吨,倒塌房屋162间,冲毁水利工程41处、溪堤60米。
  1987年7月31日,双阳、城东、东海受特大暴雨袭击,城东和东海早稻受灾6260亩,蔬菜35亩,损失粮食50吨、花生5吨,冲毁坑岸、渠道19处270米,泥沙冲盖养殖鱼虾池440亩、农田230亩。9月9日晚,受第12号台风暴雨袭击,受淹水稻3万亩、甘蔗5400亩、蔬菜185亩、果树近50万株,损失粮食2650吨、甘蔗600吨、蔬菜3000吨、龙眼500吨,倒损民房299间、校舍669平方米、围墙440米、坑岸及堤防43处10公里,全区损失1375万元。
  1988年8月22日和24日,先后受第1719号台风和强冷空气影响,普降暴雨5天,受淹水稻2.4万亩,地瓜、花生、甘蔗、蕉芋等8000亩,蔬菜3100亩,龙眼3860株,损失粮食约5000吨,损毁水利工程331处,水毁乡村道路554处,桥梁17座,民房畜舍285间,全区经济损失1785万元。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事件

1920年7月16日...
相关事件
1934年7月23日...
相关事件
1935年7月26日...
相关事件
1939年8月23日...
相关事件
1943年7月17日...
相关事件
1945年9月30日...
相关事件
1948年6月8~1...
相关事件
1956年9月17日...
相关事件
1958年7月16日...
相关事件
1959年6月3次暴...
相关事件
1961年5月19~...
相关事件
1964年6月11~...
相关事件
1972年6月4~6...
相关事件
1973年4月23日...
相关事件
1974年8月14日...
相关事件
1979年6月11~...
相关事件
1980年5月24日...
相关事件
1985年6月25日...
相关事件
1987年7月31日...
相关事件
1988年8月22日...
相关事件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