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鯉城区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549
颗粒名称: 大事记
分类号: K205
页数: 57
页码: 19-75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古代至1997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所发生的大事。
关键词: 大事记 鲤城区

内容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
  置建安郡的东安县,今泉州地属之。治所设在今南安丰州镇。
  西
  晋
  太康年间(280~289年)
  在今泉州市区东街建白云庙。即今之元妙观。
  永嘉五年(311年)
  永嘉之乱,中原士庶南渡入闽,有部分沿南安江以居,故唐中叶易名晋江。
  唐
  武德年间(618~626年)
  穆罕默德门徒三贤(沙谒储)、四贤(我高仕)到泉州传播伊斯兰教,后卒葬在东郊灵山,俗称圣墓。
  贞观二年(628年)
  泉州蝗灾。
  永徽元年(650年)
  六月,阿拉伯穆斯林侯赛因·本·穆罕默德·色拉退来华传播伊斯兰教,亡葬于泉州。
  龙朔元年(661年)
  正月,一异物如大蟒盘栖在唐初智空和尚所建的清源少林寺之西岭峰顶。
  垂拱二年(686年)
  州民黄守恭舍桑园为寺,初名莲花道场,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改称开元寺。
  久视元年(700年)
  第二次设置武荣州,州治由南安丰州迁至今泉州市区。景云二年(711年),改武荣州为泉州。
  开元六年(718年)
  泉州刺史冯仁智因州郭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州、县同治地。
  开元六年至二十八年(718~740年)
  泉州唐子城及故城廓建成。
  开元年间(713~741年)
  在街城右侧建鲁司寇庙,为泉州府建孔庙之始。五代时改称宣圣庙。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
  别驾赵颐贞凿沟通舟楫于泉州城下。
  天宝元年(742年)
  泉州改称清源郡,时为中州。因郡县同名,原清源县改称仙游县。
  乾元元年(758年)
  清源郡复为泉州。
  大历年间(766~779年)
  外商来往泉州频繁,州城出现“市井十洲人”的盛况。
  贞元五年(789年)
  泉州刺史赵昌在泉州城东北隅凿泉筑塘,周围28里,灌田300余亩。后因赵昌为尚书,故称尚书塘。
  贞元八年(792年)
  欧阳詹中进士,成为泉州士子登进士第一人。
  贞元九年(793年)
  席相任泉州刺史,建六曹都堂并主修北楼,欧阳詹撰重修北楼记。
  贞元十三年(797年)
  柳冕任福建观察使,在闽12年任内,奏准在东越设万安监,又置五区泉州,悉索部内马、驴、牛、羊合万余游畜之。
  元和元年(806年)
  泉州升为上州。
  元和二年(807年)
  刺史马总开北山下塘灌田数百顷。马总卒赠右仆射,故后人追称仆射塘,俗号白土塘。
  大和三年(829年)
  刺史赵棨在登瀛里(今东涂村、汀州一带)凿清渠作36涵,以纳笋、浯二水,渠长2900丈,灌田180顷,取赵姓望,名日天水淮。
  会昌年间(841~846年)
  摩尼教呼禄法师为避毁佛之灾,从长安(今西安)经福唐(福清)、三山(福州)来泉州游方,卒葬清源山麓。
  大中年间(847~860年)
  天竺僧人智亮(袒膊和尚)驻锡泉州开元寺东律院弘传佛法。
  咸通六年(865年)
  开元寺僧文偁禅师在寺东侧建成九级木塔,名镇国塔(即东塔)。
  乾符年间(874~879年)
  郡人郭皎、卓怿在仁风门外东湖畔建寺,广明元年(880年)赐名镇国东禅寺。宋德、元至正年间两度遭火,旋复建。明宣德十年(1435年)修。后废。
  光启元年(885年)
  八月,河南光州人王潮应泉州人张延鲁之请,率领部属5000多人费岁余攻占泉州城擒杀刺史廖彦若。王潮以泉州附福建观察使陈岩,任泉州刺史。
  光启二年至大顺二年(886~891年)
  王潮任职内悉心治郡,政绩卓著,并在泉州城内建儒、玄、史、文四门义学以教闽士之秀。
  天复二年(902年)
  王审邽命子延彬继于泉州西郊建招贤院,礼待入闽避乱的中原公卿文士。
  天祐元年(904年)
  泉州刺史王审邽卒,其子王延彬继任泉州刺史,因重视发展海外贸易,时人谓之“招宝侍郎”。
  天祐三年(906年)
  泉州刺史王延彬改建泉州子城,城周3里,辟4门,并拓城西包为尼之妹住锡的西禅寺。
  天祐四年(907年)
  泉州少林寺武僧因反对闽王王审知投附后梁,导致寺庙被毁。五代
  后梁贞明二年(916年)
  闽王王审知在泉州开元寺内西侧建成7层木塔,号无量寿塔,俗称西塔。复立西塔院。
  后梁贞明四年(918年)
  陈逖中戊寅榜进士第一人,为泉州第一个状元。
  后唐天成二年(927年)
  里人黄仁颖中丁亥榜进士第一人。
  后晋天福七年(闽国永隆四年,942年)
  八月,闽王王延曦在今泉州城内承天寺内铸“永隆通宝”大铁钱,一当铅钱百,与铜钱并用。
  后晋天福九年(944年)
  三月,部将朱文进弑王延曦,自立闽王,以其党黄绍颇为泉州刺史。
  后晋开运元年(944年)
  十一月,泉州散员指挥使永春人留从效策杀泉州刺史黄绍颇,立王延政从子王继勋为刺史。十二月,朱文进发兵2万攻泉州,被留从效歼灭于城北双阳瞻迹岩。
  后晋开运二年(南唐保大三年,945年)
  九月,泉州刺史王继勋降于南唐。
  后晋开运三年(南唐保大四年,946年)
  五月,留从效废黜王继勋,自领泉漳二州留后。
  同年,泉州刺史留从效扩修泉州罗城,辟至七城门。
  同年,设榷利院,管理海外贸易。
  后汉乾祐二年(保大七年,949年)
  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授留从效清源军节度使。
  后周广顺二年(保大十年,952年)
  泉州招庆寺僧静、筠两禅师合著《祖堂集》20卷,是现存最早禅宗史料总集。
  后周显德元年(954年)
  泉州城内留从效的南园改建为南禅寺。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赐名承天寺。
  后周显德四年(957年)
  泉州留从效贡于后周,归附吴越。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
  闰七月,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遣使称藩于周。
  北宋
  建隆元年(960年)
  十二月,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向宋朝进贡称藩。
  建隆三年(962年)
  三月,留从效病逝后,泉州内乱,嗣子绍镃典留务者月余,即被衙将陈洪进诬陷将召越人以叛,执送南唐处治,推年迈的统军副使张汉思为留后。
  建隆四年(963年)
  四月,张汉思优患陈洪进实揽专权,设宴策杀,因席间地震,同谋者惧而未遂。未及3日,洪进即逼汉思交印,自称清源节度副使,权知泉漳等州。
  十月,陈洪进夺取兵权,自称留后,独据泉漳二州。牙将魏仁济去京向宋太祖奉表称臣。十一月,帝赐南唐主诏纳陈洪进之意,且将授旄钺也。十二月,陈洪进又遣使向宋太宗进贡白金千两,乳香、茶、药皆以万计。
  乾德二年(964年)
  正月,制改清源军为平海军,授陈洪进平海军节度泉漳等州观察使。
  乾德三年(965年)
  陈洪进拓建泉州城东北隅地,城东西部稍宽,俗称葫芦城。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
  四月,陈洪进上《纳地表》,献所辖漳、泉2州14县,151978户,兵18727员。宋朝廷授陈洪进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十二月,仙游义军10万人进攻泉州城,通判乔维岳坚守城池,宋朝廷派浙转运使冯翊、漕使杨克让率兵破围。继而,仙游游洋镇人林居裔自称“西平王”,率万人农民起义军再围攻泉州城。后退据莆仙山区,被“围剿”逼降。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
  诏修泉州少林寺。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
  知州孙逢吉在城内文庙建州学。
  雍熙四年(987年)
  天竺僧嚄哪来泉州,得番商资助于城南厂口街建佛刹——宝林院。清顺治年间(1644~1661年)鼓山僧莲西重修,易名宝海庵。
  大中样符二年(1009年)
  阿拉伯人在泉州罗城南(今涂门街)建圣友寺,即今清净寺。
  大中样符五年(1012年)
  占城(今越南中南部)耐旱早熟的早稻品种传入泉州。
  明道二年(1033年)
  泉州疫病流行,同安人吴夲悬壶今花桥亭处,广施丹药,拯救民众。
  庆历五年(1045年)
  安溪青阳等场铁冶大发,福建路转运使高易简遂置铁务于泉州,欲移铜钱于内地。
  庆历六年(1046年)
  十二月,福建路转运使蔡襄号令从大义渡至泉州之福州古道两旁栽松树。
  皇祐元年(1049年)
  郡守陆广造舟为梁于石笋之江,民得履坦,名“履坦”,俗名浮桥。
  皇祐五年(1053年)
  四月,郡人在万安渡倡筑石桥,采用“垒址于渊”、“种蛎固基”、“植松庇路”方法,历时6年8个月,于嘉祐四年十二月(1060年2月)告竣。古称万安桥,今称洛阳桥。知州蔡襄自撰书记文镌石,今尚存,有文、书、刻“三绝”之誉称。
  嘉祐六年(1061年)
  曾公亮入枢密院为宰相,有“为相十年,台谏无非议”之称。元丰元年(1078年),曾卒。
  治平三年(1066年)
  六月,大雨,城区水患,毁坏民房数千家。翌年,郡守丁竦建成可排洪纳潮的沟道。
  熙宁元年(1068年)
  泉州商人黄谨奉福建转运使罗拯之命向高丽(今朝鲜)王致意,促使自天圣后中断42年之久的中国与高丽之间邦交重新恢复。
  熙宁八年(1075年)
  宰相韩琦(原籍相州安阳,出生于泉州)卒。
  熙宁九年(1076年)
  四月,朝廷令福建转运常平司于年计及役剩等钱内支拨,筑泉州外城。
  元丰五年(1082年)
  五月,渤泥(今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使臣到宋朝人贡后,从泉州乘海舶回国。
  元丰七年(1084年)
  福建转运判官谢仲规重修浮桥,断舟以续梁道筑石桥墩,易名通济桥。绍兴三十年(1160年),僧文会作石桥16孔,长705尺,宽17尺,翼以扶栏,镇以浮屠。
  元祐二年(1087年)
  朝廷在泉州设置福建路提举市舶司。
  元祐四年(1089年)
  高丽王子义夫派遣使者寿介乘泉州商人徐戬海船来华与宋朝通好。后又从泉州附商船回国。
  元祐八年(1093年)
  宰相蔡确(泉州籍)卒。
  崇宁元年《1102年)
  泉州大旱,水泉涸,山中乡民汲水至20里余,民多渴死。
  同年,泉州纲首李充等67人同船到日本贸易,在日本住2年之久而回。崇宁四年(1105年),又到日本,向日本大宰府呈交本国公凭,进行交易。
  大观元年(1107年)
  泉州升为望郡。
  大观元年至绍兴八年(1107~1138年)
  泉州纲首朱仿舟往三佛齐国(今印尼苏门答腊)经商,往返不期年。
  大观年间至政和年间(1107~1118年)
  泉州伊斯兰教徒请建蕃学,教育寓泉的本族子弟。
  大观四年(1110年)
  十二月二十日,泉州大雪(为泉州降雪最早文字记载)。
  宣和二年(1120年)
  知州事陆藻修葺泉州罗城,城墙外砖内石。南宋
  建炎三年(1129年)
  十二月,南外宗正司由江苏镇江迁来泉州,随迁宗子349人及妇女340余人。
  绍兴二年(1132年)
  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
  绍兴六年(1136年)
  八月,泉州市舶司奏请朝廷,给招引番商有功的大食商人蒲罗辛、泉州纲首蔡景芳补为承信郎。
  绍兴三十年(1160年)
  泉州郡城人梁克家廷试第一。乾道八年(1172年)二月,任右7丞相兼枢密使。
  乾道三年(1167年)
  占城贡使搭乘泉州纲首陈应的海船到泉州,朝廷诏谕“使人免到阙,令泉州差官以礼管待”。
  乾道七年(1171年)
  真腊(今柬埔寨)4艘商船来泉州贸易。
  淳熙元年(1174年)
  泉州城西人曾怀任观文殿大学士,复任右丞相兼枢密使。
  淳熙二年(1175年)
  泉州大造战船。知县林湜体恤民情,发动寓泉各国商人捐资,以减轻州民负担。
  淳熙五年(1178年)
  三佛齐国(今苏门答腊东南部)使者向宋朝进贡,朝廷“诏免赴阙,馆于泉州”。
  淳熙十三年(1186年)
  在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
  绍熙元年(1190年)
  置泉州水军。
  庆元二年(1196年)
  泉州城南建顺济宫奉祀海女神林默娘(即今泉州天后宫)。
  庆元五年(1199年)
  泉州人曾一龙以“独占天下第一之选”高中状元。宁宗视为无双,赐名“从龙”,寄寓“君臣相得之意”。嘉定八年(1215年),入相知枢密院。
  开禧二年(1206年)
  留从效六世孙、龙图阁大学士留正卒,时年78岁,赠太师。
  嘉定四年(1211年)
  知州邹应龙建顺济桥(俗称新桥)。
  嘉定十年(1217年)
  郡守真德秀与提举市舶赵崇度整顿市舶司,革除弊政,振兴外海贸易。其后,每年来泉贸易的船只从3~4艘增至36艘。
  嘉定十七年(1224年)
  赵宋宗子赵汝适掌泉州市舶司。翌年著成《诸蕃志》。
  宝庆三年(1227年)
  开元寺东塔(镇国塔)改木为砖。
  绍定元年(1228年)
  开元寺西塔(仁寿塔)易砖为石,至嘉熙元年(1237年)竣工。
  绍定元年至六年(1228~1233年)
  南外宗正司宗室男丁人口由初迁泉州时的349人增至在院1427人,外居887人。
  绍定三年(1230年)
  知州事游九功在泉州罗城以南修筑翼城。又在镇南门外建“蕃坊”。
  嘉熙二年(1238年)
  开元寺东塔(镇国塔)易砖塔为石塔,至淳祐十年(1250年)竣工,塔5层。
  同年,西禅寺僧募建泉州港浔美贮货亭(深水码头),俗名无尾桥。
  淳祐六年(1246年)
  七月,泉州饥荒。州民谢应瑞出私钞40余万,贾米救济灾民,诏补进义校尉。
  淳祐十年(1250年)
  大番商蒲寿庚因平海寇有功授闽广招抚使,兼领泉州提举市舶司。
  宝祐元年(1253年)
  洛阳江中乌屿与江南岸之间建盘光桥,俗称乌屿桥。
  咸淳四年(1268年)
  朱熹在泉州东街建泉山书院(清乾隆七年重修时改名温陵书院),并为小山丛竹书院书匾。
  景炎元年(1276年)
  二月,元廷遣使诏抚蒲寿庚。
  十一月,元兵入闽,宋端宗赵昰由张世杰护驾从福州航海入泉州湾上岸,市舶司提举蒲寿庚闭城门拒端宗入泉。因掠其舟,并没其资,寿庚怒杀宋宗室及士大夫与淮兵之在泉州者数千人(据《宋史》;蒲杀宋宗室,另一说出自《闽书》,时为景炎二年八月)。
  十二月,蒲寿庚与泉州司马田真子献城降元,授闽广都督兵马招讨使。
  同年,泉州少林寺千僧反蒲寿庚降元,在东门外格斗元兵3万(僧存百人而已)。元唆都遣胡骑冲少林寺,寺再被毁。
  景炎二年(1277年)
  七月,宋将张世杰由漳州回师围攻泉州城近90日不下。九月,元将索多(唆都)率兵来援,张退往潮州。元
  至元十四年(1277年)
  三月,元廷设立行宣慰司于泉州,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
  同年,泉州设置市舶提举司。
  至元十五年(1278年)
  八月,泉州升为泉州路总管府,领一录事司及七县。是年,改行宣慰司为泉州行中书省。
  至元十六年(1279年)
  二月,元世祖忽必烈拟对日本用兵,敕令泉州、扬州、湖南、赣州造战舰600艘,泉州领造200艘。
  同年,占城、马八儿国(今印度东南部潘班岛)等为首来泉州贸易。十二月,元廷派杨廷璧(广东招讨司)从泉州出使马八儿、俱蓝(今印度西南)等国。
  至元十七年(1280年)
  正月,敕泉州行省令,山寨未即归附者率兵拔之,已拔又复叛者屠之。
  五月,移福建行省署于泉州。
  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今南昌)。
  至元十八年(1281年)
  十月,泉州等四行省置蒙古提举学校官各2员。
  同年,福建省左丞蒲寿庚奏朝廷言:“诏造海船二百舨,今成者五十,民实艰苦”,得诏止之。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
  宣政院功德使司刘鉴义,奏合泉州开元寺120院并为一禅刹,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元世祖颁命建立地方社学,泉州始建之。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
  四月,在泉州设镇抚司、海船千户所,所统管的海船达1500艘,斯时到泉州贸易的国家和地区近100个。
  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
  五月,南安人陈七师攻入泉州,后被讨平。
  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从泉州出海护送阔阔真公主远嫁伊儿汗国(今伊朗)阿鲁浑汗。
  同年,印度马八儿王子孛哈里(不阿里)来华,在泉州登陆并居于泉州,后在元廷为官,卒葬泉州。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二月,元廷诏命邓州旧军万户史弼、泉府太师伊克穆苏(亦黑迷失)、福建行省右丞高兴三人会福建、江西、湖广三省舟船500艘及兵马2万人于泉州后渚港,欲渡海远征爪哇。翌年正月,史弼等合诸军发泉州,出师行68日夜返达泉州,士卒死者3000人。十二月,朝廷以其亡失甚多而作罢。
  同年,灵武唐五氏广威将军阿沙(西夏人)任泉州路达鲁花赤时,在清源山碧霄岩摩崖雕藏传密教(俗称喇嘛教)梵式三世佛造像。
  至元三十年(1293年)
  四月,泉州市舶司规定外贸物货税率三十抽一,余皆十五抽一。
  七月,元廷诏免泉州岁输织作纩丝。
  大德元年(1297年)
  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等处行中书省,徙治泉州。
  大德二年(1298年)
  二月,改泉州路总管府为泉宁府。翌年,复为泉州路。
  大德三年(1299年)
  泉州人奉使火鲁没思(即忽鲁谟斯,今波斯湾沿岸),受到哈赞大王的接见,并带回特赐“七宝货物”呈献给元朝皇帝。
  大德十年(1306年)
  泉州建景教(古基督教)的兴明寺。
  皇庆二年(1313年)
  天主教方济各会派在泉州设立主教区,建有大教堂。
  延祐七年(1320年)
  泉州设都转运盐分司,直属户部,专掌场灶榷办盐货及批验盐商引目等事。
  至治三年(1323年)
  泉州州民留应总起义,被江浙行省遣兵镇压。
  泰定三年(1326年)
  泉州州民阮凤子起义,攻占城邑,军民官以失讨坐罪。
  至正二年(1342年)
  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游历泉州。后在他写的《伊本·白图泰游记》赞誉“刺桐港为世界最大港之一”。
  同年,罗马教皇使节玛黎诺里(意大利人)来华,回国由泉州启航。在其《奉使东方录》写道:“刺桐港为大商港,面积广大、人口众庶”。
  至正九年(1349年)
  泉州达鲁花赤(监郡)偰玉立重建谯楼,改名威远楼(原址从今前驿内巷口移在今涂厝巷口)。
  同年,隆兴路(今南昌)人汪大渊把他两次从泉州附海舶出洋考察、涉足220余个国家与地区、以亲身经历写成的《岛夷志》收入《清源续志》中。
  至正十二年(1352年)
  泉州达鲁花赤偰玉立以翼城拓建新罗城,周长30里。
  至正十三年(1353年)
  泉州大饥荒,死者相枕藉。其能行者,皆老幼扶携,就食永春。
  至正十七年(1357年)
  三月,泉州亦思巴奚军万户赛甫丁和阿迷里丁互相勾结割据泉州。
  至正十八年(1358年)
  复立泉州分省。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
  二月,元朝总诸蕃互市的那兀纳起兵杀阿迷里丁。五月十五日,泉州赛甫丁据福州路,被福建行省平章事燕只不花击败,余众航海还泉州。那兀纳乘机占据泉州。
  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
  五月,福建行省左丞陈友定会合兴化城守将柳伯顺率水陆两路兵破泉州,入城擒那兀纳,并大肆杀戮穆斯林,发掘蒲氏冢冢,进而兼并泉州周围地区,结束元廷内讧斗争长达10年之久的割据之乱。明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泉州路降明。
  洪武二年(1369年)
  改泉州路为府,泉州设府自此始,同时撤录事司。
  洪武三年(1370年)
  二月,朝廷在泉州设立福建市舶司,管理对琉球(今冲绳)的贸易。
  夏,倭寇侵扰泉州,为明代泉州倭患之始。
  洪武四年(1371年)
  朝廷因倭寇屡犯实行海禁政策。
  洪武七年(1374年)
  正月,撤福建(泉州)市舶司,严海禁以防倭寇。
  洪武十年(1377年)
  州官黄立中疏奏朝廷敕修泉州少林寺。
  洪武二十年(1387年)
  明廷实行防倭封海政策,废澎湖巡检司并徙其民于泉州南关。
  洪武二十年至二十一年(1387~1388年)
  江夏侯周德兴在泉州建海防一卫五所十六司。
  永乐三年(1405年)
  八月,复置福建(泉州)市舶司。九月,在泉州城南车桥村复设来远驿,以接待琉球贡使,并设“进贡厂”,以贮贡品。
  永乐十三年(1415年)
  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回国停留泉州,修葺天后宫。永乐十五年(1417年),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去忽鲁谟斯等国,专程到灵山圣墓行香。
  宣德三年(1428年)
  泉州设织染局(址在今东街门楼巷内)。
  宣德六年(1431年)
  泉州知府冯祯命晋江巨商李俊育(李英)独捐巨资重修洛阳桥,增桥高3尺。
  正统年间(1436~1449年)
  泉州设织造局(址在今西街古榕巷内)。
  正统十三年(1448年)
  十一月,沙县起义军邓茂七攻泉州,知府熊尚初出战大败,于城南五陵坡被擒杀。
  天顺三年(1459年)
  锡兰国王葛力生夏刺·昔利把交剌惹派王子为使者来贡,回国途经泉州,因王位被外侄继承而王子遂定居泉州北门小山境,改汉姓“世”。
  成化八年(1472年)
  福建市舶司从泉州迁往福州。
  弘治六年(1493年)
  七月初三日,泉州大风雨,扬沙走石,田禾淹没,官庐民舍商舶民船毁坏,开元寺西塔葫芦倾覆,城埔垛堞颓十之九。大风雨过后,民众重新播种,秋竟获大丰收。
  正德三年(1508年)
  佛郎机(今葡萄牙)商人首次来泉州贸易。
  正德十一年(1516年)
  佛郎机人在泉州设立“公行”,建立贸易据点,对泉州人民巧取豪夺,肆意盘剥。终于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被泉州人民驱逐出境。
  嘉靖八年(1529年)
  明廷诏发刊行泉州人蔡清著《易经四书蒙引》。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泉州沿海居民冒海禁与番船夷商贸易日盛,出海商舶往来络绎于海上。
  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
  五月,泉州南门十字街火灾,大火延烧四街,烧死十余人,烧毁民房570余间,露宿缺食的民众达4600余人,损失财物共值10余万两白银。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
  六月,明廷命副都御史朱纨为浙江巡抚,兼提督泉州等地海防军务,禁止海外贸易。
  嘉靖三十年(1551年)
  倭寇侵扰,客兵万余卫戍泉州。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倭寇登陆攻泉州,泉州卫指挥使童乾震率兵迎战,因援兵不继而战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五月初三日,倭寇至郡城石笋桥,攻泉州府城,巡按樊献科率部属固守20余日。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三月,倭寇又攻泉州,大焚民居,兵民在南门新桥御敌,桥栏断裂,千余人坠江而死。
  同年,著名文学家王慎中逝世。其著有《遵岩先生集》。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
  十一月,李贽回乡守制,逢倭寇攻城,李贽带领弟侄辈日夜登城击柝守备,与全城父老兵民同仇敌忾,抵御外侮。
  嘉靖四十年(1561年)
  三月,俞大猷奉命南征途经嵩山少林寺,收寺僧宗擎、普从为徒随军学习少林武术真诀,学成后回传嵩山少林寺。
  是年,因倭患连年,粮荒米贵,加以瘟疫盛行,州民死者枕藉,晋江知县邓洪震措置收埋,分巡佥事万民英于开元寺施粥。潮州等地商人从海道运谷赈济泉州饥民。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泉州郡城大疫,人死十之七,市肆寺观尸相枕藉,有阖户无一人存者。熏蒿凄怆,不可忍闻,市门俱闭,至无敢出。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
  十二月初六日,泉州大雪,山村雪厚至三四尺,四五日方消,人以为异。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
  泉州重刊《荔镜记》(与潮州《荔枝记》合并刊行)。
  隆庆元年(1567年)
  陈琛、张岳、林希元等28人在泉州开元寺结社,研究易学,形成清源学派。
  万历二年(1574年)
  八月四日,地震,紫帽山北麓东侧崩裂,今地名滚蛟龙窟,裂沟尚存。
  万历八年(1580年)
  抗倭民族英雄俞大猷卒于泉州。遗作有《正气堂集》、《洗海近事》、《剑经》等。
  万历十二年(1584年)
  泉州海舶从南澳岛带回南洋甘薯种苗,在本地引种成功。
  万历三十年(1602年)
  三月十五日,思想家李贽含愤自刎于河北通州监狱内,两天气绝。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九月廿三夜,流星雨从北方来,大如鸡蛋,尾巴有光,到近西南方,有如碗大,尾迹作散,光照耀地;起自参宿,沿西北方入天苑星,有二小星随之;后有大小流星数百千枚,四面纷纷交错而行。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
  八月十五日,东南风大作,海水暴涨,城外水淹六七尺,高过桥面四五尺,船逾桥横入埭,漂没人家,各港澳停船破坏殆尽,淹溺不可胜数。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
  十一月,自初二初震,至初九夜戌(20时)大震,是夜连震十多次,地裂数处,清源山等地裂处涌出含硫磺味的沙水,持续半年方息。城内外庐舍倾圮,此次地震为泉州有史载以来最大的一次(泉州湾外海震中8级)。
  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
  泉州南街大火,延烧百余家。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五月,泉州浮桥人李廷机人阁为首辅,参理机务。
  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
  八月廿八日,泉州飓风大作,府仪门、府学棂星门颓,东岳神殿石坊、城楼雉堞窝铺倾圯殆尽,城中石坊飘倒6座,洛阳桥梁折。
  同年,李廷机受命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机务。
  万历四十年(1612年)
  礼部尚书黄凤翔主持编纂《泉州府志》书成。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
  泉州东街人何乔远撰《闽书》告成。
  天启元年(1621年)
  六月,史继偕加太子太保兼文渊阁大学士。
  天启二年(1622年)
  荷兰人侵据澎湖诸岛。翌年,骚扰泉州沿海。
  崇祯十年(1637年)
  大参曾樱和总兵郑芝龙偕僧广轮重建开元寺大雄宝殿。
  崇祯十五年(1642年)
  蒋德璟擢为礼部尚书并东阁大学士。唐王败,涕泣不食卒于家。
  崇祯十六年(1643年)
  黄景昉加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清康熙元年(1662年),卒于县城区家中。
  清
  顺治三年(1646年)
  九月,清平南大将军多罗贝勒博洛统兵占领泉州。派遣泉州绅士郭必昌持洪承畴、黄熙胤之书往安平招抚郑芝龙(郑成功之父)。
  十一月,清大军入闽,郑芝龙降。郑成功携所着青衣,焚于南安文庙(今庙废,地界在鲤城区西郊)。
  顺治四年(1647年)
  四月,罗溪人吴觐率数千众起义。
  八月,郑成功与郑鸿逵合兵进攻泉州,在桃花山大败清军,围攻泉州城月余不克而退。
  顺治十二年(1655年)
  六月二十六日,泉州开元寺僧木庵应其师隐元禅师之召,率弟子慈岳、喝浪禅师等人东渡日本弘法,成为日本黄檗宗第二代祖师。
  同年,清廷厉行海禁,规定沿海片板不得下海。
  顺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泉州大雪,平地积厚5尺许。
  顺治十五年(1658年)
  提督马得功等人主持依关东式改造郡城城垛,增高城垣,又拓翼城4处。
  顺治十八年(1661年)
  清廷颁布沿海居民迁界令。
  康熙二年(1663年)
  六月,郑成功族弟郑呜骏及子率部下从金门入泉州港降清。
  同年,天显五彩云,降落一枚陨石在今霞洲堤外村,落地裂为一青一红两色的相邻二石;另一陨石落在王宫村,民造小宫祀之。
  康熙三年(1664年)
  正月初九日,九虹并现;十月初,泉州又出现慧星,经月乃没(泉州历史上首次记载)。
  康熙八年(1669年)
  六月,清廷遣刑部尚书明珠、兵部侍郎蔡毓英至泉州,商议招抚郑经之事。
  康熙十三年(1674年)
  六月,郑经再次攻取泉州。八月,又派部将刘国轩部堵截欲往泉州的叛清闽藩耿精忠之部将王进部于惠安。康熙十六年二月复失。
  康熙十六年(1677年)
  十二月,海寇犯泉州,提督段应举等御之。
  康熙十七年(1678年)
  六月,郑军部分兵屯泉州桃花山,连营东岳庙,直逼清源山,并攻夺洛阳桥。七月,清都统雅大里弃同安城退入泉州。国轩遂围泉州城,攻南门,城坠40余丈。清兵筑短墙以守达二月久。直至八月,清军水陆四路援之,泉州解围。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
  八月十三日,施琅率官兵攻台,郑克壤投降,台湾归统清朝版图。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九月,康熙皇帝下令解除海禁。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诏漳泉二府旱,水运江浙漕粮30万石赈之,并免本年未完额赋。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
  清政府“禁民众私自出洋”。
  雍正元年(1723年)
  清王朝允许泉州沿海复界。
  雍正五年(1727年)
  清廷废除往南洋贸易禁令,泉州始复开禁放洋,但仍禁止留居外洋之人回籍。
  雍正七年(1729年)
  设泉州船厂,修造水师战船,是年承修达48艘。
  雍正十二年(1734年)
  雍正皇帝颁发“上谕”,亲自过问泉州民间械斗事。
  乾隆二十年(1755年)
  清廷下令关闭泉州、宁波等对外通商口岸,只准广东继续对外贸易。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名医吴亦飞在通天宫口开设承志药店,制成“范志万应神曲”,不久迁至桂坛巷内。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秋,乾隆皇帝诏焚泉州少林寺,部分寺僧避于南安一片寺。从此无复敢修者。
  十二月,泉州知府怀荫布总裁、广东四会知县黄任、贵州安顺府郭赓武纂修《泉州府志》告成。
  乾隆三十年(1765年)
  晋江知县方鼎主修《晋江县志》。
  乾隆四十年(1775年)
  泉州商人孟定侯、许玉堂等把前年被狂风漂至泉州的日本船员15人送回日本。在此前后十多年间,中日双方互相送回在海上遭风漂流的对方人员之事,屡有记载。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
  四月初十日,白日顿昏黑胜夜,狂风大雨,龙卷风疾扫,府学明伦堂全塌。
  嘉庆十年至十一年(1805~1806年)
  西班牙“安娜·菲利克斯”号船多次走私鸦片进入泉州港。
  道光元年(1821年)
  沿海一带乡村制订严禁乡民贩卖鸦片的乡规民约。
  道光九年(1829年)
  六月二十三日未时,大下冰雹。
  道光十年(1830年)
  晋江知县胡之鋘主持,梅石书院掌教周学曾等纂修《晋江县志》书成,未付梓。1987年由泉州市鲤城区地方志编委会影印刊行问世。
  道光十二年(1832年)
  解除华侨海禁。
  道光十九年(1839年)
  十月间,一英国装载鸦片轮船抛泊大坠海面,被舟师轰走。
  道光二十年(1840年)
  闽浙总督邓廷祯暂驻泉州办理海防。
  同年,泉州开展禁鸦片烟及抗英斗争。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英国军舰进犯泉州湾,至洛阳桥下,泉州民众英勇抗击,将英舰轰出。
  咸丰年间(1851~1861年)
  泉郡诸董事在镇国东禅寺遗址重建少林纪念性小寺,名东禅少林寺。
  咸丰三年(1853年)
  四月十五日,晋江县东石蔡俭等人响应同安小刀会起义;八月,率众数千人攻泉州。
  咸丰四年(1854年)
  永春人林俊为首两度率众响应太平天国起义,围攻泉州城未克。
  咸丰五年(1855年)
  六月十四日,响应太平天国起义的农民军首领邱二娘在泉州南校场被清政府凌迟处死,时年22岁。
  同治四年(1865年)
  十月,英国长老会牧师杜嘉德在泉州南街头设立教堂,被民众焚毁。泉州知府沈桂荣出示布告严禁骚扰教会。晋江知县拨出白银408两赔偿教会。
  光绪年间(1875~1908年)
  旅日华侨周起谦在南岳街开设纺织工场,进士黄谋烈在象峰巷开设晋江织布局;李春水在玉犀巷口开设采用近代印刷术的圣教印书馆。
  光绪四年(1878年)
  设花桥施药局。
  光绪七年(1881年)
  年初,英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医生颜大辟到新花山(在今南街礼拜堂)设立施医布道处。同年,在连理巷创办惠世医院。光绪九年,办西医讲习班培养医护人员。光绪廿七年,又在裴巷另设惠世女医院,把西方医疗技术传入泉州。
  同年,泉州讲武巷内开设第一家照相馆。
  光绪十年(1884年)
  六月,泉州于南门聚宝街开设电报局。
  光绪十一年(1885年)
  泉州府城南门后山人、著名南曲艺人陈武定东渡台湾,在鹿港雅正斋传授艺技,历时3年才回归。
  光绪十二年(1886年)
  泉州首家西药房——辟仁堂在打锡巷口开设。
  光绪十六年(1890年)
  英国长老会在泉州创办第一所教会学校——培英女子学堂和毓英两等小学堂。
  光绪十七年(1891年)
  开元寺僧超尘组织“大开元班”,为泉州打城戏班之创始。
  光绪二十年(1894年)
  苦寒三日后于十一月初八夜,泉州城区降尺许大雪。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
  世界性鼠疫从香港经厦门传入,当年染疫985人,病死847人。其后持续蔓延53年之久,流行97个村(街),发病12516人,病死10093人。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日本教从厦门传人泉州。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新门外王宫村开设泉州首家经营侨批业务的王顺兴信局。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泉州海防厅移置厦门。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泉州府创办泉州官立中学堂和泉州晋江县官立小学堂,分别为泉州第一所中、小学。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
  二月,泉州大隘门开设邮局(大清邮局)。
  十二月,厦门太古洋行900吨轮船首航泉州港,是最早的泉厦间大轮通行。
  光绪三十年(1904年)
  英国基督教长老会在平水庙办养正小学,旋改为中学,后改名培元中学。
  同年,进士黄抟扶在清源山垦辟茶园,引种武夷山、安溪等地名茶,创办清源种茶公司及制茶厂。
  同年,泉州开始接种牛痘苗以预防天花。
  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1904~1906年)
  西方殖民者以契约方式从泉州诱招一大批人,先后经厦门乘轮出境做劳工。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七月初三日,泉州大水,石砻水文站洪峰流量9000立方米/秒。又逢地震及海潮顶托,城内一片汪洋,为百年所未遇。
  八月,泉州商户、店工罢市,船工罢海,反对清政府屈从帝国主义实施海关暴规肆行勒索。
  同年,泉州府官立中学堂学生开展反对美国压迫华工的斗争。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春,同盟会福建分会委派许卓然到泉州建立地方组织。
  同年,在海外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泉州籍华侨盛九昌、蒋以麟、郭治齐、庄汉民先后回泉州开展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泉厦商人集资创办太和轮船公司。翌年,泉州商人吴鉴、杨合式等人合资创办八闽轮船公司,客货船川走于泉州、福州、温州、宁波、上海等地。
  同年,泉州商会成立,进士林翀鹤任会长。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进士黄抟扶、举人洪里仁等人发起组织农务会,并在释仔山创办农事试验场,附设气象站,研究改进农业技术。
  宣统元年(1909年)
  十月,泉州教育会成立,推举进士黄谋烈、黄抟扶为正副会长。同年,泉州在提督衙举办首届中小学体育运动会。
  同年,印尼华侨郭治齐、吴瑞玉、吴昆元、吴达瑞等人奉同盟会之命,回泉州同革命党人王雨亭、王吉甫等创建共和实进会,开展革命活动。
  宣统二年(1910年)
  王承宗购置一台摩擦电影机和数部无声西洋黑白影片来泉放映,开创电影传入泉州的历史。
  宣统三年(1911年)
  四月,泉州革命党人在清源山赐恩岩召开秘密会议,商讨光复泉州事宜。
  九月初,中国同盟会泉州分会在小开元西隅学堂成立,推选蒋以麟、黄中流为正副会长。
  九月二十八日(11月18日),泉州同盟会在府衙、县衙、协台衙门举行光复典礼,泉州光复。中华民国民国元年(1912年)10月,福建暨南局在泉州设立分局,办理泉属各县及莆、仙两县的华侨事务。
  同年,晋江县公署成立,陈秋臣为晋江首任知事。
  同年,银庄商家苏星南等人另组晋江县商会,并创办商立小学(振兴小学前身)、市民阅报室、国语传习所等文化福利事业,成立商民巡查队和救火队。
  同年,泉州归侨蒋报策等人发起组织泉州华侨公会,会员多达千余人。
  同年,由法石商人伍嵩如、刘放甫等创办泉永轮船公司,自有2艘,又向日本承租6艘,总吨位达3000多吨,营运上海、宁波、福州等港口。
  民国2年
  2月,辛亥革命党人前往火药军装库接管,被前清守库者引爆,致张锡福、黄大荣、贺祝尧牺牲,省政府追认为烈士。
  夏,中国国民党总部派林森来泉,在清源书院召集同盟会会员开会,成立国民党泉州支部,选举陈昌侯为支部主任。
  同年,地方绅士谢俊英、龚显鹤等发起筹办电厂,联合厦门富商林尔嘉投资10万银元,成立泉州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在菜洲建发电厂,安装一台60千瓦煤气发电机组。民国6年9月发电营业。
  民国3年
  泉州组织闽南讨袁军。
  民国4年
  5月,泉州革命党人及热血青年志士联合行动,反对“二十一条”。
  12月15日,驻军因赌起斗,开枪激战,乘势抢劫县署、商店、民居,挟赃逃窜,伤亡群众100余人,兵士互毙30余人。
  同年,泉南、泉西等地英国长老公会设有堂会14个,教徒1655人。至民国17年,发展有堂会16个,教徒3375人。
  同年,许卓然、王泉笙等创办《新民周报》,为泉州办报之始。
  民国5年
  3月,中国银行泉州汇兑所开业。民国8年,改为中国银行泉州支行。
  4月26日晚,泉州革命党人在西街汤文河宅召开反袁会议,被管带阎广威和晋江县知事董荣光率兵袭击,汤文河等5名革命党人被捕遇害,泉州反袁计划失败。
  同年,泉州教育界人士吴藻汀、傅无闷、陈祖烈等人组织“移风”等7个剧社,演出《皇帝梦》、《血手印》等反对袁世凯称帝的话剧,为泉州话剧之始。
  民国6年
  1月25日,福建督军李厚基部第十混成旅第二团马步云部驻泉州士兵发生哗变,枪杀平民30余人。许卓然召开公民大会抗议并电省控告,终以赔偿每位死者200元了事。
  秋,许卓然组织“靖国军”,支持护法斗争。
  民国7年
  永惠妇孺医院从永春迁入泉州打锡巷,始置妇产专科。
  民国8年
  5月21日,私立泉州中学校牵头组织全市中、小学及各职业学校男女师生2000多人集会示威游行,响应北京学生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5月底,成立泉州学生联合会,领导学生深入商店、农村,开展“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和反封建、破除迷信的宣传活动。
  6月间,泉州工人、店员及教职员工联合各界人士,召开国民大会,成立义勇队,声援京、沪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的爱国运动。
  7月,泉州至安海民办公路动工,民国11年6月通车,全长21公里。
  夏,泉州侨办女子公学学生带头发动女子剪辫、放足,宣传婚姻自由,参与社会活动。
  12月,《新青年》等进步刊物开始在泉州传播。
  同年,泉州创办公立中医院。
  民国9年
  春末夏初,江加走制作《封神演义》神话人物木偶头像,轰动一时。
  同年,孙中山为培元中学题词“共进大同”。
  同年,应泉州人魏峥峨之邀请,蔡元培、马叙伦特来泉州宣传五四运动精神。
  同年,南街基督教会创办华英女子师范学校附设华英幼稚园。
  同年,创设晋江县公立大众通俗图书馆,后扩建为县民众教育馆。
  民国10年
  泉州明新乡村师范成立“明新剧社”,编演现代话剧《黑籍冤魂》,猛烈谴责北洋军阀张清汝欺压民众勒捐派款,造成民众家破人亡的罪行。
  同年,基督教女宣道会创办培英女子中学,初址驿内巷,后迁平水庙。
  民国11年
  3月,泉城工务局成立,不久改称市政局,着手进行拆城辟路。
  10月,以张贞、许卓然为首回泉州组织福建自治军。不久,许崇智率东路讨贼军包围泉州城,张清汝部出城接受改编。
  11月,东路讨贼军兴泉永前敌总指挥何成浚,由福州取道莆仙,直攻泉州,北洋军阀李厚基所部张清汝两个团在泉州缴械投降。
  同年,工程师雷文铨在泉州城区改道之前用近代科学方法测绘《泉州市平面图》(15000),图今尚存。
  民国12年
  2月9日,叶青眼、陈清机率领群众捣碎供奉在县衙内的康王爷神像,秦望山部队起而响应,泉州掀起第一次破除迷信运动。
  同月,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负责人、早期共产党员俞秀松到泉州从事军运工作,传播马列主义。
  7月30日,兴泉永护法军王永泉部军队占据泉城,闽南讨贼军何成浚部退入安溪。
  同年,泉州市政当局动工拆德济门至一堡的城垣的石条,用于铺筑从新桥头至亭前街800米的路面。
  同年,泉州城内始建南北大街,全长2400米,宽12米,中段两侧多为二层骑楼式商住房。历时两年告成。
  民国13年
  8月6日,北洋军陆军第十二师二十四旅孔昭同部进驻泉州。
  10月11日,泉州商人反抗北洋军阀周荫人及孔昭同摊派军需费而罢市,取得胜利才复市。
  同年,泉州首份《闽声日报》创刊,吴藻汀任总编辑,发行将近一年后停刊。
  同年,苏应南发起创办公立西医院于南岳后街。
  同年,重修孔庙、开元寺镇国塔和仁寿塔。
  民国14年
  4月18日,孔昭同部勒税,与乡团冲突而洗劫数十乡,屠戮百余人。
  6月11日,“五卅”惨案后,泉州学生、店员、工人等各界人民为声援上海工人的斗争,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帝示威大游行。
  6月19日,泉州成立国民外交后援会。旋即泉州教育界、学生界发起组织“反帝大同盟,,以学生、店员、工人为主组成“十人团”,开展抵制英、日货斗争。
  秋,泉州到永春公路全线通车。
  同年,泉州文化界组织“五卅剧社”,在开元寺公演《申江血》话剧,筹款支援上海反帝斗争的工人。
  同年,佛教界著名和尚转道、转物和全国佛教会主席圆瑛法师创办泉州开元慈儿院。民国30年,改名为泉州开元儿童教养院。
  同年,晋江地方检察厅、审判厅在泉州成立。
  民国15年
  11月23日,国民革命军北伐军东路军何应钦部占领泉州。
  同月,晋江县署改称晋江县政府,东路军政治部委派康瀚为晋江县县长。
  12月,台湾人、共产党员唐生等人在中山中路开泉州书店,传播马列主义。翌年,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同月,北伐军东路军政治部在明伦堂设立兴泉永政治监察署,陈文总任监察员,李松林等共产党员负责宣传和民运工作。
  同月,国民党党员余佩臬随北伐军入泉州,组织晋江县妇女解放协会。
  同月,秦望山主持召开国民党晋江县全县临时代表大会,成立晋江临时县党部。
  同月,国民党晋江临时县党部在泉州城区组织人力车、建筑、瓦窑等行业工会。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组建泉州码头总工会和汽车等13行业工会,会员超3000人。
  年底,北伐军第十一军张世德师路经泉州,偕同许卓然等,摧毁在泉州无恶不作的“市卫队”,枪毙首恶14人。
  同年,匪首高为国入双阳福山腰老巢,窜扰晋江、南安、惠安三县,派兵、派饷、派枪,匪部扩充到1000余人。
  同年,泉州花巷大火灾,两旁店屋焚毁殆尽。
  民国16年
  1月,中共泉州特别支部委员会在明伦堂成立,负责人李松林,有党员6人,隶属于中共广东区委领导的中共闽南部委。
  同月,泉州组织工会、妇协会、学生联合会及反帝大同盟等群众团体,支持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年初,因货币贬值,泉州瓦窑业工人举行罢工,要求增加工资。
  2月,成立晋江县总工会。
  春,中共地下组织在洋塘、树兜、法石等乡开办民校,成立农民协会,宣传减租、减息、减税。
  4月10日,晋江县国民党右派在南校场召开所谓“拥蒋护党”大会,反对国民党、共产党合作,通缉李松林、辜仲钊等共产党人以及国民党左派陈文总、陈刚等人,并解散农协会。
  同月,“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后,省“清党”委员会派吕觉剑、吴鸿宾、庄笃明、陈培钰、万国顺五人为泉州“清党”委员会委员。
  5月,晋江县总工会及各行业工会被迫停止活动。
  11月12日,福州陈铭枢率领第十一军,协助海军陆战队欲动手解决高义等闽南新编军,但新编军闻声不战而退,第十一军随即占领泉州。
  同年,高为国勒派晋北大河内乡乌单(苛捐杂税)3000元,乡民抗交,高为国焚毁民房大厝30多座,乡民外逃泉厦,遂成废村。
  民国17年
  6月,中共福建临时省委代书记陈祖康叛变后,导致共产党员李松林和辜仲钊被通缉而出走南洋。中共福建临时省委先后派张晓川、吴亚鲁到泉州恢复党组织。
  同年,中共地下组织在泉州城内组建印刷赤色工会。后两年,又组织人力车、建筑、码头、木器、店员、教职员等赤色工会。
  民国18年
  1月,安那其主义者开始在泉州活动。
  3月,成立中共泉州县委,下属2个支部。翌年春,在工人中发展党员,建立15个支部。
  春,许卓然、秦望山、梁龙光等在泉州武庙创办黎明高级中学。翌年,苏秋涛向南洋募捐,创办平民中学,两校办学宗旨都主张新文化运动,实行教育改革,提倡学术研究自由和思想解放。
  8月,高为国部抢劫泉州西门车站,杀害工人9名,导致泉州汽车工人罢工,迫使泉永汽车公司抚恤死者家属。
  同年,中国佛教会晋江分会成立,并邀请中国佛教会会长僧太虚和弘一法师连袂来泉州弘扬佛法。
  同年,影片商集资兴建大光明戏院(今址金鱼巷,后改名人民电影院)。
  民国19年
  元旦前后,高为国在泉州城乡摊派军饷和苛捐杂税,引起店员、工人和商户举行全城罢工、罢市,并联合晋北农民群众和民团共同起来进行斗争。但有20多乡被高为国率部掠劫5天,打死60多人,捉走150多人。
  2月下旬,省政府调原驻漳州的刘和鼎五十六师接防泉州。
  7月10日晚11点,树兜等乡民团600多人为抗缴荔枝树捐苛税,突袭驻各城门的高为国部驻军营寨。民团得胜后,仍旧撤回新门外驻守。11日,高为国再率部进入泉州,劫杀无辜市民以泄恨。同年冬,陈国辉进剿高为国老巢福山腰,高逃至闽北,后被解省处决于福州。
  8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泉州建立中共泉州特委并领导惠安暴动;同时建立泉州区委,协助泉州特委开展工作。
  9月26日,《泉州日报》创刊,属国民党晋江县党部机关报,址设于城内玉犀巷镇雅宫。
  同月,泉州学联发动各校师生并联合工人、雇员,组织泉州反日会。
  同年,成立泉州世界语学会,并在《晋江报》副刊发表世界语专刊。
  同年,足球爱好者王岫松发起组织晋江体育社,是泉州最早出现的群众体育组织。
  民国20年
  4月,粘文华主持建立中共泉州特支,辖城内及近郊农村党组织。
  同年,陈国辉向地方各界派款16万元,改建顺济桥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
  同年,市区公园顶创建公共体育场。
  民国21年
  6月8日,十九路军先头部队六十一师进驻泉州,群众沿路夹道欢迎。
  9月26日,陈国辉在福州被福建绥靖公署组织军事法庭处死刑(12月23日执行),其驻泉部队被十九路军围追堵剿。
  10月6日,泉州各界2万余人举行抗日救国大会,决议进行罢市、罢工、罢课,并通电全国,强烈要求政府对日宣战。
  同年,十九路军军长蔡廷锴重修洛阳桥,改石梁为钢筋混凝土建筑,经一年余完工。
  同年,晋江各界代表大会议决设立泉州平民救济院,收容流丐、吸毒者、小偷、扒手及无家可归的孤苦无依或残疾的贫民。
  民国22年
  11月20日,十九路军发动抗日反蒋的“闽变”,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11月29日,泉州文化运动大同盟成立,并发表《创造革命新文化宣言》。
  12月1日,泉州各界群众近万人在中山公园召开庆祝福建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国民党军飞机3架向会场投弹11枚,死伤群众20余人。数日后,又滥炸西门一带,十九路军士兵死伤多人;在南门聚宝街、水巷之间炸死群众17人,伤者甚多;在涂门街炸倒商店一处,死亡2人。
  同年,泉州国术总馆成立,址设泮宫内蔡厝祠,并建立温陵、富美两个分馆。
  民国23年
  1月3日,中华共和国兴泉省人民政府在泉州成立,省会设泉州。
  1月15日,十九路军由福州退集泉州。
  1月22日,国民党军第十师与十九路军在洛阳桥一带激战,十九路军受挫向泉州撤退,最后以十九路军将领投降告终。
  5月,泉州邮政局在聚宝街27号建立第一座无线电台。民国33年3月,迁中山南路216号。
  7月,中共厦门中心市委在南安岭兜召开泉州特支代表和晋南县委联席会议,泉州特支并入晋南县委,下属组织改为中共泉州东北区委(又称特别区委)。
  12月26日,福州至泉州公路电话线的架设工程开工,翌年3月完工。泉州设立电话室,安装40门磁石式交换机1台。
  民国24年
  7月26日至8月4日,连日暴雨,山洪暴发,酿成泉州有史记载以来的最大水灾。水尾到达钟楼脚,三千坛、黄甲街、五堡地处晋江两岸,屋倒数千间,压死102人。
  同年,菲律宾华侨曾重友首次带领菲律宾华侨组织的篮球“中西队”到泉州,在侨乡作表演赛,并在公园与泉州联队公开比赛。
  同年,泉州霍乱流行,死亡人数在1500人以上,绝户或死亡半户的颇多。
  民国25年
  4月14~24日,泉州公园顶内发现四座唐贞观三年(629年)砖室墓葬,由厦门大学文化陈列所林惠祥等人进行发掘。
  5月10~21日,在泉州公共体育场举行福建第三绥靖区军民联合运动大会,共有15县、市及驻军部分代表队参加,菲律宾中西青年会亦派男子篮球队参加,是泉州第一次举办的大规模运动会。
  民国26年
  6月,中共晋南工委划归闽中工委领导。
  7月,泉州城区建首家水厂,铺管道仅3公里许,全年售水量9万多吨。
  8月初,由各党派联合组成福建省抗敌后援会晋江分会。另又相继成立晋江县工人抗敌后援队、妇女抗敌后援队、泉州文化青年抗敌会。
  8月间,海面因受日舰封锁,泉州防灾委员会将无业渔民数千人移往罗溪、马甲、河市一带垦荒。
  同月,驻泉二三九旅破获汉奸组织“中日防共恳亲会泉州分会”,会长关维萱等4人伏法。
  10月,中共闽中工委红军游击队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闽中工委书记刘突军任大队长。11月中旬,按照八十师的命令进驻泉州承天寺。
  同年,旅泉台湾人组织复土同盟会。
  民国27年
  3月11日,陆军第八十师副师长钱东亮背信弃义,在莆田杀害特务大队大队长刘突军等5人。翌日,调重兵包围承天寺,强行收缴特务大队的武器,制造“泉州事件”。
  4月18日(农历三月十八日),卢沟桥事变后,泉州自毁交通线,炸坏顺济桥。
  5月间,晋江县破获汉奸组织“泉厦第十三战区同盟会”。
  同月,厦门、金门两地大批难民逃到泉州,难民收容所前后3个月进出难民近5万人。
  同月,厦门沦陷后期,民信局迁泉州,收解侨汇的中心遂从厦门转到泉州。
  6月17日,晋江抗敌自卫团司令部成立。
  8月20日,英商太古洋行“安庆”客轮由泉州直开菲律宾马尼拉。
  同月,中共福建省委撤销闽中工委,建立泉州、福清、莆田等3个中心县委,泉州中心县委领导泉州区域(含晋江)的党组织。
  同月,财政部核准开辟泉州港为临时通商口岸。
  同月,福建旅运社更名为中南旅运社,并在泉州设立分社,代办华侨出国签证和回国登记。
  9月15日,泉州举行万人“抗敌歌咏大巡行”,沿途高呼口号,歌唱《义勇军进行曲》、《保卫大泉州》、《打杀汉奸》等抗战歌曲。
  10月,中共晋南县委主持召开晋(江)南(安)联保联乡代表大会,成立晋南联乡抗日自卫队。
  11月,《福建导报》(旬刊)在泉州出版发行。
  同年,日机时来泉州城区骚扰轰炸,各中学校相继内迁。
  同年,福建省政府以抗日为由,下令限期拆尽城垣,驻泉部队勒令各联保派民工出动拆城石,拆城延续10年,惟留几段残基及护城河。
  民国28年
  3月3日,日本飞机轰炸泉州东海一带乡村及市区,至6月中旬多达10多次,每次出动2~4架,共投弹近200枚,炸毁商店民房数百间、渔船10余艘、汽车4辆,百姓死伤150多人,开元寺、承天寺、孔庙、中和宫等古迹及新桥、浮桥、洛阳桥、汽车站多次受轰炸。
  5月15日始,奉令自毁泉永德公路线。
  7月,泉州中心县委划归中共闽南(闽中)特委领导。
  9月,中国回民抗日救国协会福建分会在泉州清净寺成立。不久,改名为中国回教救国协会福建分会。
  同年,国民党顽固派改组抗日后援会晋江分会,解散晋南联乡抗日武装,查封进步刊物。泉州共产党组织于年底转入隐蔽斗争。
  民国29年
  4月4日,中共闽中特委书记李刚领导泉州中心县委在泉州城内发动300余人打开囤积居奇、抬高米价的奸商“米耕”米店,把大米分给群众。
  6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一些共产党和进步人士先后被捕入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曾白羽被捕后叛党,党组织被破坏,后转移南安。
  10月下旬,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团,抵达泉州慰问抗日将士及视察,受到各界热烈欢迎。
  12月3日,泉州湾口大坠海面发生翻船事故,死伤55人。
  民国30年
  3月3日,日机来袭,狂炸南门繁华市区,投7弹,死亡30人,伤24人。
  10月18日及20日,晋江县监狱发生两起狱犯逃狱事件,逃走67人。
  10月31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书记许运伙牺牲。闽中特委决定改泉州中心县委为泉州临时工委,书记吴天亮。
  12月,大平洋战争爆发后,泉州侨汇断绝。
  冬,第三战区泉州联络站行动组组长周凯因敲诈药商巨款案而被枪决。
  民国31年
  1月,无法出洋滞居厦门鼓浪屿的侨胞3000人返抵泉州。
  2月,泉州市音乐教育推动委员会在光明戏院公演大型歌剧《军民进行曲》(王震之编剧、冼星海作曲)。
  10月13日(农历九月初四)晚8时,弘一法师圆寂于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晴室。
  民国32年
  1月28日,泉州国民党军统派主办的《群力报》在泉州创刊,林梦飞任董事长。
  6月,因春久旱农作物枯萎,新门外各村农民成群结队到浮桥镇公所请愿免缴夏粮税。
  12月15日,三民主义青年团泉州分团成立。
  民国33年
  6月30日,各界在中山公园举行六三纪念大会,纪念林则徐虎门销烟105周年,现场焚毁毒品烟具。
  同年,由于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不稳定,人民的生活日益困难,海外华侨筹集20余万元汇给泉州作平粜粮食之用。
  民国34年
  4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决定建立泉州武工队,开展抗日反顽(固派)斗争。
  7、8月间,保安纵队兴泉永指挥官陈重在泉州进行反共反革命大捕杀,文化艺术界朱霏、洪瑞星等人遇难,王爱群、盛保罗、许谷芬、郑有福等人被捕人狱,此后泉州革命文艺转入低潮。
  8月10日晚8时半,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传来,报社竞出号外,机关民众出动游行,全城彻夜沸腾。11日下午在公共体育场召开庆祝大会。火炬游行三夜。
  12月23日,泉州码头工会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24日,罢工工人取得胜利。
  民国35年
  1月,台湾高雄市政府从泉州聘去小学教师72名。翌年,海疆学校第二届毕业生又去45名。
  4月8日,晋江县参议会成立。
  同年,隔绝多年与东南亚、台湾的联系恢复,侨汇频传,台湾的商品大量涌入泉州市区市场。
  民国36年
  3月,中共闽中地委派颜嘉祥回泉州,在上村、新宅、石龟头一带村庄建立群众武装,开展抗抽壮丁、抗交公粮、抗收田租斗争。
  5月下旬,南京发生“五二〇”血案,消息传到泉州,海疆学校举行声援罢课。全市区中学师生集中于中山公园举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集会,并上街示威游行。
  8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河市等地组建游击队。12月,又建立中共洪(濑)、河(市)区工委,在晋江等地展开游击斗争。
  同月,国民党在泉州成立晋江县戡乱委员会,许文波任主席。越月,许文波即为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武工队所处决。
  同月,晋(江)、惠(安)、南(安)、同(安)、安(溪)青年壮丁大同盟发出宣言,反对政府征兵内战。
  9月,南门外亭店村华侨杨厚翠独资创办道南中学,不久即易名凌霄中学。
  11月,晋江县国民党与三青团组织合并,成立晋江县统一组织委员会。
  12月,福泉厦公路经修复,全线通车。
  同年,泉州物价继续暴涨,法币暴贬,50公斤稻谷由年初4.6万元上涨到年末80万元。
  同年,省立医院由龙岩迁来泉州县学内,即今泉州市第一医院前身。
  民国37年
  6月3日,泉州11所大中学校的学生、教职员工举行“反美扶日”,抗议美帝国主义扶植日本帝国主义的示威大游行。
  6月28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组织武装劫狱,从泉州国民党晋江县地方法院看守所救出地下党干部5人。
  民国38年
  4月,泉州城区工委学生总支成立晋江县各校南京“四一”惨案后援会,通电南京学生表示支持并罢课4天。
  同月,中共泉州地下党正式成立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团队所属晋江支队发动龙头岭及上村的群众武装乘夜火烧外洲桥,十多次攻打浮桥镇公所。
  5月,中共泉州工委成立,隶属中共闽南地委。
  6月中旬,中共泉州临时工委召开第二次工委会议,成立泉州人民解放大同盟。
  6月29日,因法币、金圆券、银圆券严重贬值,银行及地方当局将1000余亿元金圆券装进195麻袋“海葬”销毁,市面通行银元及美钞交易。市场出现以大米为基价的以物易物的现象,建成、南国等商店及单位发代价券。
  7、8月间,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泉州城区工委成立供应委员会,筹粮筹款,为迎接泉州解放筹备支前物资。
  8月12日,中共四维乡地下工作者在对山苏夫人姑庙召开动员誓师大会,部署为解放军南下解放泉州筹粮、防敌特破坏以及参予武装战斗。
  8月16日,中共泉州工委发布《关于迎接解放军南下的紧急通知》。
  8月19日,驻守本地的国民党陆军三二五师宣布起义。
  8月31日(农历闰七月初八)晨,国民党交通警察部队遁离泉州。上午10时,闽浙赣省委所属游击纵队闽中支队泉州团队独立大队进入泉州城。下午4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九军八十七师先遣部队进城,与泉州团队独立大队会师,泉州宣告解放。
  9月3日,由长江支队第一大队组建的中共福建省第五地委干部率南下干部抵达泉州。
  9月9日,中共晋江县委、晋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首任县委书记张格心,县长许集美。同时,成立晋江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直接领导全县接收敌产、档案,编遣旧人员,筹粮支前及剿匪工作。
  9月11日,泉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政务处奉命接管晋江专署及晋江县政府、邮电局、卫生院(今市一院前身)、地方法院等20个单位;财政处接管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水利工程处等11个机构。
  9月13日,晋江县人民政府开始办公,组织民工、船舶、汽车,以筹供部队粮食,开展支援前线工作。
  9月22日,台湾国民党飞机3架在泉州市区厂口街投下6枚炸弹,炸死居民20人,伤27人,毁房屋30多间及民船14艘。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泉州各界举行庆祝大会与游行,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0月22日,海水暴涨,海埭均被冲毁,为50年来所未有。沿海农村海堤多处溃塌,3000多亩良田遭损。
  同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军区第五军分区(今泉州军分区)组建成立。
  同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晋江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11月12日,所有公立学校由地方人民政府接管。
  同月,晋江县首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泉州培元中学开幕,代表300多人。
  12月2日,国民党飞机空袭泉州,投弹6枚,炸毁东街、镇抚巷民房26间,炸死群众23人,伤15人。
  是年,为防敌机空袭,泉州开始修建人防工程。
  1950年
  1月2日,泉州各界近2000人举行新年劳军大会,并向部队赠送慰问品。
  4月26~28日,县首届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会议布置生产备荒和恢复工商业、支前和剿匪反特、废除旧保甲制度、建立基层政权等工作。
  同月,市区划为21条街,成立街政府,农村成立乡政府。
  6月10~13日,城关区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召开,着重解决恢复和发展工商业、繁荣市场问题。
  同月,水灾,农作物被淹3万多亩。
  同月,国立海疆学校和私立建国商业学校停办。
  8月24日,福建省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在泉州城区明伦堂设立办事处。
  同月,晋江县公安机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严厉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开展群众性的镇压反革命运动(简称“镇反”)。
  同年,创建泉州印刷厂,为全市第一家地方国营工厂。
  同年,开展民众教育运动,开办职工业余学校和农民业余学校。
  同年,实施第一次全国工业普查,对公营、公私合营及工业生产合作社企业进行普查,全县工业总产值912万元。
  1951年
  1月1日,划晋江县城区及近郊8个乡设立泉州市,成立中共泉州市委员会、泉州市人民政府。首任市委书记黄仁伟,市长许集美。
  1月21~23日,泉州市召开工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市总工会。
  2月10日,泉州市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南街礼拜堂召开。
  2月15日,泉州华侨服务社成立。
  2月下旬,泉州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全体会议召开。
  同月,因国民党飞机骚扰,泉州城内中学疏散到南安农村上课。
  同月,建立郊区区公所,不久改称南台区区公所。同年9月,市区建立临江、鲤中、桐山3个区公所。
  3月初,在环山乡开展土改运动。至翌年1月,全市完成土地改革。
  3月13日,市首届工农劳动模范会议召开。
  3月29日,召开市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成立泉州市抗美援朝分会。6.95万人签名反对美国重新武装日本,要求缔结和平公约。
  同月,泉州市私营企业重估财产调整资本评审委员会成立,对私营企业进行财产重估和工资调整。
  4月17日,晋江县政府机关由泉州城区迁驻青阳。
  5月1日,泉州市组织大规模的抗美援朝示威游行,各界人民捐献可购3架战斗机的资金。
  同月,各界人民审查反革命案件临时委员会成立,镇压一批首恶分子。
  同月,泉州工商局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共2810户。
  7月,接管旧晋江救济院,成立泉州生产教养院。
  同月,全市21个街、8个乡建立治安保卫委员会(简称“治保会”),各村设治保小组。
  9月1日,邮政局和电信局合并成立泉州邮电局。
  9月4日,金门南海总队派遣泉州、永安二纵队共370多名匪特,从惠安沿海登陆,潜入马甲、河市一带,旋即被歼灭。
  同月,泉州市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委员会成立,当月自首登记的反动党团特军政宪警等骨干分子964名,按政策区别处理。
  同月,创办失业工人自救工厂4个,即麻袋厂、针织厂、皮革厂、砖瓦厂。1954年后转为地方国营。
  11月8日,成立贯彻婚姻法检查委员会,随后通过对贯彻《婚姻法)情况的检查,调解婚姻纠纷,处理虐待婢女、童养媳事件,全市童养媳746人、婢女1227人愿意摆脱封建婚姻及雇佣关系。
  12月,全市党政机关、经济、生产部门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翌年6月下旬运动结束。
  同年,举办泉州市第一届人民体育运动会。
  1952年
  2月起,在工商界开展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和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至6月结束。
  2月,成立查定委员会,开展评地定等工作。
  6月初,成立市禁毒指挥部,破获贩毒专案3起。
  同月,市工商业界5次参加华东及全省各邻区召开的高、中、初三级市场的城乡物资交流会。
  7月,泉州市人民政府人民监察委员会成立。
  同月,泉州市开展禁毒运动,至10月份结束,基本肃清烟毒祸害。
  9月,泉州市与晋江专区联合召开物资交流大会,组织20万农民参加,购销总额484.5万元。
  10月间,在临江区开展整顿基层组织试点,贯彻“团结、教育、改造”的方针,改选基层干部。11月25日全面铺开,至12月25日结束。
  同月,泉州市识字运动委员会成立,组织各界11339人入学,学习后脱盲1810人,高小毕业254人。
  同月,泉州生产教养院傅彩云南曲清唱被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
  同月,泉州木偶实验剧团成立。
  12月,全市登记失业人数8915人。
  年底,泉州至永春、德化公路全线通车。
  同年,泉州市把散居、漂泊在泉州近海、内溪以船为家的渔民组建为笋江街居民委员会。1956年,市政府建房供他们居住,称渔民新村。
  同年,水灾频繁,为历年罕见。
  同年,设立泉州师范学校,培英女子中学改为泉州女子师范学校(后改为泉州幼儿师范学校》。
  1953年
  1月22日,泉州市工商界首届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市工商业联合会。
  2月4日,开展“新三反”运动,市区两级机关、企业部门13个单位的干部工人参加揭发官僚主义、命令主义、违法乱纪的斗争。
  2月6日,泉州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
  同月,成立市公费医疗管理委员会,全市享受公费医疗的单位91个、1600多人。
  5月20日,取缔反动道会门一贯道及同善社等组织,逮捕道首,争取道徒,收缴道具,退还道费。
  同月,全国新税制公布后,着手审查泉州市1952年所得税,于7月10日结束,退税58万元。
  同月,福建省立晋江第一中学(今泉州五中)、泉州第一中学被列为省重点中学。
  6月30日,参加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
  同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复,泉州市升为省辖市。
  7月28~29日,泉州市在和平街进行普选试点工作。
  夏,泉州市市场上某些农副产品供应困难,花生、生油、大豆等商品凭购买证供应。
  夏,夏收后42天未雨,水田龟裂,作物枯萎,受旱农田近3万亩。
  11月27日,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度。
  同月,推销国家经济建设公债,全市5431人认购,总数25252元。
  同月,全市开展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
  同月,全市开展第一次群众性镇反运动结束,全市打击各类反革命分子746名。
  第四季度,以加工订货、包销的形式,对137个私营手工业、厂店进行社会主义低级形式改造,包销和收购总值57万元。
  同年,开展人民防空活动,泉州参加防空教育的群众达80%。
  同年,泉州市绿化服务队成立,1960年改称泉州市园林管理处。
  1954年
  3月15~19日,召开首届手工业代表会议,部署贯彻市委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计划。
  4月,市房地产管理处成立。
  5月,市委工业部成立,11月市政府工业科成立。
  6月6日至8月5日,全市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宣传讨论。
  6月20~24日,泉州市首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同月,推广、建立农业初级合作社。
  8月,全市实行棉布计划供应。
  11月,泉州市计划委员会成立。
  12月,泉州市工人大礼堂(现文化宫)、侨光电影院落成。
  同年,建立市中医学会和市联合中医院。
  同年,完成对批发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年,《陈三五娘》、《桃花搭渡》等5个剧目参加华东会演,被评为优秀剧目;《采茶扑蝶》拍成电影,参加国际青年节,获二等奖。
  1955年
  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改称泉州市人民委员会。
  2月1日,“青年乐园”公园开工建设。
  第一季度,泉州80%市民参加反对使用原子武器的签名活动。
  4月,开展绿化城市运动,发动广大群众植树绿化。
  同月,开展节约粮食运动,压缩粮食定量,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同月,成立支前委员会。全市动员民工3405人先后参加4582工地、鹰厦铁路、7182工地、同安工地的建设和青年志愿筑路队。
  5月1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在泉州市区建立电台,对台湾省进行无线电广播。
  5月9日,贯穿泉州、晋江、南安三县市的金鸡水渠兴建完工。
  6月,泉州市人民委员会设立华侨事务科。
  8月下旬,泉州市开展第二次镇压反革命运动。至1956年9月底,共逮捕反革命分子和各种犯罪分子349名,缴获一批隐藏的武器、弹药、反动证件和其他罪证。
  同月,贯彻省移民会议精神,动员闲散劳力支援山区生产建设,共有3批369名居民迁移德化安置。
  9月中旬,贯彻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关于合作化问题的指示,制定市、区、乡三级农村合作化三年规划,12月成立市委生产合作部。
  同月,晋江下游防洪堤工程开工,至1960年6月完工。
  同年,开展“反胡风”学习运动,进行内部肃反,市组成5人领导小组。
  同年,始建华侨新村,历经数年建成5排48幢花园别墅建筑群。
  1956年
  1月4日,溪墘水利工程开工,至5月竣工,基本解决市区园地灌溉问题。
  1月26日,泉州市在侨光戏院召开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大会,标志已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
  同月,1800多户手工业全部合作化。
  同月,召开市知识分子代表会议,贯彻党对知识分子政策,成立市知识分子问题领导小组。
  2月下旬,市游民改造办公室开始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收容城市游民的指示,进行审查、宣传、教育、收容工作。
  3月1日,新华西路施工,当年建成通车,全长2150米。
  同月,第五十六预备医院二、三分院由黑龙江佳木斯南迁泉州,后组建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
  4月1日,泉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成立。
  同月,成立市教育局、文化科。
  6月1~6日,中共泉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市人民电影院召开。
  6月12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泉州市委员会成立。
  上半年,市区9个农业合作社、郊区8个农业合作社实现“乡乡通电话”。
  7月29日,泉州市小商贩代表会议召开。
  9月10日,遭受20年来最大的台风、洪水灾害,全市70%以上地区受淹,洪水淹至钟楼,受灾14746户、75574人,死亡2人,经济损失224万元。
  同月,废除旧的工资制度,实行工资改革。
  10月11日,参加国庆观礼的泉州籍华侨代表、港澳同胞及马来亚贸易考察团共29人到泉州参观、访问。
  11月7日,泉州生产教养院撤销,成立残老教养院。1963年,改为泉州社会福利院。
  12月5日,文化部公布全国第一批获奖戏曲剧目,泉州梨园戏《陈三五娘》榜上有名。
  1957年
  2月13日,成立老区工作组,开展访问,澄清和解决部分历史遗留问题。
  同月,泉州电厂兴建北门发电所,3台柴油发电机组总容量1200千瓦。
  4月,因鹰厦铁路通车,货物运输便捷,泉州全面调低12774种工业品的价格,平均降低幅度5.37%,最大的达29.81%。
  5月,学习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请民主党派和党外民主人士提意见,帮助中共整风。同时在机关、学校开展“大鸣大放”。
  6月下旬,开展反右派斗争,一批干部和知识分子、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上半年,就业问题突出,市政府采取多种措施缓和就业矛盾。
  7月下旬,颁布《泉州市加强市场管理取缔投机暂行办法》,加强市场管理。
  9月29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成立。
  12月1日,开展第三次镇反运动,全市统一行动,逮捕反革命分子及其他犯罪分子64名。
  同月,草邦水库建成。1959年蓄水利用,灌溉面积3500亩。
  同月,国家建工部和省建设厅抽调一批技术人员协助编制《泉州市十二年规划》。
  同年,泉州市全面进行工商企业登记。
  1958年
  3月,召开全市侨眷归侨代表会议,号召归侨、侨眷积极参加工农业建设。
  同月,精简机关工作人员682人。
  4月,木偶雕刻大师江加走遗作专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5月,建立泉州市图书馆。
  同月,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1958~1962年实现泉州市社会主义建设五年发展纲要,提出“苦干五年,把泉州建设成为以食品、化学、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和文化城市”。
  6月,各部门掀起“大跃进”高潮,出现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等现象。
  7月16日至9月4日,先后受三次台风、暴雨、海潮袭击,三次水灾市区受淹达69小时之久。
  同月,泉州市监察局成立。
  同月,《泉州日报》复刊。1961年改为双日刊,易名《泉州报》。
  同月,全市14万人投入“大炼钢铁”运动。
  9月27日,泉州鞭炮社发生库房自燃、烧死7名工人的重大事故,严重失职的厂长受到刑事处罚。
  同月,划南安县、晋江县的部分自然村归泉州市管辖。
  同月,泉州市民兵师成立,市属各系统及地直机关编为8个团、1个直属营。
  同月,创办泉州大学,设有工、农、医和师范四个学院。1960年停办。
  秋,创办泉州钢铁厂,1962年春下马,四年累计损失达2000万元,超过解放初10年泉州工业建设的总投资额。
  10月,破获隐藏在江南乡3个大队的匪特“白云纵队”、“闽海纵队”的残余组织人员65人。
  11月1日,郊区农村实行半供给半工资制,市区4个街道搞2个“三化”(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试点。
  11月17日,泉州市编制委员会成立。
  同年,漳平一泉州铁路开工建设,只建到安溪湖头,后下马。
  同年,在南校场建幸福新村,安置修建防洪堤拆迁户。
  1959年
  1月9日,泉州市基本建设委员会成立,建设科改为建设局。
  同月,福建省文管会晋江办事处下放泉州市,更名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2月,设立泉州市人民委员会宗教事务科。
  同月,制止农村劳动力盲目外流和私招乱雇工人的事态。至4月,动员5457人回乡参加农业生产。
  3月23日,泉州市召开五级干部会议,将全市公社化后的28个大队划为45个大队,202个小队划为319个生产队,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核算,三级管理,队为基础”体制。
  6月下旬至8月,大旱,全市受旱达8.5万亩。
  7月15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创建于泉州开元寺内。
  8月,全市发展多种经济生产,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大力组织货币回笼,至12月17日,城镇储蓄余额1342万元。
  9月,泉州电厂安装2500千瓦汽轮机组,为当时晋江专区最大的发电设备。
  10月1日,国营泉州影剧院开业。该院占地总面积7000多平方米,为全省最早建成的符合标准的宽银幕电影院。
  同月,全市开展工商企业普查。
  11月,梨园戏传统剧目《胭脂记》由中国新闻社与香港华文影片公司联合拍成电影。
  1960年
  1月中旬,全市开展群众性突击消灭椿象运动。
  同月,泉州市提线木偶实验剧团参加全国木偶戏、皮影戏观摩会演,后到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首长作汇报演出。
  2月11~28日,中共泉州市委召开市、社、队三级干部会议,为迅速把“三年规划、八年纲要、十三年主义”变为群众实际行动,发出“高举总路线、夺取六〇年伟大胜利”的号召。
  2月18~23日,市委召开工交财贸、农村各级党宣委、团支书、工会主席、工农业余教育干部会议,突击解决开展学习研究毛泽东著作的群众运动及工农业余教育和科学研究问题。
  2月29日,泉州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3月1日至4月3日,开展全民办科学“双革”(技术革命、技术革新)运动。
  3月12日,因受印尼政府排华影响回国的首批600多名归侨抵达泉州。
  3月19日,泉州市毛泽东著作学习委员会成立。
  5月,发现营养缺乏性水肿病患者。
  6月7日,满堂红农场龙星大队过堀村52户、278人聚餐发生食物中毒。
  6月14日,中共泉州市委三反运动领导小组成立,领导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6月21日,泉州市基本实现城市公社化,成立临江、海滨、鲤中、开元4个公社和地直、市直2个机关公社,6个公社总人数为109549人,社员74205人。
  7月,破获泉州海运公司职工张某越境后伙同9名特务潜入境内进行反革命活动的案件。
  9月1日,全市每人每月压缩粮食定量0.5~1公斤,缓解粮食供应紧张状况。1963年2月,恢复原有粮食定量。
  同月,泉州木偶剧院入选“中国木偶艺术团”赴罗马尼亚参加第二届国际木偶傀儡戏剧节,获集体二等奖。
  10月8~16日,中共泉州市委召开2000人的四级干部会议,“大鸣大放”,发动全市20万人民投入整风整社运动。
  10月15日,地市领导和全体四级会议干部参加万人誓师游行大会,欢送首批走上农业第一线的干部、职工4704人。
  同月,市委决定恢复肃反5人领导小组,结合整风整社,对2.4万多名干部职工开展“肃反”审查。
  同月,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到泉州视察。
  11月,华侨大学在泉州创办。
  同月,根据中央“活而不乱,管而不死”的方针,市人委决定恢复与发展农村集市贸易,活跃城乡物资交流。
  下半年,成立退赔委员会,彻底清理“一平二调”的“共产风”,退还平调的房屋、家具、农具、家禽、农产品和建筑材料等财物。
  1961年
  1月,中共泉州市委整风整社领导小组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全面开展整风整社,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失误。
  3月4日,泉州清净寺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月26日,泉州市抽调重工、轻工、化工、建设系统1300名劳力支援南平、龙岩等地林业生产。
  4月12日,开元寺、弥陀岩、瑞象岩、洛阳桥、老君造像、伊斯兰教圣墓、石笋被福建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月,泉州市高甲戏剧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向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首长汇报演出《桃花搭渡》等剧目,受到高度评价。
  6月1日,泉州市人民委员会公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处。
  7月,泉州市精简压缩办公室成立,压缩城镇人口及粮食销量。
  9月5~28日,中共泉州市委召开三级干部会议,贯彻“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工农业并举”的总方针,号召大办粮食,支援农村,艰苦奋斗,渡过灾荒。
  9月8~10日,全市连降大雨,市区受灾,市委发动军民抗洪保堤,排除险情。
  9月28日,成立泉州市委甄别工作领导组,对1958年以来在历次政治运动中受批判和处分的党员、干部及群众进行实事求是的甄别。
  10月,东海公社划出部分大队建立城东人民公社和渔业公社,满堂红农场改称满堂红人民公社。
  10~11月,市委试点工作队进驻东海公社,贯彻《农业六十条》,对生产单位进行调整,缩小公社规模,落实生产措施。
  12月9日,中共泉州市委开展反对商品“走后门”运动,对城市干部群众的生活必需品供应作出规定,改进商品分配制度。
  12月13日,开始执行统购粮食奖售工业品的政策。
  同年,编制《泉州市总体规划方案图》,编写《总体规划说明书》。
  1962年
  1月,开始精兵简政,压缩城镇人口,精简职工。
  2月10日,泉州市绿化委员会成立。
  同月,为纪念郑成功收复台湾300周年,泉州市文管会、泉州海交馆在开元寺檀樾祠举办“郑成功纪念馆”展览。
  3月8日起,泉州市各工厂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贯彻《工业七十条》,抓产量,增品种,节约原料,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月,文化界知名人士老舍、曹禺、阳翰笙、张庚等在泉州观看高甲戏《连升三级》,认为可与世界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作品媲美。
  同月,全市开展内部肃反(清理)工作,119个单位、13601人参加,有12种类型、972人成为“肃反对象”。
  同月,泉州市恢复“泉芡实”的生产,抢救祖国宝贵医药遗产。
  同月,全市发生械斗6起,参斗700多人,涉及4个农村公社,打伤6人。
  同月,晋江防洪堤外居民218户、1268人迁居堤内。
  同月,泉州市颁发《严禁盗掘、破坏回族、宗教界坟墓的布告》,贯彻党和政府的宗教、民族政策,保护伊斯兰教古墓葬与重点文物单位。
  10月3日,台风,正值晚稻扬花长穗,损失严重。
  10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到泉州视察。
  10月30日,泉州市统计局成立。
  同月至翌年6月,旱情严重。
  冬,泉州市始建火葬场。
  1963年
  1月10日,中共泉州市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通过把全市建设成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社会主义城市而奋斗的决议。
  同月,中共泉州市委及各级党委对干部、中小学教职员和医护、编导人员开展“反对现代修正主义”教育。
  1~2月,破获20多起反革命分子同海外敌人联系的案件。
  3月5日,恢复抗旱指挥部,出动劳力8500人拦溪引水,灌溉西北洋及东海两大平原1.6万亩。
  .5月起,泉州市动员3批共683名城市青壮年到福州、将乐等地农、林场参加山区社会主义建设。
  6月,泉州市加强图书租赁管理,取缔反动、淫秽、荒诞书刊。
  上半年,旱灾严重,全市夏收缺粮11886户、51483人,缺粮81.7万公斤,各级政府拨款支授灾区。
  7月20~23日,召开全市中学应届毕业生暨知识青年参加生产劳动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同月,泉州一中、泉州高级中学(今泉州五中)、泉州实验小学被列入福建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小学。
  11月,泉州市开展工商业企业全面登记注册。
  同年,全市支援农业生产各种小农具52万件,商业部门送货下乡5000人次。
  同年,泉州市高甲戏剧团的讽刺喜剧《连升三级》赴北京、天津、上海等地演出,引起轰动。
  同年,全市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1964年
  1月1日,泉州市计量标准管理所成立,加强对计量衡器制造、修理、使用标准检定管理。
  1月9日,泉州市专卖管理局成立。
  同月,泉州市防空指挥所动工修建新的人防工事,进行反空降战备,翌年10月竣工。
  2月1日,全市各粮站(店)执行粮食统销价格,取消定量、定销两种价格。
  2月13~17日,泉州市举行全市民兵军事体育检阅。
  5月27日,成立泉州市建设山区精简安置办公室,负责城市人口上山下乡、农村向山区移民等动员安置工作,严格控制城镇人口增长。
  6月11~22日,暴雨,总雨量447毫米,内涝7200亩。
  6月30日24时,泉州市参加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
  8月22日,泉州市首批下乡插队的180名青壮年和家属在三明市莘口公社沙溪洋大队单独建立一个生产队。
  9月后,全市麻疹疫情发展迅猛,全年发病3438例,死亡26人。
  冬,二个多月未雨,农作物受害,部分枯死绝收。
  同年,围垦浔美海滩3000亩,其中耕地面积2000亩、水产养殖面积1000亩。
  同年,全市白喉流行发病91例,死亡5人。
  同年,辟建九一路,长697米,宽27米,翌年竣工。
  1965年
  2月,市公交公司成立,市区始有公共汽车营运。
  3月1日,泉州市首届贫下中农代表大会召开。
  4月12日,泉州市人民委员会私房改造办公室成立,翌年6月全面开展私房改造工作。
  7月22日至8月15日,泉州市发生乙型脑炎流行,发病31例,死亡4人。
  7月26日,台风在崇武至泉州间登陆,风力9~11级,阵风12级。
  同月,西门芋岸头建成日产1500吨工业供水站。
  11月13日,后渚海军积极配合福建省海军突击编队在崇武以东海域与国民党军巡逻支队“永泰”号、“永昌”号激战,击沉“永昌”号,击伤“永泰”号。
  同年,泉州市创办工读、耕读学校。
  同年,泉州六中获省高考红旗。
  1966年
  5月下旬,泉州市传达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文件。
  同月,市文艺界错误开展批判《连升三级》活动。
  同月,全市各国营工厂派驻社教工作队,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清思想、清政治、清组织、清经济的“四清”运动)。
  6月4日,全市全面开展私房改造工作。
  6月4~5日,泉州城乡掀起所谓“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运动。
  同月,泉州市建立泉州制糖仪表厂、泉州电子仪器厂等8家新兴工业工厂。
  7月中旬,第一版《毛主席语录》在泉州市发行。
  8月8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随后泉州“文化大革命”的目标转向领导机关。
  8月29日,泉州部分学生、工人、农民参加福州的冲击省委、静坐示威的“八二九行动”。
  8月下旬,泉州市的“红卫兵”及广大学生、工人在社会上大破“四旧”,部分文物古迹遭受破坏。
  同月,泉州各学校开始组织“毛泽东思想红卫兵”,停课闹革命,部分师生外出串联。部分工人组织“工人赤卫队”。
  同月,惠安县社教分团进驻泉州,结合“文化大革命”进行“点”的社教运动。
  9月25日,泉州召开万人大会,宣布工人赤卫队总部成立。
  同月,全市40座大小寺庙一律收归国有。
  10月8日,中共泉州市委要求全市党政军民深入开展学习3211钻井队英雄事迹的活动。
  同月,“红卫兵”由辩论发展到互相围攻,社会秩序混乱。
  同月,泉州市“红卫兵”战斗总部成立,这是第一个全市性“文化大革命”的“群众组织”。至年底三大派形成,主要组织有“红派”(泉州工人战斗总部、红色工人总部、泉州红卫兵革命司令部、泉州红卫兵总司令部)、“战派”(泉州红卫兵战斗总部、捍卫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泉州联合总部)、“八派”(八二九红卫兵总部、八二九工人总部)。
  12月7日,中共泉州市委检查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犯所谓“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错误”。
  1967年
  1月10日,造反派接管《泉州报》,两年后停刊。
  1月23日,造反派夺取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委权力,并于1月26日晚在泉州市体育场举行“庆祝大会”。其后,掀起“一月风暴”,各单位、各部门发生夺权行动。
  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二十八军奉命到泉州执行“三支两军”(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
  同月,泉州市人民武装部成立革命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原泉州市党政日常工作。
  3月16日,泉州警备司令部将造反派组织“捍卫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泉州联合战斗总部”(简称“泉联战总”)定为“反革命”组织,强行解散。4月10日又公开宣布平反,恢复组织活动。
  3月18日,与“泉联战总”对立的组织举行示威集会和游行。
  5月20日,泉州市区两派“群众组织”在梨园剧团发生武斗,数千人参加。此后武斗频仍,且不断升级,直至抢夺驻军和民兵的武器。泉州中山路被分为南北区,双方对峙,社会动荡。
  5月23日,“红派”集会围攻泉州六中,教学楼被焚。
  6月,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对泉州市及各县实行军事管制。
  7月16日,威远楼发生武斗,打死1名泉州一中学生,为泉州“文化大革命”中武斗死亡首例。
  8、9月,部分职工和学生以“群众组织”名义,向国家银行借支工资和助学金33.7万元。此后几年清理工作时断时续,至1971年尚有6.5万元未回收。
  9月8日,发生清源山武斗,4名泉州红卫兵革命司令部成员在清源锣鼓山守卫时被打死。
  年底,泉州发生大武斗。
  1968年
  3月9日,泉州三派“群众组织”代表在北京参加中央解决福建问题的学习班,签订《泉州地区三派群众组织革命大联合协议》。
  5月15日至6月26日,泉州市部分科(局)级干部参加邱店6735部队的“毛泽东思想学习班”。
  9月23日,成立以驻军代表、革命干部代表、革命群众代表“三结合”的泉州市革命委员会。25日,10万军民在市体育场集会庆祝。
  同月,泉州市革命委员会下设办事组、政治组、生产指挥组,代替原市直的党政机构。
  11月17日,泉州市首批“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进驻学校,参加学校的“斗、批、改”。
  同月,“泉州市群众专政指挥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泉州警备司令部协助下成立。1970年1月31日撤销。
  同年,“泉州市工人纠察队总指挥部”成立。
  1969年
  1月28日,泉州市两万多人在体育场欢送首批1296名到德化插队落户的知识青年。至年底,有5批知识青年分赴德化、大田、清流、宁化上山下乡,总人数达六七千人。
  2月下旬,市直机关干部学习班从地委党校迁往德化上涌,继续开展“革命大批判”和深入进行“清理阶级队伍”。
  7月7日,泉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斗批改”办公室。
  9月5日,泉州市各级革命委员会成立。
  9月25~29日,泉州市革命委员会主持召开泉州市“三代会”(即工人代表会、贫下中农代表会、红卫兵代表会)。
  9月27日,受台风正面袭击,沿海风力达12级,又遇天文大潮,灾重。
  10月8日,泉州市创办“五七”干校。
  11月28日,撤销市所属剧团,组建小型毛泽东思想宣传队。
  同年,撤销泉州青年宫。1981年9月重建。
  1970年
  1月17日,福建省革委会通知撤销华侨大学,校园改由福建医科大学使用。
  同月,泉州市向福建省生产建设兵团输送青年373名。
  同月,东海平原自流灌溉工程开工兴建。
  2月,泉州侨办中小学全部改为公办。
  6、7月间,泉州部队、造反派学员204人到福州学习毛泽东主席在中共九大的重要讲话和“五二〇声明”。
  7月1日,国营商业、粮食、供销、水产等部门下属一些专业公司,经拼凑成为综合性商场——国营人民商场在开元寺开始营业。
  8月17日,泉州自来水厂竣工投产,日供水5000吨。
  10月24~28日,泉州市召开首届“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代表1600名,年龄最大83岁,最小13岁。
  同月,市农药厂试制成功新农药“春雷霉素”;泉州轻机厂造出100吨压铸机,填补市金属制品设备的空白。
  同年,全市受防空教育53万人次;修建各种防空工事5247个,可容纳13.52万人。
  1971年
  1月15日,晋江县罗溪、马甲、河市3个公社及双阳农场划归泉州市管辖。
  1月31日,泉州市贯彻落实毛泽东1月8日重要指示,开展一场自我教育的整风运动。
  2月9日,泉州各中学恢复原名称。
  5月,在洛阳桥以北兴建钢筋混凝土公路桥闸,减轻古桥负载。
  7月,市革委会编制《泉州市国民经济第四个五年计划》主要指标,仅有1971年和1975年两个年度的指标数据,至期都未完成。
  同月,中共泉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恢复中共泉州市委员会,设立常务委员会。
  夏,干旱40余天,受旱农田5万亩。
  8月4日,中共泉州市委与市革委会合署办公,实行“一元化”领导。
  同月,中共泉州市委开展“批陈整风”(批判陈伯达)学习运动。
  10月,兴建清源、发电所,安装汽轮发电机1台,容量3000千瓦。
  12月8日,泉州市扩建民兵独立团,人数1800~2500人。
  同年,泉州市军民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
  同年,受到台风正面袭击,全市城市居民房屋倒塌6886间,家具损失7万元。
  1972年
  年初,市委召开扩干会议,部署深入开展批林(彪)整风运动。
  1月,在泉州后茂村兴建全市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2月20日,市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立。
  5月8日,泉州电厂协同晋江地区水电局设计架设山美至泉州输电线路工程竣工,全程33公里。
  6月4~6日,连降暴雨,防洪堤临漳水闸关闭不及,洪水涌入市区。
  同月,华罗庚教授在泉州作应用优选法的报告,推广优选法。
  9月,泉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泉州市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先后恢复办公。
  10月,举办泉州市第九届市运动会,共有25个代表队参加,运动员达4000多人(含表演队)。
  12月1日,泉州市恢复成立商业局、粮食局、工商行政管理局等10个机构。
  1973年
  3月19~22日,泉州市人民银行连续发生两起盗窃国家库款的重大案件,案值17921.06元。
  5月,城东海堤动工,翌年11月堤坝合龙,围垦土地面积5000亩。
  8月24~29日,中共泉州市委召开扩干会,部署深入开展批林整风,各级干部630人参加。
  11月,建立泉州市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同年,全市对中小学进行整顿,恢复考试及升留级制度,加强基础知识教学。
  同年,拓建泉州新华路,石砖路面铺筑南至新华桥、北至环城路。
  1974年
  1月29日至2月3日,泉州市1973年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先进集体、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召开。
  2月,清源山上建成晋江地区第一个电视差转台,试转播黑白电视。
  3月4日,中共泉州市委批林批孔办公室成立,在全市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6月25日,中共泉州市委对台工作办公室成立。
  8月25日,泉州市后渚港出土宋代海船1艘,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设宋代古船陈列室陈列。
  9月,整治泉州顺济桥至法石通海航道62公里,使100~500吨机动船可乘潮通航。
  12月24日,泉州市民兵指挥部成立。翌年12月撤销。1976年7月又恢复。
  同年,后渚港3000吨级码头动工兴建。
  1975年
  5月,江南公社锦田大队与满堂红公社金浦大队引发一场涉及泉州、南安3个公社10个大队的宗派械斗,死2人,伤6人,泉州、南安党政、公安、武装部出动大批人员疏导平息,捕办肇事者。
  7月11日,中共泉州市委落实政策领导小组成立。
  8月28日,中共泉州市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成立。
  同月,泉州市深入开展“学习无产阶级专政理论”运动,反对资产阶级生活作风。
  10月,撤销市革命委员会组织组、宣教组、外事组,恢复中共泉州市委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建立中共泉州市直机关党委会。
  同年,省委工作队进驻泉州,开展“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学习、整顿社会秩序运动。
  同年,市委调整领导班子,对各行各业工作进行整顿。
  同年,制定《泉州市人民防空工事建设总体规划》,当年完成人防工程1227.8平方米。
  同年,泉州半导体器件厂建成全省第一条研制和生产微波混合集成电路的微波工艺生产线。
  1976年
  1月3日,全市开展反对封建包办买卖婚姻运动,破“三封四旧”(封建迷信、封建婚姻、封建械斗,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大立社会主义新风尚。
  1月7日,撤销泉州市革委会政治部和生产指挥部,成立市级机关各部委办。
  1月8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逝世的噩耗传来,全市人民无限悲痛,开展各种悼念活动。
  1月21日,泉州市农村工作委员会成立。
  4月16日,中共泉州市委撤销部分单位的运动领导小组、各口运动办。
  5月,成立所谓“追查反革命政治谣言”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至11月撤销。
  同月,开展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市直机关又遭冲击,陷入停滞混乱状态。
  6月,泉州至杏林11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竣工,全程75.4公里。
  7月14日,泉州市东海公社临海大队与晋江县陈埭公社仙石大队由海事纠纷引发械斗,经驻军协助才得以制止。
  9月9日,全市人民沉痛哀悼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逝世。
  10月24日,晋江地区军民在泉州集会,庆祝中共中央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篡党夺权阴谋的伟大胜利。
  同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消息振奋人心,城乡运用各种宣传站、宣传车、大字报、传单,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
  11月1日,市委召开万人大会,传达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的精神,抽调干部下乡,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12月15日,全市开始掀起揭、批、查同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运动。
  1977年
  1月,市委召开四级干部会议,传达贯彻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精神。
  3月13日,泉州市15名建筑工人赴北京参加毛主席纪念堂的工程建设。
  4月28日,泉州市制订《1977~~1980年工业学大庆普及大庆式企业规划》。
  5月4~12日,中共泉州市委贯彻中央和省委工作会议精神,检查总结全市6个多月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情况。11月,举办全市揭批江青反革命集团罪行展览会。
  9月,泉州市开展农田基本建设运动,以改土治水为中心,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田。
  11月7~9日,中共泉州市委召开全市科技工作座谈会。
  11月15日,泉州市建立健全社队调解委员会,处理涉及本社队范围的民事纠纷案件。
  12月19日,省革委会批准在支援建设南也门公路工程牺牲的泉州市技术人员黄财敏为革命烈士。
  1978年
  3月8日,中共泉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同月,泉州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4月,泉州港口建设指挥部成立。
  同月,国务院批准复办华侨大学,随后福建医科大学迁返福州。
  5月23日,被越南当局驱赶回国的第一批546名难侨安置在泉州华侨塑料厂。8月,第二批500名难侨安置在泉州双阳华侨农场。
  6月17日,中共泉州市委授予延陵大队“大寨式大队”称号。
  同月,确定实验、红旗、人民、振兴、延陵、城东等小学为市第一批重点小学。
  7月4日,中共泉州市委为因反对江青反革命集团、悼念周恩来总理、拥护邓小平而遭迫害的9人公开平反,当众烧毁“黑材料”,全市干部群众2000人参加平反会。
  7月27日,晋江下游防洪堤泉州市区段石堤外沿驳岸发生滑坡塌陷,长36米,最大宽度9米,裂缝116米,离石堤仅17米。
  9月16日,中共泉州市委为因高甲戏《连升三级》被打成“毒草戏”而受到批判和牵连的编导、演职人员平反,恢复政治名誉。
  10月,全市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
  11月12日,泉州历史研究会成立。
  11月23日,恢复晋江地区商校和泉州工读学校。
  12月,泉州市严格实行基本建设征地、用地审批手续。
  同月,政协泉州市第三届委员会召开常委会,恢复中断十年之久的政协工作。
  同年,中共福建省委授予泉州市煤炭公司、泉州市罗溪粮站1978年度财贸系统“大庆大寨式企业”称号。
  同年,泉州六中足球队参加全国中学生“三好杯”比赛,获华东第一名和全国第四名。
  1979年
  2月7~11日,泉州市1978年度群英大会召开,代表2000人,表扬、奖励大寨式大队1个,大庆大寨式企业1个,先进单位80个,先进集体662个,劳动模范26人,先进工作者704人。
  2月14日,通过有线广播召开全市平反大会,为“张桂如修正主义集团”及因“三一八黑报告”被迫害及因“文化大革命”参加“过得硬”组织者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2月29日,泉州市邮电局开始受理发往台湾的电报业务,对台湾来的电报也照常递送。其后又受理往台的电话和邮件。
  同月,中共泉州市委组织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和邓小平关于四项基本原则讲话。
  3月26日至4月4日,泉州湾宋代海船科学讨论会在泉州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提交论文65篇。会议期间成立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
  5月17日,落实党的侨务政策,对实行统一代管的160户华侨房屋全部给予退管并退还租金。
  5月26日,省授予泉州农业机械厂、泉州糖厂、泉州市印刷厂、泉州邮电局、泉州海滨蜜饯厂、泉州市体育器材厂、泉州市物资局等7个单位“大庆式企业”称号。
  6月19日,中共泉州市委、市革委会、市人武部为林志川、陈镇国两烈士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荣获一等功联合召开庆功大会。
  6月中旬,旱情日趋严重,大水库蓄水量减少,小水库、山围塘等干涸,夏种作物受旱面积7.8万多亩。
  8月25日,省革委会批准泉州后渚港为出口港澳货物临时起运点。
  12月14日,日本黄檗宗友好访中团到泉州访问。
  同年,泉州市福人颐饭店被评为全国财贸战线的先进单位,受到国务院嘉奖。
  同年,泉州市革命委员会成立扶贫领导小组,制定《泉州市扶贫规划工作方案》。
  1980年
  1月10日,全国侨乡和侨联工作座谈会在泉州召开。
  4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泉州、福州、厦门、漳州等四市对外开放。5月上旬,福建省政府召开四市对外开放工作会议。
  5月18日,泉州半导体器件厂为中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提供微波混合集成功能组件,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
  同月,国家名誉主席宋庆龄为泉州培元中学题词:“为国树人”。
  同月,台风、暴雨、洪水交相袭击,农作物受淹受冲,冲毁水库、桥梁,房屋倒塌,群众死伤26人。
  同月,对全市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全市工业企业总数679户,资金总额11728万元。
  6月7日,福建省政府进出口办公室批准泉州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泉州人造花厂有限公司的合资经营合同。
  7月24日,市区撤销人民公社,成立街道办事处,同时撤销各街道革委会,成立居民委员会。
  12月9日,省政府同意日本株式会社、香港商人来泉洽谈输出海员提供劳务的技术合作事宜。
  12月12日,召开市政协三届常委会,决定组成第四届委员会。
  同年,先后恢复民革、民盟、民建、农工党、致公党等民主党派及宗教团体的工作机构。
  同年,中共泉州市委组织贯彻“绝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同年,先后新建小山、红梅、宜春、向阳、西郊、金山6个住宅新村。
  1981年
  1月,落实宗教政策,退、清、还宗教团体的房屋产权、租金、存款、物件、生产基地。
  2月2日,设立泉州市法律顾问处。
  同月,举办首届泉州元宵南音大会唱,菲律宾等7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团参加。
  同月,泉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取消泉州市革命委员会名称,恢复泉州巾人民政府名称。
  3月14日下午,鲤北部分地区受罕见的龙卷风袭击。
  3月20日,市农林水办公室改称泉州市农业委员会。26日,成立中共泉州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
  同月,中共泉州市委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发动群众开展治理“脏、乱、差”活动。
  4月22日,泉州市落实私房政策领导组成立,开展归还“文化大革命”中被挤占、没收、统管的私房工作。
  5月19日,台湾轮船“鸿发”号驶入泉州第9码头,是1949年以来驶入泉州港的第一艘台轮。
  同月,市房产公司与香港华丰国货公司签订在市区兴建泉州华丰花园别墅华侨新村的合营协议,总工程56个单元,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投资人民币约300万元。
  7月6日,泉州市派出建筑工程队承包澳门海洋有限公司3座公寓楼工程。
  8月25日,泉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建立。
  9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师范专科学校。
  同月,全市开展“四清”、“反右倾”、“整风整社”、“文化大革命”四大运动案件的复查工作,至翌年9月结束。
  12月12日,泉州市邮电局市话改制交换机3000门割接开通。
  1982年
  2月8日,泉州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3月25日,全国邮政总局在泉州召开打击利用邮电走私、贩私、投机倒把座谈会。
  同月,泉州市八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关于保护、管理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决议》。
  同月,泉州开元寺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月9~12日,国务院港口口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安部等六部门联合对泉州港恢复对外开放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验收。
  5月,泉州工艺竹编在全国竹编质量评比中获竹篮类第一名。
  7月1日零时,泉州市参加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
  7月29日,受台风袭击,开元寺1株800多年古榕树被折断。
  同月,严厉打击容留、强迫妇女卖淫和“拉皮条”的犯罪分子,查获“窝主”31人、暗娼108人、嫖客161人。
  9月15日,泉州市档案局成立。
  同月,泉州橡胶厂与福建省、晋江地区外贸单位联合创办泉州运动鞋一厂,为美国定点生产奈克牌运动鞋出口。
  12月10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发出《关于认真学习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知》。
  同年,泉州市打击走私投机倒把办公室取缔指挥巷、桥尾等处贩卖走私货的黑市场。
  1983年
  1月1日,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泉州港恢复对外轮开放。
  1月6日,市人民政府公布天后宫等21处文物古迹为泉州市第二批重点保护单位。
  1月至4月20日,连续阴雨,总雨量达1000毫米,为平常年份雨量的85%,农作物受灾。
  2月26日至3月1日,泉州历史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举行,200多人与会,交流论文94篇。
  2月28日,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刊登《泉州市阿拉伯圣墓组值得重视》一文,引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的重视,并作出有关批示。
  3月18日,泉州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
  3月25日,市政府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同月,泉州建设规划管理局建立。
  4月2日,崇福寺对外开放,同年底进行主体修复。
  4月8日起,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国务院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组成考察组,对泉州伊斯兰教史迹进行考察。
  5月3日,市政府公布泉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共120株。
  同月,国营企业实施第一步“利改税”,将原来企业上交的利润,改征国营企业所得税,至翌年1月实行第二步“利改税”,取消税利并存,完成“利改税”改革。
  6月30日至7月3日,世界僧伽会副会长、东南亚佛教联谊会主席、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一行访泉;11月,宏船法师捐款200万美元,作修复泉州承天寺费用。
  同月,市政府明令取缔“呼喊派”反动组织。
  8月31日,中共泉州市委政法委员会成立。
  同月,全市开展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的斗争(简称“严打”),历时三年,摧毁团伙58个,依法逮捕法办479人。
  9月15日,菲律宾南乐崇德社到泉州进行南曲艺术交流活动。
  9月24日,泉州市首届《海峡心声》群众歌会举行。
  同月,泉州市木偶剧团应邀赴菲律宾访问演出,观众如潮。
  10月23日,华侨大学陈嘉庚纪念堂落成。
  10月29日至11月3日,国家主席李先念、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先后到泉州视察。
  10月至年底,百日无雨。
  12月22日,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偕夫人等一行访问泉州。
  是年,对全市工商企业颁发全国统一格式的工商企业执照。
  1984年
  1月23日,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泉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月14~19日,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与中国科技史学会、中国海外交通史研究会、福建社会科学院联合在泉州召开“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学术讨论会”。
  2月25日,市政府与陆军第92师联合组建“泉州市战时交通管理指挥部”。
  4月23日,泉州市落实华侨私房政策领导小组成立,开展落实华侨私房工作。
  5月1日,科威特阿拉伯经济发展基金会代表团到泉州参观伊斯兰教史迹。
  6月7日,泉州市国营企业(公司、局)开始与市财政局订立承包经济责任制合同,把指标落实到基层企业。
  6月12日,泉州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委员会成立。
  6月13日,泉州伊斯兰教史迹保护委员会成立。
  6月29日,设立泉州市华侨律师事务所、泉州市经济律师事务所。
  7月2日,创办黎明职业大学。
  同月,泉州至香港试行定期班轮运输。
  8月21日,泉州籍人士在北京成立闽南开发志愿者协会,聘请卢嘉锡、张文裕、林兰英等科学家担任名誉理事长。
  同日,市农业局创办福建省南泉经济开发公司,与深圳市南头区开展经济合作。
  8月,清理、退还“文化大革命”中查抄的各种书籍、字画、契证、铜、锡、银、瓷器以及其他物品共25715件。
  同月,全市整顿清理注册的党政机关和党政干部经商办企业。
  9月8日,中国科协主席、著名物理学家周培源到泉州考察。
  9月中旬,美国北爱荷华州大学访华团一行4人来泉州考察。
  9月30日,泉州大桥建成通车,桥长848.53米,宽16米,引桥长2582.07米。
  同月,东大路竣工,全长3130米,宽46米,机动车道初筑石砖路面,1991年改为混凝土路面,改称温陵路。
  10月,福州军区、福建省、江西省军民共建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在泉州召开,授予泉州市“军民共建先进城市”称号。
  11月9日,中共泉州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加强科技工作决议,决定争取5~10年内使重要行业的技术水平分别达到省内和国内先进水平。
  12月13日,市委贯彻中央和省委“坚决、彻底、尽快、妥善”的指示,成立处理地下党历史遗留问题领导小组。
  12月30日,中央整党指导委员会调查组到泉州了解第二期整党情况。
  同年,全市信用社恢复群众性、民主性、灵活性特点,清股、投股,建立民主管理组织,成立市联社。
  同年,设立华侨大学街道办事处,郊区各人民公社改为乡建制。同年,满堂红乡更名浮桥镇,乡镇分别建立人民政府,所有生产大队及生产队相应改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85年
  1月1日,各乡(镇)成立财政所,建立乡(镇)一级财政。
  1月底,国务院在北京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座谈会,决定将这3个“三角”地带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来泉视察,提出要利用伊斯兰教史迹做好对外宣传,发展与阿拉伯人民的友谊。
  同月,开始全面进行第一次全国城镇房屋普查工作,翌年结束。
  3月,市政府编印《泉州概况》,是首本介绍市情的书籍。
  4月1日,《泉州晚报)创刊,刊名系胡乔木所书,同年7月1日正式出版发行。
  4月4日,日本经济考察团一行112入到泉州考察访问。
  同月,泉州民间乐团在北京第三届“华夏之声”音乐会上作南音专场演出,受到首都文艺界、新闻界的高度评价。
  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原泉州市建制改设鲤城区,辖区范围不变。
  5月20日,由商业部和福建省共同投资的重点工程泉州赖氨酸厂动工兴建,该厂是全国四个年产千吨赖氨酸的重点企业之一。
  同月,泉州歌剧团创作闽台音乐剧《台湾舞女》参加福建省第26届戏剧汇演,获六个奖项。同年11月晋京演出,受到好评。
  6月4日,中国南音学会在泉州成立。
  7月1日,泉州技术市场开业。
  7月23~27日,福建省浅海滩涂开发利用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在泉州召开,会议围绕全省浅海滩涂特别是泉州湾的综合开发利用进行多学科的学术讨论。
  9月8日,泉州开展庆祝第一个教师节活动,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优秀教师。
  10月17~19日,日本浦添市一泉州市亲善访中团到泉州参观访问。
  11月6~8日,37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到泉州参观访问。
  11月12日,泉州蔡襄祠纪念馆开馆。
  同月,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召开法制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全市“一五”普法工作。翌年1月,鲤城区“一五”普法教育全面展开。
  12月10日,泉州市政府承认粘氏居民为完颜满族后裔(满族成份)。
  12月20日,文化部部长朱穆之到泉州考察文化工作。
  12月28日,鲤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同时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鲤城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首任区长曾华彬。
  同年,福建省华侨捐资办学现场会在泉州召开,对捐资办学贡献大的华侨授奖。
  同年,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占用耕地的比例。
  同年,泉州市被列为全国52个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一。
  同年,实施全国第二次工业普查。
  同年,开放寺庙教堂26座,平反宗教界人士冤假错案,补发教职人员生活费1.6万元,退还大部分教产。
  1986年
  1月,原中共泉州市委改称中共泉州市鲤城区委员会,区委书记郑玉约。
  3月初,鲤城区人民政府等单位和个人在第一次全国计划生育表彰大会上受到国务院表彰。
  3月31日,区委、区政府制止并清理东海乡迎津村乱占、滥用耕地及出卖土地的错误行为。
  4月1日,区属各粮店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改革。
  4月19日,中国泉州木偶剧团赴日本参加首届大阪国际木偶节。
  5月15日,鲤城区与三明市梅列区结成友好区。
  6月2日,鲤城区政府聘请复旦大学经济管理系主任、中国国民经济管理研究会会长苏东水教授担任经济顾问。
  同月,鲤城区组织清理百源川池和八卦沟。
  7月22日,省长胡平、副省长陈明义和外籍华人何先生在区委书记郑玉约、区长曾华彬的陪同下,视察东海中学。
  8月12日,制定《鲤城区“七五”科技发展规划》。
  8月15~18日,鲤城区组织货物赴京参加福建省乡镇企业产品展销会。
  同月起,实行每月20日为区长接待教师来访制度。至10月,共接待来访教师130人次。至1988年,恢复正常信访接待。
  9月4日,泉州侨乡开发协会在上海成立。
  9月17~23日,首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在泉州举行。
  同月,香港和昌集团董事长吴庆星投资4000多万元创办仰恩学院,后又创办泉州市马甲综合开发区,逐渐形成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系列工程。
  10月2日,鲤城区鹭江牌“保健美减肥茶”在法国巴黎获国际美食旅游协会1986年颁发的国际商品金质奖牌“金桂奖”。
  10月15~18日,华东国民经济管理学会第一次年会在泉州召开。会上专家、教授探讨温州、苏南、泉州的经济模式。
  10月23日,泉州味精厂生产的大颗粒结晶味精获巴黎国际食品博览会金牌奖。
  同月,鲤城区首届民间歌舞表演在笋江电影院举行。
  12月20日,鲤城区军警民联防领导小组成立。
  同月,福建省卫生厅宣布鲤城区基本消灭丝虫病。
  同月,中央绿化委员会授予鲤城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称号。
  同月,鲤城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鲤城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规划》在全区实施。
  同年,鲤城区委组织扶贫工作队进驻罗溪、马甲等贫困乡村。
  同年,全区乡乡办起敬老院。
  同年,大旱,全区受旱面积5.5万多亩,为民国25年(1936年)以来降雨量最少的年份。
  同年,国家计委、农业部将鲤城区列入全国重点优质龙眼商品生产基地。
  1987年
  1月6日,城东乡实现小学“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班班有教室、学生人人有课桌椅),受到省、市、区三级政府奖励,成为全省第一个受到该项奖的乡级单位。
  1月24日,贤銮福利大厦竣工。
  2月20日,在泉州八一旅社破获广西黄城县人梁士佳、陈坤陈贩卖假人民币18.5万元的大案,案犯当场被抓获。
  3月4日,泉州始办国际特快专递邮件业务。
  5月17日,清源山矿泉水通过国家地矿部评审委员会鉴定为优质矿泉水。
  同月,鲤城区南少林武术协会成立。
  7月31日,大暴雨成灾,多处房屋、围墙倒塌。9月9日,再受台风暴雨袭击,农作物、屋舍、防洪堤等受损。
  8月16日,泉州至香港客轮开通,“鼓浪屿”号轮船首航香港。
  同月底,区首届农民书画展在江南乡举行。
  9月19日,泉州市引进日本富士通公司F150程控电话交换系统1.2万门。鲤城区程控电话网建成,长途自动电话开通。
  10月,区政府决定以“仰恩工程”为依托,建立马甲科技示范乡。
  同月,罗溪乡划出4个村建立虹山乡。
  11月11~14日,中共泉州市鲤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多层次增强经济实力的目标和措施。
  11月26~28日,中国泉州市舶司设置九百周年纪念大会在鲤城举行,与会100多位专家、学者对“中国历史上市舶司制度与海外贸易”进行学术讨论,提交论文近百篇。
  11月28日,在鲤中街道办事处和平、民主两个居委会开展房屋所有权、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试点工作。
  同月,恢复城东杏宅村、东海大坪村、开元街道(东街)郭姓村(居)民回族身份。
  12月8日,区政府聘请区律师事务所三位律师为常年法律顾问。
  12月10日,泉州市第一座粮食专用码头后渚港5000吨级粮食码头主体工程通过验收,交付使用。
  同日,鲤城区被市政府确定为达到省颁二类区标准化的基本扫除文盲区,该年鲤城区非文盲率达到91%
  12月16日,李贽研究学术讨论会在鲤城举行。
  12月31日,泉州侨乡商品街竣工,长500米,两侧建仿古楼阁式店面680间,以天桥互通,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
  是年,全区完成身份证发放工作。
  1988年
  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等中央领导到泉州视察。
  1月4日,鲤城区与永春县结成山海协作县。
  1月13日,泉州天后宫、老君岩造像、洛阳桥、伊斯兰教圣墓等4处古迹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月26日,以助教兴学为宗旨的陈守仁家族基金会成立。
  同月,鲤城工艺制作师参加泉州市组团赴菲律宾马尼拉举办“中国泉州花灯展览”。
  3月1~4日,泉州元宵南音大会唱在鲤城举行,海内外嘉宾500多人参加。
  3月18日,鲤城区经济发展公司与香港和昌产务有限公司合资创办协昌国际发展公司,联合生产畜禽饲料。
  3月20日,鲤城区保安服务中心成立。
  3月28日,鲤城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
  7月5日,泉州市城市综合开发公司与台北运通股份有限公司、香港运通世纪集团有限公司合资开发成洲加工区和泉秀住宅小区。
  7月6日,福建省委书记陈光毅到马甲乡考察仰恩工程。
  7月10日,泉州无线寻呼中心成立,鲤城区无线寻呼业务开通。
  7月12~15日,三明市举行福建省业余体校举重比赛中,鲤城区女运动员吴鸿梅在56公斤级比赛中超3项世界纪录。
  同月,遭受3次热浪袭击,最高气温达38℃,受旱4.5万亩。
  同月,菲律宾光汉国术馆应邀来访,与区少林武术协会结为姊妹社团。
  8月22~24日,受台风和暴雨影响,全区普遍受灾,经济损失达1785万元,为多年来损失最大的灾害。台风登陆后又回到海上然后冉登陆,其台风运行路线之怪异,也是罕见的。
  9月2日,成立村级合作经济组织工作领导小组,以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9月7日,建立鲤城区人民检察院贪污贿赂罪案举报室。
  9月30日,开始实施《福建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成立鲤城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
  11月12日,鲤城区商会成立。
  12月21日,鲤城区老年人协会成立。
  下半年,在区税务局、工商局、土地局、农行等10个部门进行“两公开、一监督”(公开办事制度、公开办事结果,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试点,1989年下半年全区推行。
  同年,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范围包括灵山、九日山景区。
  1989年
  2月20日,威远楼重建落成。
  3月24日,区劳动局等5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
  3月下旬至5月底,区工商局共查获黄金走私案43起19302克,价值人民币193万元。
  4月3日14时左右,虹山乡遭到罕见的冰雹、龙卷风的袭击。
  4月15日,全区人民深切悼念原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逝世。
  5月18日,受北京政治风波影响,华侨大学等几所大中专院校部分学生在市区主要街道游行。
  8月29~30日,区委、区政府召开林业工作会议,作出《关于大干四年绿化鲤城大地的决定》。
  同月,区检察院、法院贯彻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贪污、受贿、投机倒把等犯罪分子必须在限期内自首坦白的通告》,开展打击经济犯罪斗争。
  10月10日,区乡镇企业组织名、优、特产品参加福建省工业博览会。
  11月,鲤城区人武部被国防部评为全国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同月,香港泉州同乡会在港成立。
  12月27日,区关心下一代协会成立。
  同月,在全区进行宣传以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教育活动。
  同月,鲤城区武术队参加省少儿武术比赛,获少年组团体第一名。
  同月,以股份投资形式创办的民间职业剧团大众剧团成立。
  1990年
  1月5日,台湾《统一日报》社长彭绍周率领台湾区道教亲善访问团一行34人到鲤城区访问。
  1月6日,鲤城区市容综合治理指挥部成立。
  2月5日,鲤城区公安分局在东门车站破获贩卖鸦片案件1起,缴获鸦片2.5公斤。
  2月11日,台湾“亦宛然”木偶剧团李传灿、陈锡煌拜泉州市木偶剧团木偶大师、国家一级演员黄奕缺为师。
  3月1日,区政府开展清理党政干部违纪建房和多占公房的工作。
  3月10日,后渚边防派出所查获穿山甲45箱、300多公斤,眼镜蛇10箱,猴3只。13日,全部放回大自然。
  同月,鲤城区籍台胞黄和平夫妇独资兴建罗溪敬德学校和马甲文华学校,为台胞在鲤城捐资办学之首。
  4月7日,在泉州市环境保护会议上,鲤城区区长曾华彬与泉州市市长签订环境保护责任书。
  4月8日,泉州实验小学建立解放以来泉州第一支儿童交响乐团。
  4月22日,双阳农场受冰雹袭击,房舍及农作物受损。
  5月1日,全国第一家70毫米超宽银幕六声道立体声电影院——东湖电影院开映。
  5月23日,台湾保生大帝庙宇联谊会进香团一行437人到鲤城区花桥慈济宫参观。
  同月,开展全国第二次“严打”斗争,鲤城区政法委执行“南海行动”,9次统一行动,逮捕各类人犯184人。
  6月1日,区政府下达首批粮食耕地保护区5万亩。
  6月6日,鲤城区组团前往哈尔滨参加中国与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
  6月19日至9月中旬,市区遭受6次台风暴雨袭击,省长王兆国和水利部副部长王守强率领慰问组到重点灾区慰问受灾群众,实地考察灾情,发动群众生产自救。
  7月1日,参加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
  7月21日,鲤城区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并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
  7月30日,鲤城区工商银行指挥巷储蓄所存款超亿元,成为全省第三家亿元所。
  8月4日,市重点建设项目泉秀路拓宽工程竣工通车,全长3200米,宽32米。
  9月12日下午4时,马甲乡大寨山山体发生严重滑坡,全村倒塌房屋2座,区、乡政府采取紧急抢救措施。
  同月,省政府决定将马甲农业大观园9个村开辟为引进优良畜牧品种试验区。
  10月3日,鲤城公安分局在市区侨联大厦破获一起贩卖海洛因2500克的案件。
  10月4日,中国泉州南少林武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市区举行。会议期间,成立国际南少林五祖拳联谊总会。
  10月23日,承天寺举行重建落成暨开光典礼。
  同月,鲤城区籍运动员陈尊荣获第11届亚洲运动会跳远比赛冠军。
  12月12日,鲤城区首次向社会开放原泉州市人民政府满30年(1951~1980年)的档案。
  12月19日,市区台胞台属联谊会成立。
  同年,泉秀新村、北山新村、霞淮花苑、泉秀花园、广益花园建成。
  1991年
  2月4日,鲤城区政府决定对华侨捐资助学的团体和个人授奖。
  2月8日,鲤城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成立。
  2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海上丝绸之路”考察船“和平方舟”抵达泉州后渚港,开展考察活动。
  3月1~5日,中国艺术研究院、省文化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中国南戏暨目连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鲤城举行。
  同月,全面清理、整顿社会团体。
  同月,第一批45家集体企业参加养老保险,为45家企业3154名职工投保。
  4月初,鲤城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成立。
  6月4日,郊区各乡镇计生服务所、各街道办事处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站成立。
  6月23日,《泉州市鲤城区房地产登记发证实施方案》出台,就房地产的登记、确权、发证工作程序和登记发证的时间、地域范围作出明确规定。
  上半年,旱情严重,许多水库干涸,农作物受旱总面积82372亩。
  7月20日,开元街道办事处及新春(开元)、新门(海滨)、临溪(临江)、通政(鲤中)4个居委会,分别被省人民政府表彰为先进街道办事处、居委会。
  同月,在美国举行的第八届夏季国际特奥会上,泉州纸板厂工人陈益清获蛙泳项目2枚金牌。
  8月5日,鲤城区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成立。12月20日,建立镇(乡)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委员会及仲裁委员会,专门受理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调解、仲裁工作。
  10月21~24日,闽赣鄂三省13县(市、区)人大工作横向联系会议在鲤城召开。
  同月,鲤城区体育代表团参加泉州市第四届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共得奖牌197块。
  11月9日,江南、东海、城东、北峰、河市、马甲、罗溪7个乡改镇建制,实行镇管村体制。
  11月30日,江南镇新塘村被中共泉州市委、泉州市人民政府评为实现村富、民富、共同富裕的典型村。
  12月30日,鲤城公安分局巡警中队设立。
  同年,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67个社教村经省市验收,63个村为合格,4个村为基本合格,村村达标。
  1992年
  2月12日,鲤城区打击假冒商标领导小组成立,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工作。
  2月19日,省科委批准鲤城区纳入泉州高新技术产业走廊区建设。
  2月21日,区委领导陪同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马甲仰恩系列工程。
  4月14日,设立“鲤城区见义勇为奖励基金”,鼓励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5月8日,经国家教委批准,仰恩学院升格为仰恩大学。
  6月6日,清源山风景名胜区被国家旅游部门列为全国旅游首选景点之一。
  6月10~16日,文化部在泉州举办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南方片)展演。
  同月,鲤城区果品食杂公司因连年经营亏损,资不抵债,宣布破产。
  7月4日,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到泉州马甲开发区考察仰恩工程。
  7月10日,泉州邮电大厦竣工,主体16层,高度60.7米。
  7月24日,漳泉铁路鲤城区指挥部成立。
  同月,各乡(镇)相继成立畜牧兽医站、经营管理站,与农业技术推广站并称为农业“三站”。
  8月1日,鲤城区高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成立。
  9月15日,鲤城区农民负担清理整顿领导小组成立。
  同月,江南亭店村拍胸舞表演队代表福建省参加第四届沈阳国际秧歌(民间舞蹈)节暨全国优秀秧歌民间舞蹈大赛,轰动关东;浮桥王宫村拍胸舞表演队代表福建省参加第二届天津国际友好城市艺术节“南开杯”民间广场艺术节邀请赛亦获多项大奖,轰动津门。
  同月,河市、东海、市区“标会”相继倒会,震动全区。区政府积极开展调解工作,稳定社会秩序。
  同月,东海镇划出9个村民委员会,设立东湖、丰泽、泉秀3个街道办事处。
  10月13日,鲤城区科学技术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同日,泉州少林寺复建典礼在泉州东门外东岳山麓南少林寺遗址举行。
  11月26日,江南镇及王宫村、霞洲村、东霞村、法石村、新塘村、上村村、埭头村,分别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明星镇、明星村称号。
  同月,鲤城区被国家体委授予“武术之乡”称号。
  同年,鲤城区工农业总产值达227491万元,实现90年代的第一个翻番。
  1993年
  1月1日,鲤城区人民广播电台开播。
  2月6日,“东海滨城”奠基典礼在开发区内举行。
  3月2日,鲤城区清理标会办公室成立,开始清理民间标会工作。
  5月7日,河市镇遭受暴雨、冰雹袭击,不少民房瓦片被冰雹炸坏,受害农作物面积达3000多亩。
  6月7日,建立区农村合作基金联合会。
  7月10日,泉州—日本全集装箱班轮首航。
  9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汉斌到马甲考察仰恩工程,为马甲开发区题词:马上甲天下。
  9月27日,中共鲤城区委成立反腐败工作领导小组,以加强反腐败工作。
  10月17日,区“清会”领导小组和政法部门决定悬赏捉拿携巨款潜逃的37名标会头。
  10月19日,辖区内合资企业福建豪盛瓷砖公司公开发行股票,系全国首家公开发行股票的台商合资企业。
  11月下旬,鲤城区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全市首家“科技数据库”首次展出。
  12月1日,市区开始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12月16日,泉州一香港水路客运复航。
  同年,鲤城区初级卫生保健工作被评为全国首批“基本达标县(区)”。
  1994年
  2月10日,东湖公园建成,对外开放。
  2月22日,“海上丝绸之路与伊斯兰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泉州举行。
  6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到泉州考察。
  9月7日,鲤城区推行住房公积金制度。
  9月9日,河市山边村人郑宝珠在第六届远南残疾人运动会铁饼比赛中以25.80米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并获金牌。
  10月28日,中国郑州嵩山一泉州少林武术大会演在泉州举行。
  12月5日,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召开鲤城区实施依法治区方案工作会议。
  12月15日,由电部发行“中国古塔”特种邮票一套4枚,泉州开元寺镇国塔(东塔)首次印上邮票。
  同月,泉州侨乡体育馆竣工。
  同年,泉州港年货物吞吐量达55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2万余标箱,位居全省第三位。泉州港步入全国中型港口行列。
  1995年
  1月20日,国道324线泉州段拓宽改造工程竣工通车。
  同日,市区东湖街、少林路、丰泽街、田安路等4条主要通道建成通车。
  2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到泉州考察。
  2月12~16日,中国泉州广场民间文化艺术节在泉州举行。
  6月23日,鲤城区推行优生优育保偿制度。
  9月10日,涂门街成片拓改工程开工,至翌年2月16日主车道竣工通车。
  同月,创办泉州南少林武术学校。
  12月1日,鲤中办事处被评为“全国最佳街道”。
  同年,双髻山旅游缆车建成运行。
  同年,城区人均住房达到10平方米以上。
  1996年
  3月3日,开展庆祝泉州“地改市”(暨鲤城建区)十周年活动。
  同日,“泉州星”命名仪式在侨乡体育馆举行。
  同日,举办’96中国泉州国际民间艺术节。
  3月4日,泉州市侨乡体育中心、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落成。
  同日,“泉州号”专列试通车成功。
  4月5日,泉州市革命烈士纪念碑揭碑。
  4月20日,市区开通“110”报警服务台。
  5月1日,泉州举办首届艺术品拍卖会。
  7月1日,东街拓宽改建工程开工,至翌年1月道路拓宽竣工通车。
  9月7日,泉州举行中华民族艺术节活动。
  9月9日,首届泉州“九九”商品交易会在江南泉州展览城开幕。
  10月19日,中国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泉州举行。
  10月20日,洛阳桥修复工程竣工。
  同月,在上海举行的第一届亚太特殊运动会上,陈益清获蛙泳项目的2枚金牌。
  11月4日,经省教委验收,鲤城区教育“两基”(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达标。
  同月,泉州东岳山世家坑发现古代锡兰侨民墓区,区内有锡兰王子和其他世氏侨民墓碑20多方,以及墓桌、石刻、桥板等一批文物,为明代锡兰王子及其后裔寓泉找到实物证据。
  12月28日,泉州刺桐大桥建成通车。该桥是全国首例由民营企业投资兴建的国家基础设施,全桥长1530米,宽27米。
  同月,沉洲晋江特大桥建成,成为全省最长公路桥。
  1997年
  1月,鲤城区初级水利化试点区建设通过省政府验收。
  2月,开始在全区各服务部门、窗口行业推行社会服务承诺制度。
  同月,鲤城区荣获福建省“双拥模范城”称号。
  3月15日,洛阳江大桥拓宽工程建成通车,拓宽后的洛阳江大桥全长222.3米,宽29米。
  同月,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泉州市为“福建省卫生城市”。
  4月30日,市区内沟河整治百日大会战全面完成内沟河整治,包括东环城河、田安渠、田淮渠、大淮渠、七中沟、百源水系及小八卦沟,全长6400米。
  同月,林业部授予鲤城区“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6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泉州市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原鲤城区划为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区。
  6月28日,市区举行“庆祝香港回归祖国文艺踩街”活动。
  同月,区组织服装鞋帽、电子、彩印、工艺、房地产等21家企业产品参加菲律宾马尼拉’97中国泉州出口商品展销会。
  8月初,中共泉州市委决定成立中共丰泽区委员会和洛江区委员会,任命鲤城区委书记蔡才厚,丰泽区委书记魏坚,洛江区委书记陈敬聪。
  8月11日,鲤城区行政区划调整、区机关工作人员分流工作结束,分配到新鲤城区208人、丰泽区206人、洛江区143人全部到单位报到。
  同月,耗资1.6亿元的泉厦高速公路泉州西福立交桥建成,这是全省规模最大的立交桥。
  9月下旬,鲤城、丰泽、洛江三个区分别召开区人民代表大会、区政协会议,选举新区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鲤城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国强,区长王亚君,政协主席黄金辉;丰泽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泉宝,区长林伯前,政协主席刘聚钗;洛江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希德,区长陈家富,政协主席蒋夏雨。
  9月29日,泉州市五套班子领导为鲤城、丰泽、洛江3个市辖区的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府、区政协、区纪委授牌、授印,泉州市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结束。

知识出处

鯉城区志

《鯉城区志》

出版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本书以新观点、新资料、新方法,全面真实地记述鲤城境内1300年来的秀丽山川、多姿风情、显著政绩、璀璨文化、鼎盛人文等。

阅读

相关地名

鲤城区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