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举办公益事业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268
颗粒名称: 第四节 举办公益事业
分类号: D634
页数: 4
页码: 877-880
摘要: 本文记述了自民国元年起,安溪华侨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多所小学和中学。华侨也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在安溪捐资兴建了多家医院,捐赠金额超过1000万元。此外,华侨还积极参与修桥造路、赈灾敬老和创办文化旅游设施等事业,为家乡乡亲们做出了突出贡献。
关键词: 华侨贡献 安溪县 公益事业

内容

一、创办学校
  安溪华侨热心家乡教育事业,早在民国元年(1912),依仁里下围乡(今龙门乡观山村)印尼华侨周明材、周祖例、周听从、周仕远等人捐资创办贞元小学,为安溪第一所华侨创办的小学。
  从1914年至1949年,华侨捐资创办的小学有龙门乡的养正学校、中和小学,蓬莱镇的魁美小学、龙兴学校、进来小学、育民小学、案山小学,官桥镇的曾郁小学、山珍小学,魁斗乡的普化学校,龙涓乡的崇文小学,长坑乡的崇阿小学等。
  1927年,马来西亚华侨官光厚,捐资在长坑创办崇德中学,为安溪华侨创办的第一所中学。1946年新加坡华侨林树彦捐资创办蓝溪中学。
  从1949年至1990年,华侨捐资创办的中小学数量更多,并捐资创办幼儿园和中等专业学校,华侨捐资兴建中小学校舍更为普遍,还有不少华侨捐资设立教育基金会或奖学奖教基金会。
  由华侨捐资创办的幼儿园有城厢墩坂幼儿园和尚卿科洋幼儿园。
  由华侨捐资创建的小学有蓬莱镇代贤小学等。
  由华侨捐资创办和创建的中学有龙涓乡的崇文中学,蓬莱镇的进来中学、温泉中学、代贤中学,官桥镇的华侨中学,龙门乡的榜头中学,金谷乡的清江中学、陈利中学,城厢乡的墩坂中学,大坪乡的茶叶学校,湖头镇的慈山中学,凤城镇的铭选中学等。
  1984年,龙门山美侨胞施先生捐资创建培文师范学校。1990年,湖头湖二侨胞李先生捐资创建慈山财经中等专业学校。
  华侨捐资设立的教育基金会共有21个,总金额达420万元。
  为家乡办学捐资作出突出贡献的安溪华侨,分别受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三级人民政府的表彰,荣获奖章、奖匾和奖状。二、创办医院
  1946年春,陈丙丁和钟铭选等人,捐资法币2674万元,缅币8000盾,创办安溪第所侨办医院——安溪依新公立医院。
  1949年以后,华侨捐办医疗卫生事业如下:
  (1)官桥医院。1956年由华侨捐资建新院舍,更名华侨官桥医院,从1960年至1983年华侨4次捐资兴建职工宿舍及病房大楼。1984年更名官桥医院。华侨又捐资100多万元,于1990年投建4层的侨光大厦,面积3000平方米,设置高级病房。从1956年至1990年华侨共捐资160万元,建院舍5座8370平方米,并捐赠救护车2辆及医疗器械和药物。
  (2)龙门卫生院。1954年华侨捐资在霞茂山建院舍,创办安溪依仁华侨医院。1966年5名龙门卫生院。1987年和1990年,华侨2次捐资建手术室及病房楼。从1954年至1990年,华侨累计捐资25.8万元,建院舍面积2028平方米,并捐赠医疗器械一批。
  (3)龙涓医院。1957年,华侨捐资在下洋埔头建院舍,创办龙涓医院,1985年华侨又捐资建门诊大楼,从1957年至1990年,华侨累计捐资35万元,建院舍面1积2390平方米,并捐赠救护车2辆及一批医疗器械。
  (4)蓬莱卫生院。1956年,华侨捐资在彭墟建院舍,创办蓬莱华侨医院。1966年更名蓬莱卫生院。从1972年至1990年,华侨又4次捐资兴建门诊综合楼、俊杰楼、新安楼等4座。至1990年华侨共捐资200多万元,建院舍面积6618平方米,并捐赠救护车1辆及医疗器械一批。
  (5)县及其他医院。从1960年至1990年,华侨捐赠县医院8.8万元及救护车3辆,医疗器械一批。捐赠金谷卫生院建院舍面积200平方米及救护车1辆。捐建西坪医院5层门诊大楼面积1500平方米及医疗器械一批。捐赠虎邱、尚卿卫生院救护车各1辆及医疗器械一批。
  1991年侨胞钟氏家族捐资750万元,在县城龙湖兴建铭选医院院舍,包括门诊综合大楼、住院部、传染病房等10幢主体楼和14项附属配套工程,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为全县侨建规模最大的医院。
  从1954年至1991年华侨捐赠办医超过1000万元,救护车12辆及一大批医疗器械。
  三、修桥造路
  1912年,社会人士创建澳江桥,由县城黄贻霖及官桥许先生赴南洋募捐。1917年建桥,1918年毁于洪水。黄贻霖及许先生再赴南洋募捐,共募30万元,1920年重建,1923年建成桥高20米,宽4米,长67米,4墩3孔石拱桥。
  解放后,华侨捐资修桥造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至1990年累计捐资500多万元,修筑公路32条,桥梁79座,其中长度10公里以上的公路有华侨周先生捐建的龙门至根竹长16公里公路,长度100米以上的桥梁有赤岭芦汀桥、蓬莱大桥、渊兜大桥、龙西大桥、美光大桥、榜头大桥、奇观大桥、和声大桥等,此外,全县华侨还捐赠各种车辆100多辆。
  四、赈灾敬老
  安溪华侨索有捐办社会慈善事业的传统。民国6年(1917)兴一里陈坂洋乡(今尚卿乡翰苑村)发生水灾,菲律宾华侨胡绪清独力赈济。民国18年,虎邱罗岩旅居日本神户的华侨詹廷英,捐资给中国红十字会赈济受灾群众,中国红十字会赠与“爱国爱群”巨幅横匾。(该匾现尚保存在罗岩村詹氏宗祠内)。民国24年,安溪发生特大洪水,灾情特别严重,华侨捐资赠物赈济家乡灾民,计款20930元,大米3万公斤,衣服23063件。缅甸华侨陈良粮除捐汇泉州救济总会施赈外,又汇款1万元赈济安溪家乡灾民。
  1989年安溪湖头等地遭龙卷风袭击受灾严重,湖头湖二侨胞李先生捐资5万元,香港印尼归侨曾星如捐资2.5万元,又以其合资的安星藤器企业有限公司捐资2.5万元,支援家乡救灾。
  蓬莱镇蓬溪村侨胞柯先生等人从1979年至1990年,每年春节捐款慰问该村年满60岁的老人,每人发敬老金100元。湖头镇侨胞李先生,从1988年至1990年,每年春节捐资给安溪县老年人协会宴请离退休老干部职工及居民老人,李先生还捐资给湖头老年人活动中心作活动经费。
  五、创办水电、水利设施
  1982年,侨胞周先生捐资10万元兴建虎邱乡竹园村竹南水电站。1983年,旅港同胞印尼归侨曾星如捐资5万多元兴建龙门乡龙山村案山水电站。从1981年至1990年,华侨捐资为蓬莱镇彭格村、龙门乡美卿村、金谷乡洋内村、凤城镇吾都村等村民架设输电线路安装电灯,为尧阳茶乡架设西坪至尧阳的输电线路。
  1983年,蓬莱镇温泉村侨胞唐先生捐资修建该村倒虹吸水渠引水工程,使200多亩农田得到灌溉。城厢乡同美村侨胞陈先生捐资6万元,在该村新岩山创办林果场,已种下杉木、柑桔等林果700多亩。
  1984年,金谷乡中都村侨胞陈先生捐资在该村兴建1座长300米的水渠渡槽,使300多亩农田得到灌溉。龙涓乡侨胞李先生,1987年捐资7万元,作为绿化家乡的经费。官桥镇莲兜美村侨胞林先生及城厢乡同美村侨胞陈先生等人,分别捐资支持家乡修建溪堤,保护农田。1990年,湖头镇湖二村侨胞李先生捐资40万元,修建该镇大古坑水利工程。
  六、创办文化旅游设施
  1958年,华侨捐资助建址在县城上西街的县城第一座影剧院安溪影剧院。同年,华侨捐资兴建在蓬莱镇彭圩街的戏院;捐建在官桥镇官桥街的戏院;捐建在官桥镇赤岭村的芦汀戏院。1980年至1990年,华侨捐赠县书法篆刻协会、县南音研究社、县楹联协会等文化艺术团体经费5万多元;捐赠县图书馆建馆经费13万元;捐赠县高甲戏剧团培训新秀经费8万元。
  1979年至1990年,华侨捐赠清水岩100多万元,用于修建岩寺和通往岩寺的柏油公路;捐资50多万元,用于修建县城东岳风景区及新建城隍庙;捐赠76万元,用于修建金谷乡东溪的太王陵旅游区;捐赠港币5万元,用于修建龙涓乡美岭村先锋公园。
  从1979年至1990年,华侨先后捐赠安溪县中国旅行社中小型旅行车3辆,空调机32台及其他电器设备一批。
  不少华侨热情捐资兴建县侨联会及各乡镇侨联分会会所及维修会所,并捐赠活动经费,还捐赠各种车辆,从1956年至1990年捐资及赠物总金额达100多万元。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机构

官桥医院
相关机构
龙门卫生院
相关机构
龙涓医院
相关机构
蓬莱卫生院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