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安溪县志》 图书
唯一号: 130320020230003019
颗粒名称: 第三节 工资基金管理
分类号: F830.2
页数: 2
页码: 578-579
摘要: 本文讲述了安溪县的工资基金管理历程,从1950年开始执行,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和调整,直到1986年后逐步走上正轨。
关键词: 工资基金 安溪县 管理体制

内容

1950年4月,县人行开始执行工资基金管理,试行对劳力分配计划,进行货币监督,以保持市场物价的稳定和货币流通的正常化。1961年9月县人委研究决定第四季度开始在本县国家机关干部企业职工试行“设立专卡,控制支付”。1962年由于对超额工资管理不善,出现工资基金出超,国家采取精简机构、工厂下马、人员下放、压缩劳力的办法,工资大为减少,促进缩短基建,调整企业。1966年,“文革”开始,工资基金管理松驰。1971年县人行配合有关部门往省人事劳动部门核实,确定工资基金总额,清退超计划用工。
  1973年初,取消银行设卡,实行单位填《工资基金管理册》送银行审核。这有利于统计分析,加强控制,便于查对,减少差错,效果很好。
  1980年,工资和加班工资分别改由主管部门和厂长负责审批,直接向银行领取,奖金设立专户,一次提取,分次领用,不再集中由银行统一审查。由于放松监督,出现滥发奖金、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私招乱雇的现象。1986年后,恢复单位填“工资基金册”办法,人事劳动部门重新核定工资基金计划指标,指定专户,由银行监督支付,工资基金管理逐步走上正轨。

知识出处

安溪县志

《安溪县志》

出版者:新华出版社

本志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引等体裁,以志为主,辅以图、表和照片。全志设概述、专记、大事记、专业分志、人物、附录、索引等。各专业分志从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实际出发,按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顺序排列,共设42卷。

阅读

相关地名

安溪县
相关地名